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到來,糖尿病患者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熬冬”。冬季,是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和發生并發癥較多的季節,特別是中老年患者,應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效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還要做好自我保健,平安度過寒冬。
本期特別策劃,我們邀請糖尿病防治專家、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李文慧博士撰文,提醒廣大糖友——
冬季是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和發生并發癥較多的季節。這是由于天氣變冷后,人體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引起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從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其次糖尿病患者體內缺乏胰島素,身體產熱不足,加之免疫功能降低,遇到氣溫下降時,常易患感冒,也可導致病情反復;同時寒冷刺激還可引起血管收縮,血流減慢,從而引起心腦血管并發癥。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冬天應特別增強自我保健意識。
糖尿病患者要想平安過冬,需做好以下幾點:
保暖御寒防感冒
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每年一到冬季,感冒患者就特別多,原本血糖不是太高的患者,血糖也會升高。糖尿病患者如果得了感冒,在整個感冒期間,無論是一兩周還是一個月,只要感冒還在,血糖就會居高不下。這個時候,患者往往很為難:感冒藥是吃還是不吃?針該如何打?降糖藥的劑量要不要增加?等等。
因此,糖尿病患者和普通人群相比,保暖、御寒和防感冒的任務更艱巨。這是因為,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由于常年血糖不穩定,有時候低,有時候高,波動很大,降低了人體免疫力,即使在天氣正常情況下,糖友也容易感冒。在寒冷季節,人體免疫力普遍相對較低。每年的12月中旬到1月中旬,是流感高發季節,這時做好保暖工作很重要。有人認為多穿一點就是保暖,但其實,隨時增減衣物更為重要。這是因為如果進入室內沒有及時脫掉外套,引起大量出汗,再到室外就很容易感冒。此外,還要注意居室通風,通風時要保暖,不通風的時候要及時調整衣服。
如果患者得了感冒,要密切監測血糖,密切關注飲食和起居變化。不管血糖高或低,在不能進食或進食量比平時少的情況下,要及時調整用藥。如果不會調整,就要及時就醫,讓醫生根據血糖的監測結果幫助調整用藥。
節制飲食控血糖
隨著天氣轉冷,糖尿病患者的活動量也會減少,飲食要做適當調整,才能避免血糖過度升高。
飲食如何控制,這需要患者自己因地制宜。臨床中總有患者喜歡向我們要一個具體的飲食方案,比如:醫生請你告訴我,我能吃多少東西,我到底要吃多少東西?我們說,飲食的問題既要尊重科學,也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口味來,切不可過于教條。糖尿病患者需要在監測血糖的基礎上自己摸索,到底吃多少,吃什么,要根據血糖的情況。如果吃的量合適,但血糖就是偏高,就要想辦法在不減食的基礎上,適當調整運動或藥物。
室內運動效果好
隨著氣溫的降低,人們的室外活動會減少,室內活動會增加。在室內,糖友有哪些簡單易行、又有一定運動量的運動方法呢?
運動鍛煉分為有氧運動、力量運動和拉伸型運動3種類型。一次較為理想的運動應該包含這3種類型。
多數人認為有氧運動必須是在室外,其實在室內也同樣可以進行。比如,在室內一些寬敞樓道或是其他地方反復來回走上二三十分鐘,也會達到相當好的鍛煉效果。或者一邊看電視一邊走也是很有樂趣的。運動時應保證居室的通風,因為人在運動的時候吸氧量大幅度提高,不開窗戶的運動效果會大打折扣。
室內適當通風,比如每2小時開1次窗戶,每次通風10分鐘,具體時間和頻率應根據當時當地的氣溫決定。總之,在保證室內空氣比較新鮮的情況下做室內運動,效果也不錯。
我認識一位朋友,由于家里地方小,他在看電視的時候干脆就踢腿,看完新聞聯播,他也踢得大汗淋漓了。這一踢血糖也會好很多。其實,看電視的時候除了踢腿鍛煉下肢,還可以練啞鈴等鍛煉上肢,以及做一些保健操,甚至在室內打打太極拳。這些都是既方便又有效的鍛煉方法。如果因為室外冰天雪地就放棄運動,那就喪失了鍛煉身體和與疾病抗爭的大好時機。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夠堅持每天鍛煉,把不能在室外做的運動在室內補回來。
