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燕 丘佳納
路變平了,河水更清了,鍛煉也有場所了……楓朗鎮坎下村村干部羅伯談起坎下村的變化時,連聲感謝對口幫扶單位省編辦。
自2013年省編辦掛扶坎下村以來,結合坎下村生態良好、古村落眾多、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等特點,按照“愛村惠民、統一風格,修建如舊、串聯成片”的原則,對村內古建筑、特色民居進行修繕,將其串聯成線,打造出“坎下村古韻風景旅游線”,助坎下村成功申報“廣東省古村落”,以旅游產業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穩定脫貧。同時,在村中精心打造了梅山牌坊文化休閑區,修繕跨河舊橋,加裝河岸護欄、路燈、建設梅山小學康體廣場、羅明紀念廣場等,改善了坎下村民休閑和娛樂設施,大大提升了坎下村的村容村貌。
據了解,自掛扶坎下村2年多來,省編辦為村里新修混凝土村道2.2公里,修繕村道3.5公里,修繕橋梁2座60余米,新建村道欄桿1000多米,新裝太陽能路燈70多支,投資大埔水電站等項目,改變了村莊面貌,改善了貧困戶生活,村集體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長,2014年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了639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