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奧運會期間,沒有什么比看女排決賽更帶勁兒的了。根據統計數據,當天上午觀看女排決賽的收視率高達70%,大約是中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春晚”的兩倍左右。獲得冠軍的女排姑娘和教練郎平成功刷屏了前幾天被某明星離婚八卦占領的朋友圈,還是正能量更能引起共鳴。從三十多年前,女排的勝利帶給我們的鼓舞到今天這場勝利帶給我們的驕傲和感動;從小組賽開始不被看好,跌跌撞撞名列第四出線,到一路逆襲晉級并最終獲得冠軍,這個故事堪稱勵志和完美。于是舉國歡慶,“女排精神”被再度重提。《人民日報》用了“超越金牌,不忘初心”為標題,來祝賀這次女排奪冠。
我們可以用所有能想到的、充滿正能量的詞語來形容這次勝利。堅持、刻苦、團結、拼搏,以至于有人形容:這是一群帶有“洪荒之力”的姑娘,用一場勢不可擋的爆發,詮釋了金牌的意義。學習“女排精神”,到底該學什么?競技體育一向是“成王敗寇”,冠軍始終只有一個,但所有付出艱苦努力的對手,都是值得尊敬的。而更難能可貴的是明知道會輸,還是會堅持、會做全力以赴的準備和拼搏,就像李宗偉對林丹,18年的堅持,只為一個偉大的對手。
在我們有色金屬行業里,有明知道不會賺大錢,還始終堅持精益求精的企業;有明知道在傳統行業紅海里,競爭激烈殘酷,還始終堅持不涉足房地產、股票期貨等投機交易的企業家;有明知道辛苦還始終堅持手工畫圖、每一步都精準無誤的老工匠;有明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還始終按捺萌動之心,專心學藝的年輕人。堅持本身就是意義。

支撐運動員堅持的是科學、專業的破解困難的方法和能力,每一場比賽和每一次勝負都有著不一樣的問題需要解決。而長期大量艱苦訓練帶來的傷病困擾,同樣是所有運動員要解決的困難。對手的變化、身體狀態的變化、競技規則的變化,這些都是通往冠軍路上需要破解的難題。中國女排小組賽第一場輸給荷蘭,在接下來的淘汰賽中,她們變化了無數種組合,主攻、副攻、接應、二傳,多點開花。在面對近些年幾乎從未戰勝的巴西隊時,中國女排姑娘除了戰術上要有突破,更要解決心理上的畏懼感以及對方主場作戰帶來的環境干擾。這就像有色金屬行業,在大變革時代背景下,要解決前十年快速發展帶來的資源保障不足、環境不友好、產能過剩、產品市場需求不足等外部問題,也要破解自身技術落后、管理低效、成本增加等難題。是的,我們需要的是破解難題的方法和勇氣。無論是“提質增效”也好,“一二三四五”的方法和規劃也好,必須要把解決問題、破解難題貫穿始終。找準自身實際,對癥下藥,弄清差距,有的放矢。
“洪荒之力”來自神話,而我們是真實的存在。只有直面不足,敢于面對難題并找到破解之道,用強大的信念和科學正確的方法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和困難,才可以維系“洪荒之力”的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