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嫮,呂惠燕
(湖南大學 經濟與貿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9)
?
網絡結構對中國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
文嫮,呂惠燕
(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湖南長沙410079)
摘要:本文選取2004—2013年中國120部優秀電視劇,以其參與企業關系數據為樣本,使用空間分析、社會網絡研究方法,探究了中國優秀電視劇企業的空間分布和整體網絡結構。在此基礎上,本文以規模、連通度、度數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網絡結構指標,深入分析了六個電視劇企業集聚區的子網絡拓撲結構特征。研究表明:①中國優秀電視劇產業整體網絡拓撲結構呈現“軸輻”形態,核心-邊緣結構明顯:從空間角度分析,北京以絕對的優勢成為整體網絡權力的核心;從企業所有制性質分析,國有事業單位和國有控股企業占據核心地位;從價值鏈環節分析,“出品”和“拍攝”環節的企業占據了電視劇產業價值鏈權力中心。②六大集聚區域的電視劇產業子網絡結構中,北京子網絡規模最大、連通度最高,其核心企業在整體網絡的中心度要高于其在區域子網絡內的中心度。這表明相對于區內分工,北京企業在區際分工中扮演更為重要角色;上海、浙江、廣東、江蘇子網絡規模、連通度居中,區域內核心企業在區際、區域內分工中的重要程度大致相當;湖南子網絡規模最小、連通度較高,為單核心的中心式網絡,其核心企業只在區域內分工中扮演重要角色。最后,本文就網絡結構如何影響區域產業發展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電視劇;產業網絡;網絡結構;集聚;區域發展
一、引言
伴隨全球經濟不景氣和制造業發展的低迷,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興朝陽產業成為拉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受到了學術界高度關注。在研究中,學者們普遍發現“創意”產生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思維交叉、差異化思考、異質性信息交流、主體間對話和反饋等等[1-2]。因此,創意產業“網絡化”組織形態趨勢顯著,企業之間的聯系對產業發展非常關鍵[3]。
影視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一個最重要的分支。Joris & Nachoem[2],Starkey et al.[4]等學者通過對電視和電影產業的深入調查發現,影視產業通常都采用以項目為導向的網絡運作模式,網絡結構對影視產業發展有顯著的影響。Grabher,Sydow & Staber[5-6]從空間分布層面,開啟了影視產業網絡結構研究的先河。他們指出影視產業網絡具有顯著的“地方性”特征,網絡節點在地理上的高度集聚,使得企業享受集聚經濟帶來的優勢。Johns[7]深入分析了英國曼徹斯特影視產業網絡整體形態、節點在網絡的位置等“拓撲結構”特征。他發現曼徹斯特的影視產業網絡為“層級狀”結構,不同業務類型的企業所處網絡層級不同,其中控制重要資源(尤其是資金)的制片人,占據網絡最高層級的中心位置,具有最大的權力,推動整個網絡的運營。而Foster et al.[8]對美國好萊塢地方影視產業網絡的研究則發現,幾個大型電影制作公司扮演著聯結專業創意人員、項目經理人、后期制作企業、營銷推廣企業等網絡節點重要角色,它們是網絡拓撲結構中最核心的節點,直接推動整個區域影視產業的發展。相對于國外研究,較多國內學者都是從藝術創作、審美體驗等層面對電視劇產業的文化屬性開展研究[9-10]。為數不多的經濟學研究大多從人才、信息技術、資金、區域人文環境、基礎設施、政策等宏觀層面開展對電視劇產業的經濟屬性探討,卻鮮見從網絡結構角度入手分析其對區域影視產業發展的影響[11-12]。
電視劇產業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21世紀,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呈現井噴之勢。2013年中國電視劇生產居于世界第一,產量達15000多集,投資規模高達103.73億元。中國已經躋身為世界電視劇生產的大國。在中國電視劇產業地圖上,哪些區域最富有競爭力?中國優秀電視劇企業的空間分布特征如何?是否在地理空間集聚?如果存在集聚,各集聚區域電視劇產業“子網絡”的拓撲結構、以及它們在“整體網絡”中的拓撲結構有何特征?對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又有何影響?在中國學術界,對產業網絡聯系數據的采集,多依據“提名”法,通過滾雪球式的問卷調查、企業訪談獲取數據。然而此種數據獲取方式受制于被訪談人或問卷填寫人的認知局限,難以保證數據的全面、客觀性。同時,受限于多數受訪企業保密性顧慮,很多信息可能被隱藏、遺漏甚至無法獲取。因此一直以來,國內學者們對產業網絡結構的分析一直處于黑箱之中。基于長期對影視產業的關注,筆者發現通過電視劇片尾企業合作信息可以獲取客觀、全面、清晰的圍繞該部電視劇創作的企業間關系數據。因此本文選取《中國電視劇收視年鑒2004-2013》中平均收視率大于9.0的電視劇,和權威影視咨詢公司尼爾森提供國劇盛典*國劇盛典即電視劇風云盛典,是國內唯一以收視數據(收視數據由尼爾森公司獨家提供)為基礎的電視劇頒獎禮。評選出來的年度十佳收視電視劇*只收集大陸電視劇劇目。共120部為樣本,通過片尾檢索,截取每部電視劇項目合作企業信息,形成包含642個節點的《2004-2013中國優秀電視劇企業合作關系網絡數據庫》;在此基礎上,本文將運用空間分析法和社會網絡分析法,借助ArcGIS10.2和Ucinet6.212軟件處理網絡關系數據,分析中國優秀電視劇整體產業網絡和區域子網絡的拓撲結構,并初步對網絡結構如何作用于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進行實證分析。本文的研究期待能為實業界促進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提供有科學依據的建議;為學術界的產業網絡結構研究提供新穎的視角,推動相關理論研究進一步深入。
二、概念界定與機理分析
(一)概念界定
1.網絡結構
