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深化與對外貿易發展的互動關系——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陳能軍1,王麗1,賴明明2
(1.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市100872;2.汕頭大學,廣東汕頭515063)
摘要:金融深化與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就珠三角地區來說,金融深化與對外貿易發展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金融相關率的提高有利于外貿發展。金融部門應抓住珠三角地區經濟轉型機遇,加快金融制度改革,不斷完善金融市場,以市場化倒逼機制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快金融創新,發展互聯網金融,為外貿發展提供多種融資渠道;進一步鼓勵港澳金融機構在珠三角地區布點,支持港澳資本參股珠三角地區中小商業銀行,利用港澳資本的管理優勢和先進經驗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以貿易主體調整帶動金融服務的高品質、多樣化,從而發揮外貿對金融深化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金融深化;對外貿易;互動關系;珠三角地區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中國改革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拓寬,金融體系不斷完善,貿易和金融對經濟增長越來越重要。作為中國先行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貿易和金融在經濟發展中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1994年7月,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正式建立,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重要一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共同組成了中國三大主要經濟區。珠三角地區以外貿型經濟發展為主,對外貿易發展迅速。2013年,珠三角地區貿易額為10474.31億美元,占廣東省進出口總額的95.9%,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26.2%。[1]與此同時,珠三角地區金融發展水平不斷提高,2013年珠三角地區金融相關率(金融機構存貸款之和與GDP的比率)為3.1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72)。[2]隨著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金融深化與貿易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更加突出。正確分析二者的關系,不僅有利于檢驗有關政策的作用和效果,而且能為政府調整相關政策,促進二者良性互動,珠三角地區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依據。
金融深化與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隨著金融與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視角、運用不同方法,對金融深化與對外貿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世紀60年代后期,國外關于這方面的研究較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麥金農(McKinnon)[3]和肖(Shaw)[4],兩人幾乎同時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論和金融發展模型,認為金融自由化會不斷促進經濟發展,因此應該逐漸放松管制。布萊克本和黃(Blackburn & Hung)[5]建立微觀理論模型考察經濟增長、金融發展和貿易之間的關系,發現貿易自由化對經濟增長具有正向影響,而經濟增長則有利于金融發展,對金融不發達的國家來說,貿易自由化不僅能夠直接促進經濟增長,而且也是金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貝克(Beck)[6]構建了一個兩部門模型,分析金融發展水平與貿易平衡結構之間的聯系,認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背景下,金融發展水平越高的部門出口份額越大。杜塔和萊文(Do & Levchenko)[7]則強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金融發展的差異,認為國家金融系統的差異是國家比較優勢和貿易的來源,貿易促進了金融系統的發展。赫等(Hur et al)[8]以1980-1989年42個國家27個行業的微觀數據為樣本進行實證檢驗,發現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同時具有國際貿易比較優勢,金融發展水平越高的行業出口份額越大。艾曾曼(Aizenman)[9]認為,增加貿易開放度將有助于帶動金融開放。貝克爾等(Becker et al)[10]運用行業數據考察金融發展、固定成本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發達的金融系統能夠促進出口,金融發展更多地與固定成本高的出口、進口行業相聯系,金融發展提高了出口對匯率變動的彈性。