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渝
詞匯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因此,了解現代漢語的詞匯特點,遵循漢語詞匯的內部規律指導詞匯教學,是語文教學者應具備的素養。
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古代漢語尤其是先秦漢語單音節詞多,一個語素往往就是一個詞,兩漢以后,漢語走向雙音化,到了現代漢語階段,雙音合成詞已經成為漢語詞匯的主力?,F代漢語雙音合成詞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古漢語的雙音短語詞化,即雙音短語由句法層面進入詞法層面;一種是利用雙音形式直接構詞。無論哪一種來源,雙音合成詞都是由兩個單音語素組成,這兩個語素在古漢語中都是獨立的單音詞。語義具有傳承性、累積性,它們原有的詞義及特點會影響現代漢語雙音合成詞的使用。掌握語素的特點和組合規律能讓詞匯學習事半功倍。
一、分析語素的語義差異有助于辨析近義詞
語言學習者掌握的近義詞越多,語言表達,尤其是書面語表達就越豐富。近義詞的詞義既有相同部分,也有差異,能否準確地分辨使用它們,既是考驗語言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尺,也是詞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對同為雙音合成詞的一組近義詞,如果把每個雙音合成詞當作一個整體去進行比較,往往很難找到它們之間本質的差別,而且學生在記憶時也比較困難。尤其是現代漢語中有些近義詞具有相同的語素,語義差別有時很細微,學生很難區分,使用時也容易張冠李戴。其實雙音合成詞的詞義源于構成它們的語素,它們的詞義特點也必然受所構成語素的控制。所以對待雙音近義詞,可以考慮從語素入手進行辨析。具有相同語素的一組雙音近義詞,它們的詞義共同點由相同語素決定,它們的詞義差別一般是由另一個不同的語素決定的。比如:“持續”“繼續”“延續”是一組雙音同義詞,它們擁有共同的語素“續”,《說文解字·糸部》:“續,連也?!薄袄m”的本義是“連接”,這組近義詞都可以表示行為動作接連發生,但它們的詞義側重點因另一個不同的語素而各有不同。
“持續”的另一個語素“持”的本義指握住某物不放,《說文解字·手部》:“持,握也。”“持”的語義特點是“堅持不放棄”,這個特點從它的引申義“堅持”“保持”“維持”中也能看出?!俺帧迸c“續”結合后,側重表示某種行為或關系從起點開始的堅持不間斷,如:這場比賽持續了三個小時。/兩國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持續了一千多年。
“繼續”的另一個語素“繼”在古漢語中與“續”就是近義詞,《說文解字·糸部》:“繼,續也?!薄袄^”的詞義有承接前者再往下進行的特點,所以“繼”有“繼承”的引申義。“繼”“續”連用側重表示承接、繼承前面發生的行為,這種行為有可能中斷過。如:他勇敢地站了出來,繼續父親未竟的事業。/出院后,他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
“延續”的另一個語素“延”的本義是“長行”,《說文解字·廴部》:“延,長行也?!薄把印庇小把由臁?“延長”的特點,“延”“續”結合側重表示行為或狀態從某一點開始延伸下去。如:會議延續了兩個小時。/他的出生使這個家族的香火得以延續。
除了上面所說的有相同語素的雙音近義詞,漢語中還有大量兩個語素都不相同的雙音近義詞,也可以借助語素的辨析來區分。比如:“巨賈”這個詞常與“富商”一起連用,“富商”是個常用詞,教師只要告訴學生“巨賈”與“富商”是近義詞,他們就能明白詞義,但認真的學生會馬上詢問兩者的區別?!百Z”與“商”在古漢語中是一對近義詞,都可以表示“做生意的人”,它們的區別在于“坐賈行商”,即“賈”是指在集市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商人,特點是居留于一處,“商”表示往來各地經行貿易活動的商人,特點是流通、流動。宋代以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的改善,商業活動范圍越來越大,溝通地域有無的貿易活動越來越頻繁,即便是固定的市肆買賣,也依賴于各地商品的流通?!吧獭钡脑~義特點與經貿活動日益突顯的流通性相符,它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逐漸涵括了“賈”,成為常用語素,現代漢語中與商業有關的合成詞基本上由“商”來構成,“賈”只作為古語詞保留在書面語中?!熬蕖迸c“富”相比,書面色彩更重,常用程度也不及“富”,因此,“巨”與“賈”搭配更和諧,“富”與“商”組合更自然,“富商”在口語中也可以使用,而“巨賈”只出現在書面語體中。雖然在教學中不一定需要向學生仔細地解釋每個語素的差別,但教學者必須有這個知識儲備。
二、剖析語素的文化內涵有助于深入理解詞語
每種語言的詞匯都承載了豐富的文化,漢語合成詞是由語素組成,它們的文化內涵往往隱藏在語素里。在講解合成詞時,如果能夠將語素攜帶的文化內涵剖析出來,會比將整個詞囫圇地說解要更清楚,對學生而言也更有吸引力。例如,上面所講的“商”與“賈”的使用變化就涉及中國商業文化的發展變遷。
