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達
(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高職院校要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就要了解企業對畢業生綜合職業素質的需求。因此,我們對百余家企業進行了調查,了解企業對畢業生綜合職業素質的需求情況。
通過對企業調查,得知企業對于高職院校畢業生是否持有職業技能資格證非常重視,69%的企業要求其員工持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職業資格證書是客觀公正的,能科學地評價技術水平或職業資格的鑒定。無論是職業資格類的,專業技術資格類的,還是技術認證類的職業證書都會得到企業的重視,而且我國對從事技術復雜、通用性廣、涉及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職業(工種)的勞動者,要求必須經過培訓,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就業上崗。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錄用員工時,要求應聘人員持有相關的資格證書。據統計擁有從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工作,獲得的薪資待遇比沒有證書的畢業生要高出很多。
企業對員工的專業知識掌握狀況也非常重視。其他比較重視的項目,按照重視程度排序依次是計算機水平、英語水平、語言文字表達等。此外,由于不同行業、崗位的工作性質不同,對工作技能的需求存在差異,例如管理類崗位更重視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通過調查,發現企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專業技術運用、資料收集、規范化操作、統計分析非常重視,其中尤為重視學習態度。在校期間,學生的生活以學習為主,很大程度上學習態度決定了生活態度,從而影響之后的工作態度。學生剛到一個崗位上工作,首先就要學習崗位要求、崗位職責、操作規范等。工作中他們會不斷的遇到新的挑戰,這就要求他們能主動向有經驗的從業人員學習,通過各種方式獲取知識以找到可行的解決辦法。學習態度對一個員工的成長至關重要。
中國加入WTO以來,各行業都在與世界接軌,新技術、新設備、新的管理方法不斷涌現。專業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舊知識淘汰很快。企業面對競爭壓力,不能不要求從業人員持續學習和更新專業知識。調查中接觸的多數企業都會選拔有積極學習態度的優秀員工,進行更高等級的職業培訓,以滿足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和企業未來發展需要。
因此職業院校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術的同時,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根據調查統計,在職業素質方面按照企業的重視程度排序,依次為工作責任感、人際溝通能力、合作意識、團隊建設能力、領導能力、競爭能力。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在職業素質方面的要求略有不同。如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等管理和服務性強的專業更重視人際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會計和制造行業重視員工的工作責任感。
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注重滲透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要養成綜合職業素質,須要在一個合適的氛圍中長時間、不間斷地鍛煉學生。職業院校的教學中,專業課程所占比例較大。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引導學生關注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體現出的綜合職業素質,使學生重視這個方面。這樣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就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如果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設置的專業課程則更加貼近實際工作,素質培養效果更佳,能更好地實現在校學習和職業發展相適應。
校園的管理氛圍與企業的管理氛圍有較大差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沒有引進或更好地融入企業文化理念,學生將來進入企業就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進入企業員工的角色。剛畢業的學生會不習慣企業的管理方式,企業也會覺得學生沒有從業素質而失望。職業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滲透企業文化,通過建設與實際工作環境相類似的教學、實習實訓場所,強化日常管理,將綜合職業素質訓練項目融入其中,盡可能多地模擬企業的物質環境氛圍、精神氛圍、制度氛圍。使學生能在課堂和日常生活中養成綜合職業素質,促進教學中的職業道德理論與企業和學校的要求相融合。
有效的評價體系可以激勵學生,能夠有效地保障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有效進行。因此,應當創建一個有利于綜合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能夠順利進行的評價體系。教學評價應打破目前常用的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應該按照職業需求劃分為:“行動”“技能”“素質”三大方面進行構建新的學業成就評價體系,將學業成就與學生素質相結合進行評價,以期達到對學生整體學業成就給予更全面、客觀的評價。
職業院校可以成立類似大學生就業輔導中心的機構,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個性化、專業化的就業指導。服務于大學生職業規劃測評、提供各項就業和創業指導、訓練、擇業技巧、畢業就業和就業心理咨詢等。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要鑄造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團隊,提前引導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從學生剛入學開始就要根據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引導學生對大學生活道路進行系統規劃和不斷的優化設計。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第一,人才質量的社會需求;第二,發展的路徑選擇;第三,結合就業、心理等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指導。通過這樣的引導可以使學生確定自己的職業定位,清楚地知道應該做什么,促使同學合理安排大學生活。
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養不僅要靠學校和學生本身,還需要用人單位參與其中。職業院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征詢企業專家的意見,聘請行業內的專家和企業負責人進行論證。制訂適應社會需求的學科人才培養方案。企業與學校聯合培養學生,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家、專業人士走進高校,增加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告訴學生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素質。企業和學校還可以一同進行入職培訓和職業素質拓展訓練,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企業的員工培訓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學校的教育教學。
筆者認為,通過這次調查主要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在調查中發現,企業并不認為高職教育只須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須要讓學生擁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和對自己的未來有規劃。企業須要的是忠誠度高、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獨立的辦事能力的學生;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需要學生、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來完成的;企業招聘畢業生更趨于理性,對畢業生綜合素質要求更為嚴格。
[1]馬蜂,胡廣龍.基本職業素養[M],天津大學出版社,2012.
[2]王雯.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M],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