基于委托—代理視角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滿意度評價研究
——以病蟲害統防統治為例
徐斌1,應瑞瑤2
(1.臨沂大學商學院,山東臨沂276000;2.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南京210095 )

摘要:農戶滿意是推行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并使其長期進行下去的重要條件。本文基于委托-代理(Principal-Agent)理論實證分析了農戶對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機制。研究結果表明,農戶采納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后,農作物的畝產量和病蟲害防治成本變化是影響農戶滿意度的顯著變量;農戶的種植規模越大,其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的評價越低;農戶放棄病蟲害自防自治而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轉換成本對農戶滿意度的影響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村莊存在明顯差異。在上述分析基礎上,本文提出強化對植保部門的財政投入,不斷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實施差異化補貼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委托-代理;滿意度;轉換成本
收稿日期:2014-08-21修回日期:2015-03-16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項目批準號:11&ZD15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14YJC630148)資助 ;臨沂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資助。
作者簡介:徐斌(1976-),男,江蘇連云港人,臨沂大學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型。
中圖分類號:F3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9753(2015)05-0067-10
Abstract:Farmers’ satisfaction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carrying on Regional Pest Control program for a long time.Based on Principal-Agent theory,this paper conduct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rmers’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n Regional Pest Control progra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s of yields and pest control costs have apparent relationship with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Regional Pest Control program;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Regional Pest Control program will decrease with growing planting scale.The effect of the switching cost for farmers’ adopting Regional Pest Control program on farmers’ satisfaction the program among different villages is different.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fiscal support for Regional Pest Control program in agriculture.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fiscal subsidies for Regional Pest Control program should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 Empirical Study on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Based on
Principal-Agent Theory——A Case of Regional Pest Control Program in China
XU Bin1,YING Rui-yao2
(1.SchoolofBusiness,LYU,Linyi276000,China;
2.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NJAU,Nanjing210095,China)
Key words:Regional Pest Control program;Principal-Agent theory;satisfaction;switching cost
一、引言
當前,維護糧食數量和質量安全是我國農業的首要目標,在我國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就成為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手段。作為當前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典型模式,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2008年農業部開始在全國1102個縣區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示范活動。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指農戶與統防統治服務組織訂立合同,把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全權委托給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包括農藥在內的全部防治要素都由專業化防治組織決定。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組織根據植保預警信息統一選擇藥劑并組織防治。這種專業的病蟲害防治社會化服務逐漸成為植物保護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平臺,特別是在防控“兩遷”害蟲、條銹病等重大病蟲害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有效遏制了蝗蟲、草地螟等蟲害的暴發,保障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實施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不僅有助于提高糧食單產,降低農戶病蟲害防治成本,提高農戶的凈收益,同時還有助于實現無作物藥害發生、無農藥廢棄物污染、無人畜中毒、無農藥殘留超標的環境社會效益。但是Burrows T.和Rook S,Carlson G.指出已有的文獻通常認為根據農戶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函數,只要一個項目提高了農戶的凈收益,農戶就會積極地采納這個項目。然而,傳統的分析農戶技術服務采納的理論設定了額外的風險、可分離性、可替代性和可獲性有關的制約條件。事實上,即使政府對統防統治服務提供了補貼資金來解決上述制約條件,仍然有部分農戶不愿意接受這種專業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社會化服務[1-2]。這將會阻礙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推行工作。