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貿易發展緩慢,國內金融市場效率低下,金融發展水平較低,金融與貿易之間關系的研究并未引起國內學者的重視。隨著中國貿易和金融的不斷發展,學術界對金融深化與對外貿之間關系的研究逐步展開。齊俊妍[11]將金融發展因素加入赫克歇爾-俄林(H-O)的理論框架中,通過理論分析得出結論:一個國家的金融發展水平對該國的貿易結構優化具有正向影響,陳建國、楊濤[12]也持類似觀點。梁莉[13]則認為,貿易開放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發展,但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并不完善,對貿易開放的促進作用有限。沈能、劉鳳朝[14]以1989-2002年中國28個省市區的數據為樣本進行實證檢驗,回歸結果顯示,金融深化對國際貿易發展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這和徐建軍等[15]的結論是一致的。朱彤等[16]從貿易比較優勢的角度出發考察了行業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比較優勢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金融發展降低了勞動和資源密集型行業的比較優勢,提高了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的比較優勢。曲建忠、張戰梅[17]認為,我國金融發展程度對國際貿易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但國際貿易對金融發展的影響并不顯著。胡海明、楊丹萍[18]以1984-2008年中國工業制成品行業中的14個行業數據為樣本,通過實證模型考察了中國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的關系,結果表明,一個行業金融的發展促進了該行業對外貿易的發展,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之間存在長期的穩定關系。汪浩瀚、徐娟[19]通過對中國30個省市區1990-2007年間金融發展和貿易進行實證檢驗,認為中國金融和貿易之間的關系存在區域性差異,其中東部地區金融發展對貿易的促進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貿易對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大于中西部地區,金融發展對東、西部地區貿易發展影響顯著。李美平、汪浩瀚[20]通過因果分解檢驗和協整檢驗方法,考察中國對外貿易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與金融發展之間存在長期的穩定關系。
不難發現,已有研究集中在國家層面的金融深化和貿易發展之間的關系,而專門針對珠三角地區金融發展和貿易互動關系的實證研究相對匱乏,關于金融危機期間該地區金融深化與貿易之間關系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基于此,本文選取2000-2012年珠三角地區的樣本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同時考察金融危機期間珠三角地區金融深化與貿易發展之間的關系。
1.變量選取及數據來源
為了研究珠三角地區金融深化與貿易發展之間的關系,本文以貿易發展程度為被解釋變量,以金融深化為解釋變量。本文用金融相關率來表示珠三角城市金融深化程度。金融相關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FIR)是由戈德史密斯(Goldsmith)提出的,計算公式是金融機構資產/國內生產總值。金融資產包括流通中現金、金融存款、金融貸款、財政向銀行借款、債券、股票市值和保險費等。由于珠三角城市缺少廣義貨幣供應量(M2)統計數據和金融資產數據,所以本文將金融相關率定義為使用金融機構存貸款之和與GDP的比率。各個城市的金融深化程度即珠三角各個城市的金融機構存貸款之和與GDP的比率,貿易發展程度以每年的進出口額來表示。
此外,為了使實證結果更具說服力和可信度,本文增加了系列控制變量,包括外商直接投資、居民消費水平、科技進步和基礎設施狀況。居民消費水平以珠三角地區城市每年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來表示,地區生產總值和珠三角地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來源于《廣東統計年鑒》,科技進步程度以各市縣級及以上政府部門所屬研究與開發機構科研經費支出與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之和來表示,基礎設施狀況以珠三角城市每年的港口吞吐量進行表示。
為了消除物價波動的影響,確保實證結果的有效性和真實性,本文運用GDP平減指數對每年的外商直接投資金額進行了平減,運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進行了相應的平減。
2.模型設定

已有研究表明,金融發展促進國家貿易發展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基于金融深化理論和已有研究基礎,本文預期金融深化水平越高,貿易額越大。構建如下基本經驗實證模型進行檢驗:為避免出現異方差問題,本文對所有變量都進行取對數處理。ln Tradeit指的是第t年城市i的貿易發展水平,ln FIRit指的是第t年i城市的金融相關率,ln FDIit指的是第t年城市i的外商直接投資,ln Consit指的是第t年城市i的居民消費水平,ln Infrait指的是第t年城市i的基礎設施狀況,ln RDit指的是第t年城市i的技術發展程度。