冬季護足多泡腳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話:糖尿病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發癥。足部并發癥是非常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嚴重時可導致截肢。
如果腳有問題導致活動困難,會嚴重干擾身體的正常生理狀態。如果腳的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引起足部的破潰有時很難愈合。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有問題,常伴有循環障礙,腳又是人體離心臟最遠的一個部位,因此足部循環往往是最早和最易受到糖尿病影響的。即便沒有糖尿病,隨著年齡增大,腳涼腿冷也是家常便飯。70~75歲以上老人常常出現的腳涼和腿腳腫就是循環障礙的表現。因此,老年患者在冬季的護足任務更重。泡腳是養生保健和防病治病都可以采取的方式,糖尿病患者在冬季護足可以多泡泡腳。
足部的循環最好經常自行檢查。有的病友就很好,常常摸腳上的血管,摸不清他就問醫生。這時我們會建議他做下肢血管彩超,看某根血管是不是狹窄、閉鎖。
有的患者沒有太多血管問題,只是下肢血管的超聲顯示有一些斑塊,血流不暢,血液流不到腳尖和其他比較遠的地方,就會腳麻、腳疼。但是一泡腳就不涼、不疼了。所以建議廣大的糖友們,尤其下肢循環不好的朋友冬季多泡腳。
不過,糖尿病患者泡腳時也要小心。一是要檢查腳部是否有破潰;二是泡腳時水溫不能過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膚感覺不是很敏銳,容易出現燙傷,一旦燙傷破潰又不容易恢復。所以泡腳不要覺得水溫越高越好,最好用有溫度顯示的足浴盆,控制在40℃左右,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大家要經常檢查一下腳,有些老人足部皮膚較干,如果有破潰是不適合泡腳的,要先把腳護理好,一定不能疏忽大意。
監測血糖要定時
糖友在冬季血糖是最高的,波動也較大,那么冬季糖友如何監控血糖?
一般到了冬天,甚至到了某一特定節氣,糖友的血糖就會突然升高,這跟氣溫有很大關系。外界溫度越高,人體產熱、消耗就越大,這樣一來,血糖就會因為消耗大而降低。但是冬天一旦血管收縮,代謝率就會降低,這個時候吃進去的能量不能及時被消耗,而如果運動量還相對減少,血糖就會更高。
此時我們建議患者經常監測血糖。監測的方法具體是:一周內可以找一天,如果當天血糖很不穩定,則隔天查一個全天血糖譜;如果當天血糖穩定,則一周或者兩周查一個全天血糖譜。全天血糖譜的監測點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個小時(從每餐第一口飯開始計時)、睡前。這樣可以看到血糖變化的規律,如果與進食和運動情況聯系起來,就更有指導性。
控糖先要控情緒
血糖波動和情緒有很大關系。寒冷又會導致情緒不穩定,糖友在冬季如何避免情緒波動呢?
人的情緒跟身體的生理舒適度關系密切。血糖高了,人體處于相對困頓和缺氧的狀態,這時自然會情緒煩燥,甚至會低沉抑郁。情緒煩燥和抑郁,反過來又會影響血壓。如果血壓有問題,又可能影響心臟。所以血糖和情緒也是相互作用的。當出現情緒問題時不妨及時查查血糖,看看是不是血糖偏低造成的。如果因為心情不好就忽略吃飯、忽略運動,則損失更大。所以糖友要注意及時自行調整情緒。
用藥不可瞎增減
糖友在冬天用藥需不需要調整?如果出現低血糖應該怎么辦?
冬季血糖會偏高,但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吃。冬季大家喜歡吃相對油膩一些的東西,會造成血糖升高,所以要減少吃的頻率和數量。假如已經吃了,需要調藥時不能擅自增減,要和醫生商量后決定。
有人認為既然血糖很高,那就把全天的藥加一倍的量,殊不知這是很危險的。如果確實需要調藥,也要在能密切觀察全天血糖的情況下,適當地把某一頓的藥往上加一點。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自己臨時調一調試試也可以,但要給醫生提供血糖監測的結果,以便醫生進行判斷。
假如出現低血糖,應該及時找到造成低血糖的原因,是偶然的還是經常的。如果只是偶爾1次,甚至一個月都不到1次,找到原因,當以后再出現類似情況,注意及時加餐或調藥;但如果低血糖經常發生在某一固定時間,就應該從日常用藥和飲食運動上去找原因,及時調整,以避免低血糖發生。
隨診間隔要縮短
糖友隨診一般是每3個月1次。如果冬季出現胸悶或頭暈,應該馬上就診,不適發生時最好先量血壓、測血糖,以便找到問題。如果沒有問題,在冬季可以考慮縮短隨診間隔,比如由原來的3個月1次,縮短到1~2個月1次。平時記錄好身體情況和血壓血糖的監測數據。事先準備好隨診時要問醫生的問題,避免并發癥等不良事件的發生。
家屬關注需到位
在冬天,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心腦血管問題,比如心肌缺血或腦缺血等,嚴重時甚至出現這些重要臟器的梗塞。糖尿病家屬如何關注這些問題以便及時發現及時送患者就診呢?