在農業生產要素市場建設日益完善的條件下,農戶是自主進行生產經營決策的微觀經濟主體,其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采納行為和評價將直接影響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最終效果與可持續實施。所以,推行病蟲害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的核心理念必須以尊重農戶意愿為前提,以實現和滿足農戶的利益訴求為基本準則。因此,研究農戶對統防統治服務實施效果的滿意度評價機制,分析影響農戶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評價的各種影響因素作用機理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二、國內外文獻簡要綜述
已有對農業社會化服務評價的研究大多是從效率角度論述的。一是從生產者效率的視角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效果進行了探討,王洋等闡述了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模式的類型及其特征,并對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的優缺點進行了定性評價[3]。韓苗苗等構建了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測評體系,并通過全國宏觀統計數據測評了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結果顯示,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總體服務水平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其中農業機械化和農業信息服務水平增長最快;農業科技、產業化經營流通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水平增長緩慢[4]。但是從生產者效率的視角評價農業生產服務存在明顯不足,農業生產服務的投入或產出質量不一定與農戶福利水平相對應,因此,對農業生產服務評價的研究主要是從配置效率的角度展開的。
配置效率體現了供給-需求之間的關系,農業生產服務的供給越是滿足了農戶的需求和偏好,配置效率就越高。龐曉鵬基于對農戶的微觀抽樣調查數據,分析了農戶對不同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的緊迫程度、服務供給狀況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供求的結構差異,并針對政府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角色定位和服務內容提出相應建議[5]。張耀鋼、應瑞瑤運用描述性統計、聚類分層和多元Logit模型分析了不同特征和稟賦的農戶在選擇農技服務時的需求意愿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農戶在技術服務的選擇上,仍優先考慮產前和產中技術,特別是病蟲害防治技術服務成為第一需求[6]。熊鷹通過分析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強度、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獲取渠道和對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的滿意度及其原因,提出以農戶需求為導向、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對策建議[7]。孔祥智、徐珍源基于供給主體與需求強度的農戶數據分析提出:農業社會化服務應增加技術指導的頻率,提高實用技術指導水平,提供產前和產后的市場信息,加強對農民進行思想觀念的教育[8]。這些研究雖然較好地測度了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與農戶需求的匹配程度,但仍然無法直接觀察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福利效應。為此,學者提出社會化服務滿意度是一個可以應用的指標[9]。首先,在主觀福利(subject well-being)文獻中,主觀滿意度是衡量農戶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標,因而農業社會化服務滿意度提供了衡量農業社會化服務福利效應的手段。其次,農業社會化服務滿意度也很好地反映了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偏好,對于這一點,文獻中早已論及[10]。正因為農業社會化服務滿意度兼具上述兩方面優勢,本文將其作為考察農業社會化服務績效的指標。綜上所述,現有研究在分析農戶對社會化服務的評價時,農戶的經營規模以及由自己供給到采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轉換成本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本文以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為例,從委托-代理視角實證分析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評價機制。
三、農戶評價統防統治服務效果的理論分析

(1)

(2)
其中,
(3)
(4)
(5)
(6)

(7)
(8)

(9)
不同類型農戶從統防統治服務經濟租金中得到的可能收益是不同的,統防統治服務的經濟租金對于不同類型農戶存在異質性。那些自己防治病蟲害時資源稟賦較高的農戶在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時所得到的經濟租金低于自己防治病蟲害時資源稟賦較低的農戶。在所有農戶都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情況下,轉換成本高的農戶沒有額外收益,其他農戶獲得額外收益。但通常政府很難準確獲知式(9)確定的補貼臨界值,當補貼小于式(9)的臨界值時,那些轉換成本較高、采納了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農戶就會對統防統治服務的效果不滿意。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一個研究假說:控制其他因素,農戶由病蟲害自防自治轉換為病蟲害統防統治的轉換成本對農戶的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有負向影響。
在第一個假說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本文的第二個研究假說:統防統治服務的轉換成本對農戶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的評價的影響存在地區間異質性,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病蟲害防治方式轉換成本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具有更高的邊際效果。