根據Hakansson[13]的觀點,網絡由節點、節點間聯系兩個基本要素組成。網絡結構又稱網絡拓撲結構(Topological Structure),是指網絡的整體形態、層次,或者是物理上的連通性,是不依賴節點具體地理屬性、具體聯系內容而表現出的網絡特征。本文從整體網絡形態和每個區域在整體網絡中的位置兩個維度來分析中國優秀電視劇產業網絡的拓撲結構,衡量指標主要有三個:網絡規模、網絡連通度、中心度(度數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
2.電視劇產業網絡
產業網絡是指圍繞某一種產品或服務的提供,基于分工與協作,由企業、組織或個人之間相互縱橫聯系所形成的網狀體系。其中,節點是指處于該產業價值鏈各個環節的企業、組織或個人;節點間聯系分為兩類:第一,不同價值鏈環節的節點基于投入產出而形成的縱向聯系。第二,同一價值鏈環節內部節點基于協作而形成的橫向聯系。產業網絡依照地理空間范圍可以分為:區域產業網絡和跨區域整體產業網絡。前者的網絡節點和節點間聯系局限在一個區域(城市、省域)內部;而后者的節點和節點間聯系跨域區域,在國家內部、甚至國家之間展開。
電視劇產業網絡是圍繞電視劇,從創意產生、流程制作以及最后產品的市場提供這一價值不斷增值過程,由處于出品、前期拍攝、后期制作、宣傳推廣和發行等五個價值鏈環節*環節的劃分主要是根據樣本數據的收集情況。因播出環節數據復雜且不易獲取,故本文不加以研究。的節點,基于產品內分工協作的價值鏈聯系所形成的網狀系統。基于價值鏈的分工,組成電視劇產業網絡的節點可大致分為五類:第一,出品企業,其作為投資方為電視劇制作提供創意、整體設計和資金;第二,拍攝企業,它們通過拍攝,實現劇本向電視劇作品的初步轉化;第三,后期制作企業,它們主要編輯處理原有的零散鏡頭,包括編輯、配音、字幕、特效、音樂等,使其成為系統的電視劇成品;第四,宣傳推廣企業,即利用不同媒介在電視劇出品、拍攝、播出等不同階段對其進行營銷推介的企業,電視劇的預告片、新聞發布會、劇組探班、娛樂新聞報道,都是該類宣傳推廣企業最常見的工作形式[14];第五,發行企業,它們使電視劇作品與市場對接從而實現其市場價值,相當于普通商品的經銷商。
(二)網絡結構影響電視劇產業發展的機理分析
本文主要選取網絡規模、網絡連通度、中心度這三個指標來分析網絡結構影響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的機理。
1.網絡規模對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的影響
區域電視劇產業的網絡規模以區域范圍內集中分布的影視企業數量來表示。大量影視企業在區域內的集聚,能帶來諸多空間經濟效應[15],從而促進電視劇產業的發展:①成本節約。首先,空間集聚使得影視企業間共享基礎設施、公共物品等,降低非生產性成本。同時,由集聚產生的地理臨近性,降低影視企業知識獲取和信息搜尋成本,以及尋找合作伙伴、商業談判等交易成本。最后,空間集聚形成了專業化的勞動力蓄水池,降低企業搜尋、雇傭創意人才的成本,減少不確定性[16]。②規模與范圍經濟。影視企業的空間集聚使得分工、專業化縱深發展。價值鏈同一環節企業的聚集產生產業內規模經濟,而不同環節企業的聚集產生產業內范圍經濟。同時,電視劇產業與信息產業、出版業、動漫業高度關聯,影視企業的集聚通過產業間的相互關聯,激發產業間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進一步促進影視產業發展。
2.網絡連通度對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的影響
區域電視劇產業的網絡連通度是指網絡內節點間聯系的緊密程度。高連通度的產業網絡意味著企業間有頻繁而緊密的聯系,從而易于激發集體學習、積累社會資本,產生源源不斷的產業競爭優勢[17-18]:①促進知識信息交流,激發集體學習。網絡連通度越高,表明區域影視企業間正式和非正式聯系頻率越高,這有助于電視劇產業內的默會知識和市場信息的交流、傳播、擴散,從而產生思維的交叉點,激發集體學習,增強區域該行業的創意、創新能力[19]。②產生豐沛的社會資本,規范企業行為。高連通度產業網絡中影視企業間聯系頻繁,這種影視企業間的重復博弈能帶來“信任”、“凝聚力”、“互惠”、“忠誠”等社會資本,能有效地規范網絡內影視企業的行為,使它們自覺遵守一種心照不宣的游戲規則,保證網絡中知識的流動真實、有效,使經濟活動具有可靠性、可預見性,防止機會主義、欺詐行為的產生,從而增強網絡的穩定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3.中心度對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的影響
中心度用于衡量某個節點處于網絡核心地位的程度,是基于網絡位置來衡量節點權力的一個關鍵指標。中心度指標可以細分為:度數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度數中心度測量的是網絡節點與其他節點發展交往關系的能力,描述節點在網絡中占據的核心性,是最常用的測算網絡節點權力的指標。中介中心度是指某一節點出現在網絡中任意其它兩個節點間最短路徑上的概率,測量的是該節點在多大程度上扮演“橋梁”的角色,從而控制其他節點的交往;接近中心度測度的是某節點的獨立性,即在多大程度上不受網絡中其他節點的控制[20]。
把影視企業按所屬區域進行歸類,以區域為中國電視劇整體網絡的節點,則在整體網絡中,某個區域所處的中心度越高,它將在獲取網絡資源、推動產業發展方面享有顯著的結構優勢[21]:①資源獲取通道廣。高中心度區域意味著它與其它區域的直接聯系多。它能通過廣泛的聯系獲取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知識等資源,激發創意頻繁產生,提升區域產業發展效率,從而擁有巨大產業發展動力。②選擇權越多。區域在整體網絡里的中心度越高,與其它區域分工合作的機會越多,分散風險能力越強,且在合作伙伴上有更大的選擇權和更高的議價能力[22]。③聲望和權力越大。高中心度區域能通過有利的網絡位置,構建自身信息發布平臺,從而在整體網絡中獲取更高的聲望和權力[23]。同時,由于高中心度區域還占據了其它區域聯系的“橋梁”位置,不僅能影響網絡內資源的流動和價值的分配,控制和約束其他區域的產業發展;并能在合作過程中保持自身的獨立性,更少地依賴其它區域。
三、中國優秀電視劇基于區域的整體產業網絡結構
(一)網絡節點的空間分布
本文依據《2004-2013中國優秀電視劇企業合作關系網絡數據庫》對642家企業進行空間統計分析,以ArcGIS10.2為數據分析平臺,得到中國電視劇產業網絡的節點空間分布圖(圖1)。可以看出,中國電視劇產業網絡的節點在地理空間上遍布中國27個省、直轄市,涉及48個城市。網絡節點在地理空間上分布不平衡:大量企業集聚在東部,東部企業占到總數的85.05%,而中部、西部地區企業數分別只占總數的8.57%、6.39%。在東部區域的電視劇企業主要呈梯度地集聚在三大城市群:高達50.62%的企業集聚在京津冀城市群、20.87%的企業集聚在長三角城市群、7.48%的企業集聚在珠三角城市群。從省域層面看,分布在北京的企業最多,有312家,占總體的48.60%;其次是上海、浙江、廣東分別占9.97%、7.94%、7.48%,其他省份占比均在3%以下;其中西北、西南地區如寧夏、甘肅、西藏、新疆、青海沒有企業分布。