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家屬的關注。比如患者每天有何不適,睡得怎樣,吃得怎樣,是否查了血糖和血壓,有沒有頭暈、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癥狀。如果能夠給患者一些提醒和關注,常常能夠避免很多問題的發生。
除了上面提到的,還要注意患者是否有頭暈、情緒煩燥、無力、精神不好、胸悶的癥狀。頭暈和胸悶是腦部供血不好,或者心臟循環差。如果這些癥狀是一過性的,不是經常有,可以視為偶然事件;如果每天在固定時間出現同一癥狀,這時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作為患者,每天面對糖尿病,心理上難免有一些陰影。作為家屬,首先要理解,要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采用他們可以接受的方式適度關心其飲食起居,出現情緒波動時,要及時和疾病變化相聯系,而不要認為只是一般的情緒波動。在理解的基礎上警惕而寬容地幫助患者,做他們的貼心人。
附:
糖尿病患者常見問答
問:我外婆有糖尿病,但是這幾年控制得還可以,一直在用拜糖平,冬天的服藥量要調整嗎?另外她最近皮膚瘙癢得很厲害,怎么辦?
答:不管用的是拜糖平還是其他降糖藥物,是不是需要調整用藥,一般我們都要查血糖譜,最好是有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根據這些數據醫生會判斷用藥是不是適合。如果不適合,則需要調整。皮膚瘙癢有幾個原因:第一,冬季天氣比較干;第二,老人的血液循環不好;第三,老人牙不好,吃水果和蔬菜比較少,維生素比較缺乏;第四,老年人吃油太少,食物過素。以上原因導致皮膚營養不良而瘙癢。平時可以抹點潤膚油,但光抹油不如內外兼治效果好(編者注:皮膚瘙癢問題可參見本期疾病診療欄目文章《癢嗎?可以這樣》)。
問:我父親今年70歲,現在一直打胰島素,甘舒霖70/30的混合裝,早16,晚16,早上空腹血糖基本正常,中午飯后2個小時再測時血糖值高達26~30,小腿也有些浮腫。請問下一步該怎么治療?
答:一般來講,單純打胰島素有的時候血糖不一定很穩定,所以多數情況下,還要合用一些口服藥,如二甲雙胍等。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如果肝腎功能允許,就應考慮和口服藥聯合用藥。如果沒有任何口服藥,單純使用胰島素,長期穩定控制血糖又不發生低血糖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具體治療用藥及劑量需要到醫院就診才能確定。
腿浮腫有很多原因,比如說血液循環不好、血液黏稠度很高。應該盡快把血糖調好,同時到醫院查一下肝腎功能,必要時做下肢動脈和靜脈彩超。
問:糖尿病患者冬天吃哪些東西比較好?
答:我們選擇吃什么通常是選擇自己喜歡吃的,吃了自己覺得舒服的和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有時候自己喜歡吃的可能很不健康。從中醫的理論來講,冬天應該適當進補,但冬天也怕補過了,需要泄一泄。大家要參照健康飲食的原則,結合自己的喜好,同時掌握一些簡單的中醫理論,反復試驗、觀察和調整,就能夠找到相對適合自己的食物。當然,作為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根據血糖的監測結果來進行判斷,一定要避免偏聽偏信,一成不變的教條式行為方式。
小貼士
監測血糖先暖手
糖友如果在家里或其他醫療機構查指血血糖,要注意手很涼時不要采血。可用熱水洗手或者用熱毛巾先敷一下,手暖和后,或者跟自己胳肢窩的溫度差不多時,再采血測血糖。這是因為如果手或手指尖很涼,測的血糖是不準的,甚至偏低。
在采血的時候要注意消毒。有的時候手抹了護膚油,或者拿了吃的東西沒有洗干凈,都可能會影響監測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