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倩 饒遠
“從第一輪扶貧到現在第二輪扶貧已經歷經6年的時間了,作為扶貧工作組的組長,我感觸很深。想起當時報名參加扶貧的時候,我正在辦案。第二天上級就讓我遞交資料過去,然后就正式加入了扶貧這個隊伍。扶貧扶出真感情,是我這幾年來對扶貧最深切的體會。”廣州市黃埔區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駐豐順縣工作組組長林衛忠說道。
2010年,林衛忠作為黃埔區選派到豐順縣湯坑鎮后安村的駐村扶貧干部,第一次來到了豐順縣。在為期三年的駐村扶貧中,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人才、資金、技術、項目、信息等方面全方位幫扶貧困戶脫貧,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他感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熱情和關心,更感受到了貧困山區人民脫貧奔康致富的決心,加上在扶貧過程中,一直對農產品存在銷售難的問題耿耿于懷,為此,他決定留下來,繼續幫助貧困山區人民脫貧致富。
林衛忠向記者介紹說,由于工作組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幫扶工作成效明顯,村民生活好了,村民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就如同一家人一樣,讓他覺得扶貧這份工作給他帶來了很多溫暖和真情。
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廣州黃埔區對口幫扶豐順縣7個村,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將7個貧困村的幫扶任務安排7個街道牽頭,落實責任,每年按每個村不少于50萬元的標準落實財政幫扶資金,成立駐豐順縣工作組,安排8名干部駐村工作。分別為石聯村(黃埔街牽頭幫扶)、赤草村(文沖街牽頭幫扶)、蘇山村(紅山街牽頭幫扶)、棋坪村(穗東街牽頭幫扶)、富坑村(魚珠街牽頭幫扶)、均田村(大沙街牽頭幫扶)、東山村(南崗街牽頭幫扶)。
黃埔區工作組的扶貧工作效果顯著,離不開工作隊所有駐村干部的努力。“由于村民居住分布散落,沒有蓋印、辦證和開會的地方,所以我們就在縣城周邊建立村民綜合服務中心以起到一個村委會的作用,方便村民們蓋印和辦證,也為村委人員開會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場所。”林衛忠向記者介紹道。
在第一輪扶貧“雙到”中,困擾林衛忠的是當地和周邊村在產業發展中普遍存在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為此,在新一輪幫扶工作過程中,他經常到廣州各地市場或通過網絡搜索探尋解決之道,最后終于找到了一條借助電商平臺來銷售農產品的路子。豐順沒有可供在線銷售的電商平臺,農戶也不知道如何進行電商銷售,一切從零開始。回到湯坑后,他立即找來其他駐村干部,一起商討電商平臺的籌建方案,并立即同當地政府和扶貧部門進行協商,最終確定建立了豐順扶貧電商示范基地,積極培訓相應人才。現在大部分學員實現網店及微店自主創業,部分學員到電商企業就業,收入明顯增加。
一位電商培訓班畢業生在給林衛忠的信里寫道:“我們私下里都稱您為‘林校長,真心希望‘林校長能留下來,我們需要您,豐順縣人民需要您!” 看著這封信,林衛忠表示,“來豐順幫扶六年,值了!”
林衛忠說,三年來的幫扶工作,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幫扶工作要取得成效,光靠駐村干部努力是難以實現的,需要所有人包括領導、同事、當地政府、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