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稀有稀土部工程師劉洪吉在報告中介紹了中國鎳錫工業運行情況。
以十年為周期(2006年~2015年)來看,2015年鎳價已經處于低位,錫價處于相對低位,從2015年年底至今,鎳錫價格恢復性上漲,總體處于上升通道。截至目前,鎳錫價格回調幅度分別超過20%和40%。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稀有稀土部工程師劉洪吉做專題報告
供需關系是影響價格走勢最基礎、最核心的因素。2015年,中國原生鎳產量約為63萬噸,同比下降11%,約占全球總產量三分之一。2015年中國鎳消費量約為96萬噸,同比增長2%,增幅明顯放緩,但仍居世界首位。中國鎳應用領域高度集中,其中,不銹鋼行業居主導地位,占比約為85%,電鍍行業和電池行業占比分別為6%和3%。2015年,受市場價格深度下跌和需求持續低迷影響,中國精錫產量為16.7萬噸,同比下降約6%,供給有所收緊,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了供需關系。總體上看,近十年中國錫消費量平穩增長,占全球比例逐年提高。2015年,中國錫下游消費可以概括為:傳統領域承壓運行,新興領域發展較快,消費量為15.8萬噸,同比小幅下降3.6%。
經濟環境方面,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一些低效、落后產能將逐步退出,產業自身技術創新的引導力也將會加強。同時,中國經濟仍將維持中高速增長,為鎳錫下游消費市場提供相對穩定的市場預期。政策環境方面,《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及《錫行業規范條件》的出臺,有助于引導企業向綠色、高效方向發展,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行業環境方面,一是行業自律將會持續加強,行業運行將會更加規范有序;二是鎳、錫期貨上市,將會進一步完善我國鎳錫價格形成機制,期現結合將更加緊密,期貨等現代化方式服務于實體的作用將會更加凸顯。
初步預計,2016年中國鎳錫產量將會有所收緊,分別為60萬噸和16萬噸;消費量將小幅增長,分別為100萬噸和16.3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