(二)網絡節點基于價值鏈的空間分布
中國電視劇價值鏈包括五大環節:(聯合)出品、(聯合)拍攝、后期制作、宣傳推廣、發行。從《2004-2013中國優秀電視劇企業合作關系網絡數據庫》中網絡節點基于價值鏈的空間分布來看(圖2),只有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四個區域涵蓋了價值鏈的全部環節,而其他省域或多或少地缺失價值鏈的某些環節。北京電視劇產業企業數量眾多,在電視劇價值鏈各個環節企業數量排名中都占絕對優勢,尤其是在后期制作環節,北京的企業數量優勢非常突出,占據該環節企業數量的83.5%;上海電視劇產業實力強勁,除發行環節外,上海在電視劇價值鏈各環節企業數量排名中均居第二;浙江、廣東企業各具優勢,它們在電視劇價值鏈各環節企業數量排名中都躋身前列,但浙江企業主要立足于拍攝環節,而廣東企業主要立足于發行環節;江蘇、湖南的電視劇企業基于價值鏈環節的數量排名也比較靠前,然而這兩個區域存在明顯的價值鏈環節缺失。如,江蘇在出品和拍攝環節企業數量均位居第三,同時涉及后期制作和發行環節,但其宣傳推廣環節缺失;湖南企業涉及電視劇價值鏈出品、拍攝、宣傳推廣、發行等環節,然而缺失后期制作環節。

圖1 中國優秀電視劇的產業網絡空間分布圖(2004-2013)數據來源:電視劇片尾資料深度整理

圖2 電視劇產業價值鏈各環節企業數量排名前五的區域(2004-2013)數據來源:電視劇片尾資料深度整理
(三)中國優秀電視劇基于省域層面的整體網絡拓撲結構
將642家企業還原到所屬省份,通過對樣本數據整理得出省域間聯系的社會網絡分析數據,運用UCINET內置的NetDraw繪制出中國優秀電視劇整體網絡拓撲結構圖(圖3)。圖3以區域為節點,區域間企業合作為連線,涉及27 個區域節點和6172條節點間連線(包含重復聯系數)。節點的大小表示區域企業數量的多少,連線的粗細代表區域間企業聯系數量多少,即聯系強度。
從網絡聯系的特征來看,中國優秀電視劇產業整體網絡呈現“軸輻”狀——單中心的核心—邊緣拓撲結構。北京為整個網絡單一的核心,而其他26個區域為邊緣外圍節點。北京企業數量排名第一,高達312家,占總體的48.59%;其對外區域的其直接聯系數量為1585條,占網絡節點間總聯系數量的26%。從表1區域間聯系數量排名可以清楚的看出,網絡內從第一到第十名的節點間聯系都是圍繞北京展開:北京與上海、浙江、廣東、江蘇、安徽、山東、天津、陜西、湖南、四川等區域的聯系最為密切。

圖3 中國優秀電視劇基于區域層面的整體產業網絡拓撲結構(2004-2013)數據來源:根據電視劇片尾企業合作信息
這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影視業的產業組織模式具有獨特的“文化”和“政治”雙重屬性。而一個社會越是具有歷史、文化、制度的獨特性,便容易獨立于其他社會來演進,其經濟組織的模式也就越特殊。一方面,中國的影視產業有該產業的共性——“文化屬性”。成功的影視產品是以文化創意內容為核心,以音頻視頻為媒介,傳播人類靈魂、思想、行為中的真善美、正義、責任和良知。另一方面,中國也有著區別于影視業發達西方國家(如,美國、英國等)的產業特性—“政治屬性”。 建國初期,電視臺作為傳媒的喉舌,是黨和各級政府最重要的輿論宣傳機構,因此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電視劇產業化進程在不斷的提速,但其“政治屬性”依然明顯。例如,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簡稱:廣電總局)是中國影視產業的行政主管部門。它擁有左右影視產業發展的強大職能:它負責擬定中國廣播電視宣傳和影視創作的方針政策,把握輿論導向;并指導廣播電視宣傳和廣播影視創作和協調其題材規劃;最后它還指導廣播電影電視管理的體制改革。而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家廣電總局所在地。因此,影視企業集中在北京,能便于它們第一時間獲取行業內關鍵信息,并快速做出反應;甚至有可能通過與關鍵行政人員的親密接觸,影響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同時,北京也擁有適合電視劇產業發展的經濟條件,如資金充沛、技術雄厚、影視業人才密集、文化多元性很高,因此電視劇產業價值鏈各個環節的企業都在此大量集聚,從而推動北京成為配套和服務都異常完備的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高地。而在中國其它區域,即使在經濟條件上擁有各自的優勢,例如上海、浙江、廣東等地,但政治條件遠不及北京,因此并不具備北京這樣全面的、得天獨厚的產業發展條件。因此這些區域影視企業集聚的數量遠遠低于北京,難以在區域內形成完整的價值鏈。這就促使這些區域的企業,紛紛通過與北京企業的頻繁聯系來實現完整價值創造和增值過程,從而推動北京成為中國優秀電視劇產業網絡的核心。
四、區域電視劇產業子網絡結構分析
前文的分析立足于區域層面的電視劇整體網絡分析,考慮的是區域的外部聯系狀況。而每個區域內部包含數量不等的企業,區域內企業之間也有各具形態的聯系方式,從而形成了不同區域子網絡的拓撲結構。只考慮區域內企業間的聯系,以UCINET內置的Netdraw軟件繪制出各個區域的子網絡拓撲結構圖。不同的區域內部的網絡結構特征如何?它們在整體網絡中所占據的不同位置又是如何影響區域電視劇產業的發展?下文將選擇企業數量較多的六個區域: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湖南,從它們內部的電視劇產業網絡規模、網絡連通度、中心度等方面探討網絡結構如何對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產生影響(圖4)。
圖4中節點代表區域內部的企業,連線為區域內部企業間聯系。節點不同的形狀代表其企業在價值鏈中所承擔的環節類型;節點周邊的數字代表節點的編號,對應著具體的企業;節點大小代表擁有直接聯系的數量,即節點越大,該節點與區域內其它節點的直接聯系越多(包含重復聯系)。處于每個區域中沒有連線的節點為區域內孤立節點,它們只和區域外企業聯系,而不與區域內企業連接。
(一)網絡規模和網絡連通度分析
網絡規模是指區域電視劇產業網絡中所包含的節點多少,用區域范圍內集聚的電視劇企業數量來表示。網絡連通度是指區域電視劇產業網絡中企業節點間聯系的緊密程度,用區域內電視劇企業間的聯系總數與網絡規模之比來表示[19]。計算公式為:
D為網絡連通度,n為網絡規模
i代表節點名稱,j(i)是節點i所擁有的聯系總數
