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人把丁香定位市花,它的婀娜多姿展現了哈爾濱的品格和情調。
一位畫家,幾乎用終生精力投入到丁香花的創作,用熾熱的情感和高超的造詣融化在一團團、一簇簇怒放的丁香從中,并借此噴發著對家鄉的熱愛。
這位畫家叫賀玉章,是黑龍江美術界 “元老級別”的資深畫家之一。
賀玉章1965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學院美術系美術專業,也是黑龍江目前為數不多的學院派老畫家的代表人物。相對而言,“學院派”比較重視基礎,靜物的花卉寫生這一必修課,注定了賀玉章和丁香的緣分。賀玉章從十幾歲起,就開始了丁香花的寫生練習。屈指一算,現年七十二歲的賀玉章畫丁香已經快到了一個甲子……漫長的歲月,不論是丁香屬中最多的白丁香、紫丁香、小葉丁香,還是數量不多的波斯丁香、佛手丁香,都是賀玉章常年的觀察、臨摹的對象,就連哈爾濱從世界各地引進的四十多個丁香的其他品種,賀玉章也是耳熟能詳。這樣的經歷,足以用“丁香人生”來形容。
賀玉章就是“吾愛吾鄉”這一類畫家,而且,他選擇水彩畫,也傾斜著地域藝術特色的影子。熟悉哈爾濱人文歷史的人都知道,哈爾濱是19世紀末沙俄修建的中東鐵路而興起的城市,故而這里積淀下厚重的中西合璧的文化特征。隨著大批蘇俄僑民及歐洲各國領事館、商會的涌入,歐洲的文學藝術也在這里扎根蔓延,并形成了獨特的一道文化景觀。就繪畫來說,伴隨著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傳承,西洋的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畫、鉛筆畫等也在哈爾濱流行起來。特別是水彩畫,因它具有明快、潤澤、絢麗、高雅的藝術特色,很多在哈爾濱旅居的歐洲人將對水彩畫的偏愛帶到哈爾濱,喜歡在家庭、辦公室或咖啡館里懸掛。這些也影響著哈爾濱中國知識分子的審美趣味,并出現了一些青年學生拜俄羅斯、猶太水彩畫家為師的現象,哈爾濱的水彩畫風生水起,成為一大特色。
賀玉章當屬這種哈爾濱人文現象的傳承者。相對難得的是,他少年、青年又受到嚴格的中國水墨畫基礎教育。中國水墨畫的線條、用墨等訓練和熏陶,都為他日后在水彩畫創作中潛意識地借鑒、吸取中國畫之長的“洋為中用”上,找到了并沒有刻意追求的結合點和突破口。
賀玉章將西方繪畫的“真”表現得恰好處,比例、明暗以及根據解剖、色度等科學法則在光學、幾何學、解剖學、色彩學等運用都融進創作之中,并且以透視原理,嫻熟地將中國繪畫尚意、重表現、重情感完美地結合起來。他的水彩畫“實”處不走樣,就連丁香的花瓣都栩栩如生,畫面的真實和環境的都達到了逼真的藝術效果;“虛”處,則體現了中國的人文精神和意趣,使他的水彩畫能在舶來的畫種上打下了古老的東方文化的印痕。
賀玉章的水彩畫創作能以自己的風格與其他畫家的水彩畫作品有明顯區別的奧妙,就在于他的”潛意識“和“不刻意”,這種在嚴格遵循西洋水彩畫技的色彩描繪中 “不經意”地滲入東方中國畫的山水精神,使他創作思維和技法的高度結合,畫筆宛若在弦上的琴弓,奏響的是大自然的天籟之聲。所以,比較其他水彩畫家,賀玉章在把握“中西合璧”上,處理得自然得體,不像有些水彩畫家,要么拘泥刻板成為西洋水彩畫的復制品,要么將中國的水墨機械移植,變成了只是工具、顏料、畫紙不同的水墨畫。
如果沒有長期心無旁騖地潛心研習,斷不會換回來實力派的高貴桂冠。其中,畫家的不為世風所動、不為功利所累是一個前提條件。難得的是賀玉章就堅守著這條底線,近半個世紀,這位老畫家就像一個不諳世事的殉道者,用一往情深的目光凝視著水彩的變幻物像,從而在水彩的世界里穿越時空,通過家鄉的丁香,融進東西方交匯的河流,用碰撞出來的火花,點綴出奪目的色彩,噴放著家鄉丁香的沁人清香……
作者簡介:曼陀羅,本名張永德,美術、攝影評論家,紀實文學作家。曾任《黑龍江畫報》主編,現供職黑龍江美術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