例如,漢語中有個常用詞“青年”,“青”是個顏色詞,為什么可以和“年”結合表示年輕人呢?這與“青”蘊含的文化意象有關。古人認為“青”是一種與生命有關的顏色,每到春天來臨,萬物復蘇,各種植物的枝葉都會呈現青綠的顏色,生機盎然,《釋名·釋采帛》:“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薄扒唷迸c“生”同源,具有“有生命”的詞源意義,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青”和“東方”“春季”相關聯,是生命力的象征。古漢語里春天也被稱作“青春”,如《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只?!蓖跻葑ⅲ骸扒?,東方春位,其色青也?!碧拼鸥Φ摹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罚骸鞍兹辗鸥桧毧v酒,青春做伴好還鄉?!贝禾焓且荒曛凶钌鷻C勃勃的時段,人生最有生命力的階段如同春天,后人遂將“青春”指代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人們也因此被稱為“青年”。通過介紹“青”這個語素背后的文化,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青年”這個詞,而且能幫助學生串連學習一系列以“青”為語素的詞語:青草、青春、青絲、常青藤、萬年青、萬古長青……
三、了解語素的系統性體現有助于擴大詞匯量
詞匯不是一盤散沙,而是具有系統性。現代漢語詞匯的系統性有一個重要體現,即具有共同語素的合成詞會形成一個以這個語素為中心的聚合,如上一節提到的“青”串起的一系列詞語,聚合與聚合之間又由相同的語素勾連起來,如以“教”(“教育”義項,下同)為中心可以形成下面的聚合:教師、教案、教材、教鞭、教導、教程、教誨、教練、教化、教官、教室、教學、教訓、教養、教唆、教研……
以“師”(“傳授知識技術的人”)為中心可以形成下面的聚合:教師、老師、師父、師范、師兄、師弟、師姐、師妹、師母、師資、師承、導師、講師……
漢語的每個單音語素都會有類似的或大或小的聚合,合成詞與合成詞之間因此構成或近或遠的聯系,形成網狀結構。我們在詞匯教學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合成詞具有以語素為中心而形成系統的特點,將會達到以簡馭繁的效果。合成詞的拆分組合練習就是一種利用語素幫助學生更快擴大詞匯量的辦法。以“教師”這個雙音詞為例:從“教師”可以拆分出“教”這個單音語素,先讓學生找出“教”的組詞規則,然后指導學生用“教”組詞,這是第一輪的練習。第二輪的練習是將含有“教”的雙音合成詞的另一個語素拆分出來進行組詞練習,如“教師”中的“師”“教學”中的“學”等,這樣循環往復的拆詞組詞練習實際上是讓學生在了解合成詞的構詞規律的基礎上學習詞匯。比起讓學生強記每個合成詞的意義,這樣的方法讓詞匯的學習變得更簡便,學習的成果也更容易鞏固。學生掌握了單音語素的意義,就可以舉一反三,對從未學過的多音合成詞也可以大致猜測其意義,從而培養學生自學詞匯的能力,自主擴大詞匯量。
四、挖掘語素間的語法關系有助于糾正語法錯誤
前面我們說過,現代漢語雙音合成詞有一個來源是古漢語的雙音短語詞化,短語是句法層面的組合,短語原有的句法關系在短語詞化后并沒有消失,而是隱藏于語素之間,并影響合成詞在句子中的使用。語文教學中,常會遇見這樣的情況,學生明白某些雙音合成詞的詞義,但在使用中會出現誤用,究其原因,往往就是因為學生不了解合成詞詞化前語素之間的語法關系。例如:“祝福”和“祝愿”在“表示良好愿望”這個意義上是一對近義詞,但“為新婚夫婦祝?!薄芭e家互訪祝福”“祝福你”可以成句,“為新婚夫婦祝愿”“舉家互訪祝愿”“祝愿你”卻不能獨立成句。之所以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祝?!焙汀白T浮眱炔康恼Z法結構不同。“祝福”的來源是一個動賓短語,“祝”是動詞,表示“祈禱”“祈求”,“?!笔敲~,表示“福佑”“賜?!?,是“?!钡膬热荨!白8!北緛碇钙砬笊系鄹S?、賜福,后來指祝人平安和幸福。因為“祝?!北旧硪押衅矶\的內容——“福”,所以后面可以不再出現表示祈禱內容的賓語,但可以直接帶上祈禱的對象。而“祝愿”的內部結構關系為“?!?“愿”,是同義并列式雙音合成詞,“祝愿”和“?!薄霸浮币饬x相同,都是“祈禱”“祈求”的意思,是一個及物動詞,后面必須帶上表示祈禱內容的賓語,否則語義不完整。
綜上所述,漢語語素研究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者應當重視語素,充分利用語素提高教學效率。實際上,語素的研究只是漢語研究中的一個方面,我們應深入探討如何轉化現有的漢語研究成果,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只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讓教學和科研相輔相成,才能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文學院)
(責任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