3.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我們進行了異方差、自相關等檢驗。第一,豪斯曼檢驗結果表明,應該使用固定效應模型而非隨機效應模型。第二,異方差檢驗和自相關檢驗結果表明,模型存在組間異方差,也存在組間序列相關。組間截面相關檢驗本文采用了由弗里德曼(Friedman)、[21]弗雷斯(Frees)、[22-23]佩薩蘭(Pesaran)[24]提出的檢驗方法進行檢驗,結果表明,存在組間截面相關。由于樣本數據同時存在異方差、序列相關和截面相關,本文使用可行廣義最小二乘法(FGLS)進行實證研究,相關結果參見表1,結論如下:
(1)珠三角地區金融深化與貿易發展呈顯著正相關,當珠三角地區金融相關率提高1%時,貿易額將會增長0.54%,因此,珠三角地區金融發展水平提高有利于促進該地區貿易的發展。珠三角地區是中國先行改革開放的地區,引入外資的時間較早,外商直接投資與貿易發展呈正相關關系,外商直接投資能夠促進貿易增長。
(2)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能力也會提高,對進口產品的消費欲望增強,居民消費水平與貿易增長之間呈正相關,居民消費水平提高1%,會帶動貿易額增長1.11%。
(3)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越高,對貿易的發展越有利。珠三角地區城市的港口吞吐量提高1%,珠三角地區的貿易額將會增長0.32%。
(4)當珠三角地區城市的科研投入增長1%時,貿易額將會增長0.12%。科技水平對貿易發展發揮正向作用,與當前我國出口商品技術含量提高和貿易結構調整的現實相符。
2007年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隨后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金融的聯動性,我國金融業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為了進一步考察金融相關率和貿易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金融危機對珠三角地區貿易發展的影響,本文設定了虛擬變量D1=1,D2=2,分別代表2007年和2008年兩個時間點,以強調這兩個時間點ln FIRit對貿易的影響。具體計量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面板數據實證檢驗結果
表2顯示:各個模型設計比較合理,計量結果均比較平穩,各個解釋變量系數很接近。從表2的4個模型中均可看出,金融相關率對貿易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模型2中D1×ln FIRit表示2007年珠三角地區金融相關率對貿易的影響,D1×ln FIRit的系數為正數,說明金融危機對珠三角地區的金融相關率造成不利影響時,其金融相關率降低會帶來該地區進出口額的減少。模型3中D2×ln FIRit表示2008年珠三角地區金融相關率對貿易發展水平的影響,該解釋變量的系數為正,說明金融相關率與貿易發展水平呈同方向變動關系,金融相關率降低對該地區貿易發展不利。

表2 加入虛擬變量后計量檢驗結果
本文運用2000-2012年珠三角地區9個城市金融相關率和貿易數據,實證檢驗了金融深化和對外貿易發展之間的關系,發現珠三角地區金融深化與對外貿易發展呈顯著正相關。金融相關率的提高將促進對外貿易發展,金融發展程度的提高將推動珠三角地區的對外貿易發展。此外,本文考察了金融危機期間珠三角地區金融深化和貿易之間的關系,發現金融危機期間珠三角地區金融深化與對外貿易之間呈現同向變動關系,當全球金融危機對珠三角地區的金融深化造成不利影響時,金融相關率降低對貿易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針對性政策建議。
第一,金融部門應該抓住珠三角地區經濟轉型機遇,加快金融制度改革,通過市場化手段不斷完善金融市場,以市場化倒逼機制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加快金融創新,為對外貿易發展提供多種融資渠道,在有關法律法規制度許可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促進中小型外貿企業及其產業鏈制造企業發展。
第三,進一步鼓勵港澳金融機構在珠三角地區布點,支持港澳資本參股珠三角地區中小商業銀行,并積極利用港澳資本的管理優勢和先進經驗來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
第四,加大科技投入,重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實現從委托加工的中低端環節向自行設計制造及自主品牌研發的高端環節轉變,以貿易主體的調整帶動金融服務的高品質和多樣化,從而發揮對外貿易對金融深化的引導作用。
*本文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商業空間結構與城鎮化質量耦合協調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4CJY054)、2014年度汕頭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汕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1401)的資助。
參考文獻:
[1]廣東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廣東統計年鑒(2014)[EB/OL].[2014-10-17].http://www.gdstats.gov.cn/ tjnj/2014/directory/06.html?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4)[EB/OL].[2014-10-17].http://data.stats.gov.cn/.