由前文分析可知,網絡規模反映了企業在區域中的集聚程度。網絡規模越大,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越顯著,交易成本的節約越突出,對區域影視產業發展的推動也越大。網絡連通度代表了區域內影視企業間聯系的緊密程度。高連通度網絡意味著區域內影視企業間有著頻繁的互動交往,這為區域內資源的流動提供了一個暢通的管道,從而有利于知識信息交流、激發集體學習。同時,頻繁的聯系所產生的重復博弈,催生了社會資本,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最終促進區域影視產業的發展。

表2 六個區域電視劇子網絡規模和網絡連通度
數據來源:UCINET測算
從圖4和表2中可以看出,在六個區域中北京電視劇產業網絡規模最大,高達312。北京吸引了大量的電視劇企業集聚。例如,北京懷柔影視基地聚集了全國70%以上的后期制作企業。因此,

圖4 六個區域電視劇產業子網絡結構注:●為出品、攝制環節企業;■為出品、發行環節企業;+為出品、攝制、發行環節企業;為攝制、發行環節企業;為出品環節企業;為攝制環節企業;▲為后期制作環節企業;▼為宣傳推廣環節企業;◆為發行環節企業。另:節點邊的數字是節點的編號,沒有連線的節點為孤立節點。六個子圖中每個節點的大小代表其度數中心度大小。六個子圖之間節點大小并無可比性。
在價值鏈后期制作環節具有壟斷性的競爭優勢。同時,北京的網絡連通度也最高,有91%企業與其他企業建立了聯系,平均每個企業和區域內其它企業的聯系數目達到4.94次。由于北京電視劇產業配套完整,企業之間產生了頻繁的合作聯系,因此區域子網絡內基于投入——產出的價值鏈縱向聯系,和同環節企業的橫向合作都很豐富。
上海電視劇產業網絡規模、網絡連通度明顯次于北京,但它在除北京以外的區域中,網絡發育是最好的。上海集聚了64家電視劇企業,其中大量企業分布在上海的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72%的企業與區域內企業有聯系,平均每個企業與區域內其它企業的聯系數量達到了2。這說明,上海電視劇產業網絡處于發展階段,區域內企業既能初步分享企業集聚帶來的外部經濟,也能通過頻繁的聯系激發集體學習,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外溢。
浙江、廣東的地方電視劇產業網絡規模適中,區域內企業數量在45-64家之間。如,浙江的橫店影視基地、廣東的音像城都吸引了一批從事出品拍攝、出版發行的企業進駐。但這2個區域內企業之間的聯系稀疏,50%左右的企業與區域內其他企業建立了聯系。網絡連通度值分別為0.86、0.58,即平均每個企業與區域內其它企業的聯系數量不到1。這說明浙江、廣東的地方電視劇產業網絡還處于初期扎堆階段,企業之間的聯系還沒有充分建立起來。主要原因在于這兩個區域的影視產業價值鏈不太完整,企業大多占據價值鏈單一環節,企業之間多是橫向競爭關系,缺乏基于價值鏈上下環節分工協作的互動聯系。加之,有大量企業只和區域外企業聯系,缺乏區域內聯系。因此,獨立節點數量較多,網絡連通度較低、結構松散。因此,這些區域電視劇產業的發展雖然能得益于外部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產生的成本節約,但還沒有真正形成知識和信息快速流動的通道,資源的配置效率較低。
江蘇、湖南的地方電視劇產業網絡規模不大,區域內企業數量只有13-20家,但企業聯系較為充分,網絡連通性較好:75%以上企業與區域內企業均有聯系,平均每個企業與區域內其它企業的聯系數量約為2。這說明江蘇、湖南的地方電視劇產業網絡規模有限,區域電視劇產業的發展雖然難以從外部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中獲益,但這兩個區域內企業間的聯系已經充分建立起來,產業內知識和信息快速流動的通道正逐步構建,區域社會資本積累也日漸豐富,資源的配置效率相對較高,能一定程度激發創意和創新的產生。
(二)中心度分析
權力是一種影響和支配事物或他人的能力[24]。網絡節點之間由于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會相互產生作用,而這種相互作用有些是對等的,即雙方權力大小相當;有些則不對等,即一方節點權力大于另一方節點。網絡結構會影響處于不同網絡位置節點的權力分布。而“中心度”是基于網絡位置來衡量節點權力的一個關鍵指標[20]。節點中心度指標有三類:第一,節點度數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指與該節點直接相連的其他節點的數量。以節點i為例,點i的度數中心度是指與i直接相連的其他節點的個數(公式1)[25];第二,節點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點i相對于節點j和k的中介中心度指經過點i并且連接j、k兩點的捷徑數與這兩點之間的捷徑總數之比,即用點i處于點j和k之間捷徑上的概率來表示。而把點i相應于網絡中所有點對的中介中心度加在一起,就得到該點的中介中心度Bi(公式2)[25]。第三,節點接近中心度(Closeness Centrality),指網絡節點總數減去1,除以該節點與網絡中所有其他節點的捷徑距離之和的倒數(公式3)[25]。
(1)
(2)
(3)
式中,Di是節點i的度數中心度,aij是節點i與j是否有直接聯系,點i與j直接相連時,aij=1,否則,aij=0;Bi是節點i的中介中心度,gjk指點j和k之間存在的捷徑數目,gjk(i)指點j和k之間存在的經過點i的捷徑數目;Ci是點i的接近中心度,dij是點i和j之間的捷徑距離,“n-1”代表最小可能捷徑之和。
1.從宏觀層面分析區域在整體網絡里的中心度
把影視企業按所屬區域歸類,以區域為中國電視劇整體網絡的節點,可測算出每個區域在中國優秀電視劇整體產業網絡中的中心度。表3列出了六個區域在中國優秀電視劇整體網絡中的中心度數值。

表3 六個集聚區在整體網絡中的中心度指標值
數據來源:UCINET測算
無論從度數中心度、中介中心度還是接近中心度看,北京的三個指標值在六個區域中排名都是最高的,而且與其他區域差異非常明顯。第一,北京的度數中心度值居于首位,意味著北京企業與其它區域企業的直接聯系最為廣泛,因此北京在整體網絡中影響力最大、擁有的權力也最高。第二,北京的中介中心度值最高,說明除北京以外的其它區域企業之間缺乏直接聯系,而北京企業在整體網絡中扮演著其它區域企業相互聯系的“橋梁”,使得它們間接聯系起來。第三,北京的接近中心度也最大,為1.00。這說明北京企業在整體網絡中的獨立性最高,擁有最大自主權,其電視劇產業的發展最不受其他區域的干擾和控制。由此可見,三種“中心度”指標,從三個不同層面充分表明,北京處于中國電視劇產業的權力中心,并影響和控制著其它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