這一命題的邏輯和理論基礎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現代社會,來自土地的經營收入為農民基本生活、養老、醫療等提供了相當程度的經濟保障[12-14]。但另一方面,城鎮化與工業化的發展,使得土地對農戶的生活保障功能逐步弱化[15]。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土地對于農戶的生活保障效用也是相對的[16]。在當前農村地區,農戶的生活保障對土地的依賴明顯存在區域異質性,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等省份農戶對土地的依賴已大大弱化,而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省份,土地對于農戶則仍然具有很強的保障功能[17-18]。在上述地區異質性因素的作用下,增加相同數額的統防統治服務財政補貼,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更有助于提升農戶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滿意度。
四、數據來源與變量說明
(一)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所用樣本數據來源于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由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組織的與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有關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的農戶調查所形成的數據庫,本調查的數據資料均以2012年度實際發生情況為準。調查樣本區域涉及黑龍江、山東、江蘇、河南、湖北、江西和四川七省。在每個省選擇的縣區均為農業部《2010年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示范工作方案》確定的示范縣和示范區共30個,本文共選取上述項目示范區內51個村作為抽樣點,抽樣的農作物種類為適合進行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大田作物小麥和水稻。按分層抽樣方法在每個縣選取了4個村,每個村再隨機選擇20戶左右的農戶進行入戶調查。該調查基本涵蓋了我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和主要糧食產區的農村地區,樣本代表性較強。調查主要內容涉及農戶的家庭種植結構、成本收益、對統防統治服務的認知及采納態度等情況。該調查共發放農戶問卷524份,收回問卷512份。其中本文所用數據均為2012年以前已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農戶,共494戶,現將已選擇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494農戶的基本情況概述如下:
將已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494戶的基本情況概述如下:
1.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后,與非統防統治服務戶相比,平均增產量為90.22斤/畝,其標準差為25.05斤/畝,增產最大值達到129.86斤/畝;病蟲害防治綜合成本下降均值為40.98元/畝,其標準差為14.03元/畝,最多可減少病蟲害防治成本達到57.98元/畝。
2.農戶的種植面積、病蟲害防治綜合成本、農戶個人特征和農業生產經營情況。2012年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樣本農戶中農作物平均畝產量為1062斤/畝,平均的產量波動為259斤/畝;農戶農作物平均種植面積為26畝。其中種植面積最大達到606畝,最小的種植面積為0.5畝;農戶的病蟲害平均防治成本為94.62元/畝,平均防治費用波動為22.06元/畝;病蟲害統防統治戶的平均年齡為48.5歲,比所有包括自防自治戶在內的樣本農戶平均年齡大3歲。各自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見表1。

表1 影響農戶對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
(二)影響農戶對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的主要因素
根據上述委托-代理模型分析的理論基礎,在選取農戶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為因變量時,參照已有文獻[19-20],本文在實證分析中選取的自變量分為四類:
1.農戶個體特征變量,包括年齡、受教育程度和種植農作物的時間。年齡對農戶評價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效果的影響不太確定,因為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加,農戶學習的機會成本增加,在不斷強化原有的病蟲害防治知識、經驗的情況下,他們可能對統防統治服務給出負面評價,但另一方面,當年齡大到一定程度以后,農戶精力和體力下降,尋求社會化服務防治病蟲害的可能性增大,反而可能會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有較好的評價;而農戶的受教育程度和種植農作物的時間對農戶評價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效果可能會產生負向的影響,因為農戶受教育程度越高和種植農作物的時間越長,在農作物病蟲害方面所擁有的資源稟賦就越高,在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以前的病蟲害防治水平就比較高,導致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轉換成本較高。
2.農戶家庭特征變量,包括是否有勞動力外出務工、外出務工收入和外出務工地點,就外出務工收入而言,有研究發現外出務工收入與農戶對農業生產服務效果的評價正相關[21-22];外出務工的地點與農戶對統防統治服務的評價正向相關,因為外出務工地點越遠,農戶自行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成本就越高,根據公式(1),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轉換成本較低,因而傾向于給出比較高的滿意度評價。
3.農業生產經營變量,包括種植面積、單位面積農作物產量、單位面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成本、單位面積農作物產量變化、單位面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成本變化和種植作物品種,前五個農業生產經營變量是本文最為關注的因變量。作為因變量的農戶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滿意度水平及采納概率受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經濟租金變化的期望ci(Ri*)的影響。Ri*表示農戶i所要求的蟲害減少的數量水平,農戶i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轉換成本ci(Ri*)由式(1)表示。為了便于計量經濟分析,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財政補貼s是通過補貼生產者和降低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價格ri來實現的,因此根據上述模型分析,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價格ri(即單位面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成本cost_cide)對農戶的滿意度評價產生負向影響;而防治成本的變化會對農戶的滿意度評價產生負向影響。