[3]McKinnon R. I..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73:57.
[4]Shaw E. S.. Financial Deepening and Economics Devel?opmen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79.
[5]Blackburn K.,Hung V. T. Y.. A Theory of Growth,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rade[J].Economica,1998,65 (257):107-124.
[6]Beck 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re a Link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57):107-131.
[7]Do Q. T.,Levchenko A. A.. Trade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R].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2004.
[8]Hur J.,Raj M.,Riyanto Y. E.. Finance and Trade: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sset Tangibility on International Trade[J]. World Development,2006,34(10):1728-1741.
[9]Aizenman J.. On the Hidden Links Between Financial and Trade Open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8,27(3):372-386.
[10]Becker B.,Chen J.,Greenberg D.. Financial Develop?ment,Fixed Cos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Corpo?rate Finance Studies,2013,2(1):1-28.
[11]齊俊妍.金融發展與貿易結構——基于HO模型的擴展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7):15-19.
[12]陳建國,楊濤.中國對外貿易的金融促進效應分析[J].財貿經濟,2005(1):83-86.
[13]梁莉.我國貿易開放度與金融發展關系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5(7):143-149.
[14]沈能,劉鳳朝.金融因素對我國地區國際貿易發展差異的影響[J].現代財經,2006(7):64-68.
[15]徐建軍,熊德平,汪浩瀚.中國金融發展與外貿關系的面板協整檢驗和因果分析[J].經濟地理,2008(5):785-789.
[16]朱彤,郝宏杰,秦麗.中國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比較優勢關系的經驗分析——一種外部融資支持的視角[J].南開經濟研究,2007(3):124-131.
[17]曲建忠,張戰梅.我國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的關系——基于1991-2005年數據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1):98-103.
[18]胡海明,楊丹萍.我國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的互動關系研究——基于工業制成品行業面板數據的比較分析[J].經濟論壇,2010(9):71-76.
[19]汪浩瀚,徐娟.中國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的地域性差異研究——基于東中西部面板數據的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0(10):117-128.
[20]李美平,汪浩瀚.中國對外貿易與金融發展的互動關系特征及實證檢驗[J].財經研究,2011(8):103-112.
[21]Friedman M. The Use of Ranks to Avoid the Assump?tion of Normality Implicit in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37,32(200):675-701.
[22]Frees E W. Assessing Cross-sectional Correlation in Panel Data[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5,69(2):393-414.
[23]Frees E W. Longitudinal and Panel Data: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87.
[24]Pesaran M H. General Diagnostic Tests for Cross Sec?tion Dependence in Panels[C].Cambridge: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04:75.
責任編輯:林英澤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nancial Deepening and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Take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 as An Example
CHEN Nengjun1,WANG Li1and LAI Mingming2
(1.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2.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515063,China)
Abstract:Financial deepening and foreign trade has the important impa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financial deepening and foreign trade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the improvement of financial deepening rate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motion of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The related financial departments should,first,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accelerate reform in financial system,perfect the financial market,and force the improvement of capital efficiency by marketization;second,they should accelerate innovation in finance,develop internet finance,and provid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with more financing channels;third,they should further encourag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Hongkong and Macao to set branch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encourage Hongkong and Macao capital to hold the stocks of medium and small commercial banks in this area,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of Hongkong and Macao capital to develop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fourth,they should invest mor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trengthen the fostering of professionals,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exporting commodity,and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diversific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foreign trade in leading financial deepening.
Key words:financial deepening;foreign trade;interactive relationship;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
[作者簡介]陳能軍(1981-),男,湖南省衡陽市人,經濟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金融投資與國際貿易;王麗(1990-),女,山東省臨沂市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金融投資與國際貿易;賴明明(1965-),男,四川省成都市人,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傳媒經濟。
中圖分類號:F74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66(2015)02-0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