上海、浙江、廣東、江蘇在整體網絡中的核心地位大大低于北京,它們處于整體網絡權力分布的第二個層級。從度數中心度值來看,上海、浙江、廣東、江蘇企業在網絡中的影響力依次遞減,并遠遠遜色于北京;從中介中心度來看,這四個區域都較少在整體網絡聯系中充當橋梁,因此都處于低值水平;從接近中心度來看,這四個區域取值相同,只略低于北京。這表明它們在網絡中獨立性都相對較強,能較自主地獲得發展。
湖南處于整體網絡權力分布的第三個層級。從度數中心度值來說,它明顯地低于其余五個區域,說明湖南企業對區域外企業的直接聯系較少,信息獲取能力相對較弱、影響力較小。從中介中心度來說,湖南取值為0,說明湖南企業沒有在其它區域之間的聯系中扮演任何“橋梁”角色,無法左右網絡中其他區域間的合作關系。從接近中心度來說,湖南取值在六個區域中排名最低,表明湖南企業在整體網絡中獨立性、自主性相對較弱,其發展易受到其它區域的控制。
2.從微觀層面分析企業在區域子網絡里的中心度
深入分析這六個電視劇企業集聚區子網絡的節點中心度,以便了解權力在區域內電視劇企業之間是如何分布的。由于度數中心度代表了網絡內某節點直接聯系數的多寡,最為直觀地表明節點在網絡中的權力大小。因此本文以度數中心度為衡量指標,來分析節點企業分別在區域子網絡、整體網絡中權力的大小。表4列出了六個電視劇企業集聚區子網絡內度數中心度排名前3的企業信息。基于表4分析,可得出以下三點結論:
第一,從節點所有制性質來看,六個區域內中心度數值較高的節點有78%為國有事業單位和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數量較少。這一結論,也與國外學者Johns(2010)和Foster et al.(2013)的研究差異明顯。因為,除了“文化”屬性,中國的電視劇產業“政治”屬性非常明顯。這種雙重特性的產生源于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獨特的歷史和制度背景: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的電視媒體一直是被作為黨和政府的宣傳喉舌,不允許民營企業涉足,并按照嚴格的事業單位性質進行垂直管理、一體化經營。因此,市場化為導向的企業間自主合作網絡在此之前從未形成。從1993年開始,中國電視劇產業才率先開始市場化變革,因此,中國電視劇產業基于自由分工協作形成網絡運營模式的時間才僅有短短的近20多年,網絡還處于不斷發育階段,很多民營影視企業還初出茅廬、實力相對弱小。相對于純粹民營的影視企業,國有事業單位——電視臺擁有諸多體制內的優勢:如平臺優勢、政策扶植優勢、國家撥款優勢、要素支持優勢等,因此擁有更多話語權。并且,市場化的體制改革又使得國有控股企業能甩掉事業單位人浮于事、臃腫低效的弊端,并同時具備了民營影視企業市場化運營所具備的獨特優勢:靈活快捷的市場反應能力、低廉的交易成本、高績效的激勵機制、靈活的用人制度等。因此,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把控者,“國”字頭節點在中國優秀電視劇整體網絡中占據了權力的中心,一定程度左右著中國電視劇的價值和審美取向,統籌著資金調配,控制著技術和人才的使用,并通過分工和協作聯系,協調著其它合作企業的價值創造和經營活動。
第二,從節點所占據的價值鏈環節來看,六個區域子網絡里中心度排名前3名的節點中,有88%的節點占據價值鏈的“出品”和“拍攝”環節。這說明,在電視劇產業價值鏈當中,“出品”和“拍攝”環節的節點占據了權力的中心,是電視劇生產過程的組織者、協調者。它們通過與其它節點豐沛的直接聯系,在電視劇的藝術風格、演員選擇、投融資比例、專用性設備的購買等方面掌握更大的話語權,從而對網絡邊緣節點形成極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扮演著電視劇產業價值鏈治理者的身份。
第三,從節點中心度值在區域子網絡和整體網絡里的對比來看,可以把六個區域分為三類。第一類,北京。節點在整體網絡里的中心度指標值,都高于其在區域子網絡中的該值;第二類,江蘇、湖南。節點在整體網絡里的中心度指標值,都低于其在區域子網絡中的該值;第三類,上海、浙江、廣東。節點在整體網絡里的中心度指標值,少數高于其在區域子網絡中的該值。這說明,處于北京的電視劇企業不僅僅只參與了北京本地的分工與協作,與區域內節點有豐富的直接聯系,而且積極參與區際分工協作,與區域外的節點也廣泛連接,因此他們的影響力、權力不僅僅體現在地方,更加在全國層面得以體現。并且它們在全國層面的影響力,要大大高于它們在北京的影響力。而處于湖南、江蘇電視劇產業子網絡的核心節點,除了只積極參與本地協作,在湖南或江蘇本地很有影響力之外,幾乎不參與區際分工與協作,因此在全國層面的影響力非常有限,大大低于在本地的權力。而處于上海、浙江、廣東電視劇產業子網絡的核心節點,除了都擁有豐富的本地協作,少數節點積極參與了區際分工協作,因此它們的整體網絡中心度會高于其在區域子網絡的中心度。

表4 六個集聚區子網絡內度數中心度排名前三企業
數據來源:UCINET測算
注:以區域子網絡內度數中心度大小排名并結合整體網絡內度數中心度大小排名選取節點。
結合區域子網絡中心度排名前3名的企業信息(表4)和區域子網絡拓撲結構形態(圖4),對六個區域子網絡內節點的權力分布狀況進行更具體的分析。
北京和湖南這兩個區域子網絡,從拓撲形態上分析同屬于中心式網絡,區域內孤立節點數量少,核心—邊緣結構明顯,網絡內聯系符合無尺度網絡的冪律分布[26]:少數節點擁有大量直接聯系,它們成為網絡核心,度數中心度高、權力大;而大量節點擁有的直接聯系數量少,它們成為網絡邊緣,度數中心度低下、權力較小;然而這兩區域企業權力分布也有明顯的區別:北京電視劇產業區域子網絡規模大、連通度高,同時區域中有3-5個明顯的核心節點,區域子網絡內呈現“多核心”集中分布式結構——中央電視臺文藝節目中心影視部、北京電視臺、新浪是北京子網絡內中心度最高的核心節點,在北京電視劇產業中影響力最大;而湖南電視劇產業子網絡規模小、連通度相對較低、區域中只有一個明顯的核心節點——湖南廣播電視臺,因此區域子網絡呈現“單核心”集中分布式結構。這一特點也表現在兩個區域子網絡中心度前3位節點的數值差異上,北京中心度前3名的差異較小,而湖南中心度第一名與二、三名數值差異巨大。