本文以病蟲害統防統治戶的單位面積農作物產量、單位面積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成本跟同村自防自治農戶的上述變量進行對比,從而得出上述變量的變化,而不是跟農戶自身以往的情況進行比較,是因為每年的病蟲害嚴重程度和產量受氣候、害蟲蟲卵數量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而變化較大,如果農戶跟自身往年未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情況比較,其結果不能準確地反映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成果。而同一年度、同一地區的數據比較,相對準確地反映了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效果;如果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后,由于病蟲害防治的規模效益和防治水平的提升,預期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對農戶的滿意度評價產生正向影響;而產量本身對農戶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產生的影響方向不確定,因為更高的產量可能是由于氣候或農戶其它要素投入增加所致;就種植規模而言,如果相對于自防自治有正的收益,相對于小規模種植戶,種植大戶從中收益更多,因此種植規模對農戶的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產生正向影響。
4.除上述變量外,本文還加入村虛擬變量,控制村莊變量是為了進一步捕捉不可觀測的地區效應,比如一個地域內的種植文化傳統或者一省范圍內受到的共同外部沖擊等可能影響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滿意度的因素。由于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尚處于示范推行階段,即使在同一個鄉鎮,由于不同村的資源稟賦差異,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推行狀況相差巨大,因此,相比省級和縣級的虛擬變量,村一級的虛擬變量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一個村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模型中相關變量的說明如表2所示。
五、實證分析結果
(一) 基本回歸結果
本文的因變量農戶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是一個五級有序分類變量 (1=非常不滿意、2=不滿意、3=一般、4=滿意、5=非常滿意),我們采用有序Probit(Ordered Probit)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由于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是農戶層面的評價,而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由服務組織供給,為解決可能存在的組內相關性(within-correlation)問題,回歸中對標準誤以村級聚類(clusters) 進行了校正。回歸結果報告見表3。
采用極大似然法(MLE) 估計該模型中的參數,其最大似然比數值為-446.009,其對應p值為0.0000,說明模型估計結果顯著,偽R2等于0.2755,處于典型的Ordered probit模型的正常范圍之內。我們首先依據模型估計結果, 將影響農戶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的影響因素歸納如下:
1.與自防自治戶相比較,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后的產量和病蟲害防治成本的差異是影響農戶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的重要因素。在由專業化植保組織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方式下,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后產量和病蟲害防治成本變化的系數與預期一致,模型結果中,該產量變化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產量越高,給農戶帶來的經濟租金越高,農戶的滿意度就越高。防治成本變化的變量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如果降低了農戶的病蟲害防治成本,給農戶的帶來的經濟租金越高,其滿意度評價也就越高。之所以病蟲害防治成本的變化比產量變化更加顯著,是因為防治成本變化比產量變化的彈性更大,也更容易準確度量,農戶對防治成本的變化更加敏感。

表2 自變量定義及說明

表3 模型估計結果
注:(1)***,**,*分別表示在1%,5%和10% 水平上顯著;
(2)由于篇幅所限,村莊虛擬變量在此沒有列出。
2.農戶的病蟲害防治成本(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價格)對農戶的滿意度評價有負向影響,且在1%水平上顯著。這主要是因為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價格越高,農戶的生產成本就越高,因而農戶對產量和防治效果的要求也就越高,防效評價更加嚴格,甚至對防治過程都會高度關注。一旦出現防治效果不理想,或農戶對具體的防治方法不理解,比如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的配藥濃度普遍較農戶自防自治的配藥濃度低,但這個配藥濃度是經過科學實驗得出的結果,會被農戶誤認為“偷工減料”,降低農戶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評價的滿意度。
3.農戶農作物的種植規模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有十分顯著的影響。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且符號為負。因為通常這種農戶為種田大戶或專業戶,其本身擁有的水稻病蟲害防治的技術、設備水平較高,導致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轉換成本較高,因而給出的滿意度評價較低。
4.農戶的非農收入和農戶外出務工地點對農戶的滿意度評價的影響在統計上不顯著。當前農戶的非農收入在農戶家庭收入結構中的比例越高,農戶在把病蟲害防治環節外包后的轉換成本占其收入的比重較低,因而對滿意度評價的影響不顯著;外出務工地點較遠的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其病蟲害防治與其務工的矛盾,農戶對防治的過程和結果的關注度不高,所以打工地點對農戶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的影響也不顯著。
5.農戶種植農作物的種類對農戶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顯著為正,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與小麥相比較,水稻的病蟲害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都較高,當由專業化的植保組織進行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時,其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成本的降低和產量的增加更加明顯。農戶也更容易察覺到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效果,因而水稻種植戶比小麥種植戶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的評價更高。
