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艷霞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開放、實踐和研究,在此背景下,誕生了語文專題學習。語文專題學習對學生而言大有裨益,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來,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語文專題教學。
一、語文專題課的內涵及要求
1.語文專題課的內涵
語文專題學習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科或跨學科領域選擇確定研究專題,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性學習的過程。專題學習屬于研究性學習,它以核心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的體驗與研究為載體,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綜合實踐能力。
2.對語文專題課的要求
專題課的課堂教學是課外學習和課內展示相結合,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和交流探究成果,是多種思維火花的碰撞。語文教材中的每一個專題都涉及很多課外知識,這對學生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和教師都要在課前收集大量相關資料,只有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上才能展示和交流成果,從而形成討論、產生火花的碰撞,享受成功的喜悅,并發現不足,獲得提高。
語文專題課的一大特點就是課容量大,既涉及課內知識又涉及課外知識。曾經聽過有教師上專題課,課上看似學生能學到很多、面面俱到,實際上卻只能學到表面,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收獲。筆者認為,要上好專題課就必須做好課程安排,即“專題整合,組課推進”,也就是說不要急于在一兩堂課解決所有問題,而是力求一課一得,在教學次序上體現出一定的層遞性,并且專題的學習也不強求面面俱到,可以各有側重,要突出重點,注重實效。
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是語文“活動式”教學的重要特點,也是語文活動的組織原則。語文專題教學也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教師應對學生做合理的指導,讓他們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鼓勵他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動手動腦,大膽實踐,感悟體驗,探索創造,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長城》一課的專題教學,筆者緊扣專題教學的要求來開展教學。
(1)制訂和交流計劃
第一,思考重點:認真閱讀教參《長城》中的分析及活動建議,思考可研究的問題,調查學生的興趣點,查閱資料,充分準備。
第二,明確任務:把要掌握的問題化成任務,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確定探究任務。
第三,組建小組:按共同研究的內容自愿組成6個學習小組,每組10人,選出組長。
第四,制訂計劃:小組討論制訂課題探究計劃,明確分工,計劃包括活動時間、地點、內容、過程、成果展示方法及分工。
第五,計劃交流:師生共同評議,完善計劃。
(2)分組活動
第一,要求學生上網查閱資料,以Word形式或打印稿形式記錄下來,要求隨時記錄和拷貝重要的信息,如文稿、圖片等。
第二,擅長電腦操作的同學負責收集匯總資料,為制作幻燈片、手抄報和寫文章做好前期準備。
第三,及時交流最新收集的資料。
(3)展示、交流成果
第一,與小組成員一起探究完成選題并展示成果,可分多種形式展示,如圖片、幻燈片、書面報告等,整理成一篇內容詳實、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有自己觀點的探究報告。
第二,組長主持組內討論,小組成員分享、交流研究成果,提出修改意見,修改后定稿。
第三,組長指定一人代表本組發言,在班內交流研究成果。
第四,課后寫學習收獲,并在班內展示交流,鞏固知識。
二、示例:《長城》專題教學計劃
1.閱讀教材
閱讀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學習的手段和途徑,目的是要有益于學生的學習。閱讀教學是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因此,教學活動應是互動與交流的,本專題《長城》就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學習機會,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教材,了解長城的歷史和建筑結構,感受其雄偉氣魄,感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才智。在閱讀的同時,探索和挖掘長城的文化內涵,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他們熱愛祖國、保護長城的情懷。
2.明確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長城的結構、歷史、價值、有關長城的文學、長城的現狀及如何保護長城。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上網查資料的能力、運用網絡資源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紛繁的資料中選擇、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保護長城的意識,激發愛國熱情,啟發學生珍惜幸福生活,并引導他們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小組討論
將全班學生分為六組(10~12人為一小組),各組確定探討的話題,收集資料并加以整理。教師提供的話題如下:
(1)歷史顧問團:萬里長城是如何建造出來的?
(2)建筑顧問團:萬里長城由幾大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價值顧問團:萬里長城有哪些價值?
(4)文學顧問團:收集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傳說、成語、諺語、詩詞、歌詞等。
(5)導游團:假如你是長城的導游,請你對游客做一個簡單又精彩的介紹。
(6)保護團:列舉長城遭到破壞的情況,并提出可行的保護措施。
4.學習方法
查閱資料法:讓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培養查找資料的能力,運用網絡資源為學習提供服務,面對紛繁的資料,有選擇地處理信息、加工信息。
小組交流學習法:小組成員各自搜集資料,然后進行組內討論,匯總信息,完成一個小組發言稿。
5.教學程序
(1)導入
當宇航員遨游在太空時,中華大地上唯一能被看到的建筑就是長城,它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長城彰顯著人類的聰明與偉大,它凝聚著智慧,充滿著神秘,洋溢著活力,展示著雄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揭開那神秘的面紗,走進長城,了解長城。
(2)走進長城
第一,了解長城的歷史、建筑;第二,探討長城的價值;第三,挖掘長城的文化;第四,了解有關長城的故事;第五,探討保護長城的措施。
(3)教師總結
長城是古代建筑的典范,它也是金戈鐵馬、民族英魂的見證,它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對整個中華民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當我們仰望長城時總會由衷地產生一種自豪感,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長城也在慢慢變老,尤其是出現了諸多問題:無人管理的野長城自生自滅,管理不善的旅游使長城遭到破壞,出于商業目的的過度開發以及種種有意無意的破壞行為已經給長城帶來了難以彌補的巨大傷害,我們要用行動來拯救長城。
(4)作業
請學生課后以“我心目中的長城”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三、結束語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響應新課改的號召,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思路,充分利用和開發自然、社會和生活中的語文資源,讓它們為語文課堂所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項活動,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勇于創新,從而獲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還能通過學習語文來了解更多的知識,提升多方面的能力。
(作者單位:云南省安寧中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