上海、浙江、廣東、江蘇這四個電視劇子網絡,從拓撲形態上分析同屬于分散式網絡[26],區域中孤立節點相對較多,節點間的聯系呈現出“抱團”現象,即網絡中包含多個小團體。較大的小團體中的核心節點由于擁有最多的直接聯系,因此度數中心度值也最高,成為區域子網絡中權力擁有者。上海電視劇產業子網絡內部存在六個“小團體”,其中以上海影視有限公司(節點17)、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節點11)為核心的兩個局部網絡較為緊湊,節點間聯系較豐富。而其他局部網絡內部聯系稀疏,主要呈現鏈條式垂直分布,且相互間分離,沒有橋梁聯結。浙江電視劇產業網絡內部存在九個“小團體”,且多為拍攝企業間的水平合作聯系,內部沒有形成完整價值鏈,較多的與外尋求合作,因此網絡較為稀疏。東陽盟將威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浙江衛視成為網絡中的聯系數最多的節點,處于權力的中心。廣東電視劇產業網絡內部以音像發行企業為主,發行環節為價值鏈末端環節,主要嵌入于區域外電視劇項目之中,因此內部聯系稀疏,除了以出品企業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節點13)為核心的局部網絡聯系數最多外。江蘇電視劇產業網絡結構上明顯存在四個“小團體”,網絡內部以出品環節的水平聯系為主,聯合出品模式較為盛行。其中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節點4)和蘇州廣播電視總臺(節點12)之間的聯系起到了橋梁作用,但是這樣的網絡結構比較脆弱,若橋梁聯系受到打擊,整個網絡將進一步分裂。
五、網絡結構對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影響的討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電視劇產業具有鮮明的地域集聚化特征,而且區域間的分工協作非常緊密。北京、上海、浙江、廣州、江蘇、湖南這六個區域在中國電視劇產業地圖熠熠生輝。它們是中國電視劇整體網絡中最富有競爭力的區域節點,區域子網絡的規模、連通度,以及其在中國電視劇整體網絡中的位置對這六個區域的產業發展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一)子網絡規模、連通度對區域產業發展的影響
已有研究表明,網絡規模越大,越容易產生集聚經濟,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共享基礎設施和服務、提升產業效率;網絡連通度越高,節點間的聯系越通暢、頻繁,互動交流能積累豐沛的社會資本,有助于促進知識和信息的擴散和分享,激發思維碰撞產生創意。
北京集聚了大量的電視劇企業,網絡規模最大(表5);同時,價值鏈各個環節完善齊備,基于分工協作的企業聯系緊密而頻繁,連通度高。因此,北京電視劇產業發展既能充分享受由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帶來的優勢,又能擁有大量信息和知識流通的管道,有利于區域內企業集體學習、分享信息。上海、浙江、廣東集聚了較多的電視劇企業,網絡規模比較大,但由于企業大多只占據價值鏈中的單一環節,企業之間多是橫向競爭關系,缺乏基于分工協作的價值鏈縱向互動,孤立節點數量較多,網絡連通度較低、結構松散,不利于本地的知識和信息交流。江蘇、湖南集聚的企業相對較少,網絡規模小,而且價值鏈少數環節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但這兩個區域網絡節點間內部聯系多,孤立節點較少,結構緊湊、網絡連通度較高。這說明,江蘇和湖南內企業之間的聯系已經充分建立起來,信息分享交流的通道暢通,區域社會資本積累也日漸豐富,資源的配置效率相對較高。
(二)區域在整體網絡的中心度對區域產業發展的影響
已有研究表明,度數中心度越高的區域,在網絡中的影響力越大,可以享受更多的結構優勢,獲得更多的資源,推動自身產業發展;中介中心度越高的區域,在網絡中扮演“橋梁”作用越大,利用權力不對等優勢控制其它區域的能力越強,進而影響價值在不同區域中的分配;而接近中心度越高的區域,獨立性越強,能夠不被其它區域所左右而自主發展。
從整體網絡拓撲結構來說,中國優秀電視劇產業網絡的拓撲結構既呈現“軸輻狀”,權力分布呈現核心—外圍結構。一方面,北京是中國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中心,創意人才集聚、資金密集、技術先進,同時也是廣電總局的所在地。因此,北京以絕對的優勢成為整體網絡權力的核心——占據“軸”的位置。北京的度數中心度值、中介中心度值、接近中心度值都居于首位,具有電視劇產業發展不可比擬的優勢:北京企業資源和信息收集的渠道廣,在整體網絡中影響力、號召力最大;同時,它們多充當其他區域影視企業合作聯系的橋梁,對其他區域企業的控制力強;最后,北京的電視劇產業價值鏈環節非常完善,北京企業自身的獨立性也強,能夠不受其它區域左右快速發展。而另一方面,其它區域處于權力分布的外圍,它們處于網絡中“輻”的位置,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層次性。上海、浙江、廣東、江蘇四個區域的三個中心度指標值依次遞減,它們即使在經濟條件上擁有各自的優勢,但政治條件遠不及北京,是整體網絡權力分布的第二個層級。而湖南處于整體網絡權力分布的第三個層級。它的三種中心度值排名都最低(表5)。湖南企業信息獲取能力相對較弱、影響力較小,沒有在其它區域之間的聯系中扮演任何的“橋梁”角色,無法左右網絡中其他區域間的合作關系,而且湖南企業在整體網絡中獨立性較弱,其發展易受到其它區域的控制。因此,湖南在六大電視劇企業集聚區中相對最弱。
(三)促進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的建議
每個區域要根據自身網絡結構的特點,因地制宜地推動電視劇產業的發展。①湖南、江蘇的地方政府可積極提供良好的產業發展軟、硬環境,通過制度的創新吸引影視企業的入駐,降低本地民營影視企業的創立門檻,積極鼓勵大影視企業集團衍生出小企業,從而提高本地電視劇產業網絡的規模,使得這些本地電視劇企業能充分享受地方的集聚經濟;同時,湖南應重點培育“后期制作”環節的企業,江蘇應重點培育“宣傳推廣”環節的企業,從而努力完善產業鏈,增強本地企業發展的獨立性;并努力突出區域特色,以開放的姿態積極與北京、上海等區域協作互動。②浙江、廣州的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提供影視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完善價值鏈配套等措施,鼓勵本地電視劇企業開展分工協作,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提升網絡連通度,進一步改善知識和信息交流的軟環境,以便更好地激發創意和創新的產生。③北京和上海兩區域可進一步完善網絡規模、適當提升網絡連通度,通過持續的創新保持區域的競爭優勢。同時,這兩個區域在積極參與國內分工與協作的基礎上,應當積極嵌入到全球電視劇產業網絡中,從更大的地理范圍吸收人才、資金、技術、信息;在立足本地戰略性價值鏈環節的同時,努力在全球電視劇產業網絡中尋找自身的定位,培育和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以推動整個區域產業的發展壯大。