(二) 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地區間異質性分析
根據理論分析部分的邏輯分析,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后的成本-收益變化對于欠發達地區的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可能具有更強的作用。為檢驗這一觀點,我們根據村級地區2012年的人均GDP設置了“欠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兩個虛擬變量,然后構造交乘項“產量變化×欠發達地區”、“產量變化×發達地區” 和“防治成本變化×欠發達地區”、“防治成本變化×發達地區”進行回歸分析。為充分捕捉不同村人均收入的異質性,分別依據村人均GDP的10%、50%、和90% 三個分位點設置了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的虛擬變量,例如,村人均GDP的10%分位點是8300。因此,當人均GDP>8300時,欠發達地區=0,發達地區=1; 而當人均GDP8300時,欠發達地區=1,發達地區=0。另外,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專業種田大戶都是依靠土地為其基本收入來源,不符合兼業戶的特征,故在下面的回歸分析樣本中剔除了種植規模超過9畝的農戶。通過Ordered Probit模型的回歸分析。結果列示在表4中。

表4 模型估計結果
注: (1)***,**,*分別表示在 1%,5% 和 10% 水平上顯著;(2) 括號中為標準誤。
首先,觀察變量顯著性水平,在90% 分位點時,“產量變化×發達地區”在10%的水平上顯著,而“防治成本變化×發達地區”不顯著,表明在那些經濟高度發達的村鎮,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后產量的變化還是對兼業戶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滿意度評價有影響的,但防治成本的變化對其影響不顯著。然而,在10%分位點的回歸結果卻顯示“產量變化×欠發達地區”和“防治成本變化×欠發達地區”都非常顯著,表明在那些經濟非常不發達地區,兼業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后病蟲害防治的成本和產量變化顯著地影響其滿意度評價。
其次,透過回歸系數大小發現,在90%分位點時,“產量變化×發達地區”和“防治成本變化×發達地區”的系數相對于“產量變化×欠發達地區”和“防治成本變化×欠發達地區”都要小得多,而在10%分位點時,“產量變化×欠發達地區”和“防治成本變化×欠發達地區”的系數比“產量變化×發達地區”和“防治成本變化×發達地區”的系數都要高出許多。即使在50%分位點,“產量變化×欠發達地區”和“防治成本變化×欠發達地區”也要大于“產量變化×發達地區”和“防治成本變化×發達地區”的系數。因而,從系數所反映的邊際效應來看,相對發達地區,通過財政補助降低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價格、提升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效果對于提升欠發達地區兼業戶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的作用更強。的確印證了本文的第二個研究假說。
六、穩健性檢驗
盡管在回歸中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產生影響的農戶個體和家庭特征,但主觀評價可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被訪者出于某種考慮不真實地報告其滿意度水平,比如出于對調查員的禮貌而高報其滿意度水平,也可能出于免費搭便車動機而策略性地低報其滿意度水平[23]。在不能辨別到具體哪些人會“高報”或“低報”時,為了排除這種因素的干擾。我們在問卷中還設置了另外一個問題,即“明年您是否會繼續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回答包括三個選項(1=繼續采納,2=不確定,3=不采納),如果農戶越(不) 滿意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理論上她就應該繼續(停止)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因此,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產量的增加、防治成本的減少應對這一因變量有顯著為正的影響。然后再應用Ordered Probit模型進行估計。我們以表3的模型為基礎重新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產量及防治成本變化變量的顯著性和影響方向均未發生改變。上述分析表明,農戶謊報滿意度水平的問題不值得擔心。
另外,本文的實證結論是否會受潛在內生性的影響呢?我們認為,內生性對本文的分析結論并不構成重要威脅。首先,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后單位面積農作物產量和病蟲害防治成本的變化是跟周邊自防自治戶對比得出,而病蟲害統防統治戶很難影響自防自治戶的產量,自防自治戶病蟲害防治成本也主要取決于農藥價格、勞動力價格和當年病蟲害嚴重程度,這就意味著上述單位面積農作物產量和病蟲害防治成本的變化兩變量取決于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外生變量。其次,我們在回歸分析中控制了農戶個體特征、農戶家庭特征以及村級地域變量,這就顯著緩解了內生性偏誤的影響。
七、簡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以中國糧食主產區農戶和村級行政區調查的嵌套數據分析了影響農戶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評價的決定因素。研究結果表明,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后產量的增加和防治成本的降低具有顯著提升農戶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的積極作用,并且這種作用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村存在明顯的異質性,即越是在經濟發展水平高的村,由于土地對于小農戶的保障功能已大大弱化,這些地區的小農戶保有土地繼續種田的動機是休閑或作為非農就業失敗后的一種保障,并不以種田的利潤最大化為其目標函數[24],因此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后成本-收益變化對農戶滿意度評價的影響就越弱。農戶的種植規模越大,其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滿意度的評價越低。