表5 六個集聚區子網絡結構指標
數據來源:原始資料深度整理
六、結論
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是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雖然目前國內學者們普遍關注到了創意產業“網絡化”組織特征,但對于網絡結構如何影響網絡中創意企業的發展還缺乏深入的關注。以往學者們都已經較深入地探討了諸如,人才、技術、資本、寬容多元的社會文化環境、政府政策、基礎設施等要素對區域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然而由于客觀、嚴謹的網絡關系數據收集的困難,導致學者們對創意產業網絡組織結構的分析還無從入手。電視劇產業屬于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其產業組織特征決定了從創意的萌發到電視劇產品的形成,不再單純依賴單個企業,而是有賴于區域內和區際間多企業頻繁互動所形成的網絡組織結構。本文通過對120部優秀國產電視劇片尾企業合作信息的采集,建立了《2004-2013中國優秀電視劇企業合作關系網絡數據庫》,并分別運用空間分析法、社會網絡分析法,揭示了中國優秀電視劇產業的空間分布特征和整體網絡結構特征;進一步從規模、連通度、中心度等網絡指標入手,深入分析六個集聚區域電視劇產業子網絡的拓撲結構;并初步對網絡結構如何影響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開展了討論,從而初步打破創意產業網絡研究的黑箱。
誠然,本文在樣本選擇、數據采集上還存在進一步商榷和完善的地方。本文只是采集了2004—2013年平均收視率大于9.0的電視劇,和權威影視咨詢公司尼爾森提供國劇盛典*國劇盛典即電視劇風云盛典,是國內唯一以收視數據(收視數據由尼爾森公司獨家提供)為基礎的電視劇頒獎禮。評選出來的年度十佳收視電視劇*只收集大陸電視劇劇目。共120部,設計642個節點為樣本。而這相對了中國國產電視劇龐大的產量來說,比重是較小的。本文的樣本選擇基于以下考慮:中國電視劇產量過剩的問題一直飽受詬病,只有極少數優秀電視劇才能與觀眾見面。2004年—2013年中國年均發行電視劇14379集,電視劇數量連續七年穩居世界第一。然而,每年能夠真正在電視臺或各種網絡平臺播出的電視劇約為55%。也就是說,大概有一半甚至更多的電視劇制作完成后,根本就沒有機會和觀眾見面,就被打入“冷宮”—鎖進倉庫,而剩下有機會播出的電視劇中也只有少數精品才能脫穎而出。這是因為,一直以來中國電視劇產業就存在創意缺乏、抄襲成風、粗制濫造等諸多問題。由于只有優秀電視劇才能保證收視率,給電視臺、視頻網站帶來好的收益。所以,獲得少數一線電視臺青睞的優秀電視劇收視率必然很高,參與其項目網絡的企業才真正在中國電視劇產業中影響力大。而大量二、三線電視臺為了減少風險、確保收視率,往往采用后期輪播的方式,多次重復播放第一輪收視率高的優秀電視劇。因此,只有非常少數的、制作最為精良的優秀電視劇才能一次次重復占領電視屏幕。而其它的電視劇品質平平,即使有機會播出,也難以在衛星頻道和觀眾見面,而只能排在地方電視臺的非黃金時段播出。因而,其參與企業在區域電視劇產業發展中起到的影響非常小。因此,本文認為,按照收視率和獲獎數據選擇的120部電視劇所提供的信息,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中國電視劇產業最富有競爭力區域的發展狀況。今后,隨著研究的深入,筆者會根據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容量,使得研究更為嚴謹和科學。
參考文獻:
[1]Arnold Windeler,Joerg Sydow.Project networks and chan-ging industry practices collaborative content production in the German television industry[J].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1,22(6):1035-1060.
[2]Joris,J.and Nachoem,M.Latent organizations in the film industry:contracts,rewards and resources[J].Human Relations,2009,62(7):987-1009.
[3]李蕾蕾.文化經濟地理學進展與“項目網絡地理學”的提出[J].人文地理,2010,25(2):1- 8.
[4]Starkey,K.,Barnatt,C.and Tempest,S.Beyond networks and hierarchies:latent organizations in the UK television in-dustry [J].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299-305.
[5]Grabher G.Cool projects,boring institutions:temporary co-llaboration in social context [J].Regional Studies,2002,36(3):205-214.
[6]Sydow,J and Staber U.The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of project network:the case of content production in German television[J].Regional Studies,2002,36(3):223-235.
[7]Johns,J.Manchester’s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project ecologies and network hierarchies[J].Urban Studies,2010,47(5):1059-1077.
[8]Foster,P.,Manning,S.and Terkla,D.The rise of holl-ywood east:regional film offices as intermediaries i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clusters [J].Regional Studies,2013,49(3):433- 450.