在本研究基礎上,筆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議:第一,強化對植保部門的財政投入,完善病蟲害監控網絡建設,為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組織提供更加精確的病蟲害預警信息和科學的病蟲防治方案等實用技術服務,推進新型低毒高效農藥和大中型藥械的應用,使專業化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確保病蟲害統防統治戶較高的單位面積農作物產量和較低的單位面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成本,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進一步開展。第二,完善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財政補貼政策,作為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的大國,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實施差異化補貼政策,尤其是要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農戶采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支持力度。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政府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財政補貼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具有更高的邊際效應,各級各地政府在制定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管理政策時要充分尊重這種規律性,制定適合當地病蟲害防治具體情況的政策措施,促進病蟲害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工作的穩步推進。第三,由于農作物規模種植戶通常具有較高的病蟲害防治資源稟賦,因勢利導,鼓勵和吸納規模種植戶參與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供給,不斷壯大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供給主體隊伍。
參考文獻:
[1]Burrows T.Pesticide demand and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a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 analysi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3 (65):606-610.
[2]Rook S ,Carlson G.Participation in pest management groups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5 (67):563-566.
[3]王洋,殷秀萍,郭翔宇.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模式分析與評價[J].農機化研究,2011 (11):1-4.
[4]韓苗苗,樂永海,孫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測評與制約因素解構[J].統計與決策, 2013 (3):142-146.
[5]龐曉鵬.農業社會化服務供求結構差異的比較與分析——基于農業社會化服務供求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農業技術經濟,2006 (4):35-40.
[6]張耀鋼,應瑞瑤.農戶技術服務需求的優先序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江蘇省種植業農戶的實證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7 (3):65-72.
[7]熊鷹.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的實證分析——基于成都市176個樣本農戶的調查[J].農村經濟,2010 (3):93-96.
[8]孔祥智,徐珍源.農業社會化服務供求研究——基于供給主體與需求強度的農戶數據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0 (3):120-125.
[9]MARTINEZ-VAZQEZ J,MCNAB R M.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J].World Development,2003,31(9):1597-1616.
[10]TIBEOUT M C.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5):416-424.
[11]AHOUISSOUSSI N B.A principal-agent model for regional pest control adoption[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1995,27(1):301-309.
[12]陳錫文,韓俊.如何推進農民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J].中國改革(農村版),2002 (3):35-37.
[13]溫鐵軍.中國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498-499.
[14]梁鴻.蘇南農村家庭土地保障作用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0,(5):32-39.
[15]羅必良.農地保障和退出條件下的制度變革:福利功能讓渡財產功能[J].改革,2013(1):66-75.
[16]王克強.土地對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實證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3):5-11.
[17]黎翠梅.基于農地保障功能區域差異視角的探討[J].求索, 2007 (9):24-26.
[18]鄒秀清.農地保障功能測度及其區域差異——基于浙、贛、桂三省506份農戶調查[J].資源科學,2012,34(10):1898-1904.
[19]朱玉春,唐娟莉,鄭英寧.欠發達地區農村公共服務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10 (2):82-91.
[20]RAHM M R,HUFFMAN W E.The adoption of reduced tillage: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and other variable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4,66(4):405-413.
[21]PUTLER D S,ZILBERMAN D.Computer use in agriculture:evidence from tulare county,California[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8,70(4):790-802.
[22]LEWIS B D,PATTINASARANY D.Determining citizen satisfaction with local public education in Indonesia:the significance of actual service quality and governance conditions[J].Growth and Change,2009,40(1):85-115.
[23]DUNCOMBE W,ROBBINS M,STONECASH J.Measuring citizen preferences for public services using surveys:does a “Gray Peril”threaten funding for public education?[J].Public Budgeting & Finance,2003,23(1):45-72.
[24]涂瓊理,鄒秀清.農民對農地保障功能的主觀認知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浙、贛、桂三省506份農戶調查[J].中國土地科學,2012 (11):60-67.
(本文責編:王延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