[9]楊旦修.規制與發展—中國電視劇產業化進程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10]李百曉.地域文化與電視劇創作[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4
[11]李春梅.中國電視劇產業競爭力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2]文嫮,胡兵.中國省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空間計量研究[J].經濟地理,2014,34(2):101-107.
[13]Hakansson,H.Evolution process in industrial networks in b.axelsson and g.eastoneds industrial networks:a new view of reality [M].London:London Roultedge,1992.
[14]張華.電視劇的投資與營銷[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209-212
[15]華正偉.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空間效應探析[J].生產力研究,2011,(2):9-10.
[16]袁海.文化產業集聚的形成及效應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17]李蕾蕾.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概念誤區與研究趨勢[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4:66- 67.
[18]王緝慈.超越集群:中國產業集群的理論探索[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9.
[19]文嫮.嵌入全球價值鏈的中國地方產業網絡升級機制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20]劉軍.整體網分析講義——Ucinet軟件應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7-105.
[21]毛文靜,朱家德.論網絡組織合作的權力治理[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3):143-144.
[22]蔣正云.網絡結構嵌入對長沙影視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3]Paavo Ritala and Jukka Hallikas.Network position of a firm and the tendency to collaborate with competitors-a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perspective[J].Strategic Business Alli-ances,2011,2(4):307-328.
[24]David,K.Political networks:the structural perspectiv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5]斯坦利-沃瑟曼,凱瑟琳-福斯特(陳禹,孫彩虹譯).社會網絡分析:方法與運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31-140.
[26]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鏈接:商業、科學與生活的新思維[M].沈華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3.
(本文責編:王延芳)
The Study on Impact of Network Structure up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al TV Drama Industry
WEN Hu,LV Hui-yan
(SchoolofEconomyandTradeofHunanUniversity,Changsha410079,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about how the network structure influences the regional TV drama industry development,this paper selects 120 excellent Chinese TV drama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year 2004 to 2013 as the sample data,and uses spatial analysis,social network method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whole network of China TV drama industry.Then,this paper takes size,connectivity,degree-centrality,betweenness-centrality and closeness-centrality as network indicators,in-depth digging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six drama-gathering sub-networks.Study shows that:①China’s outstanding drama network presents a “hub-and-spoke” system from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with a obvious feature of “core-periphery” structure.From the spatial perspective,Beijing becomes the core of overall network power with an absolute advantage.From enterprise ownership,state-owned institutions and state share-holding companies occupy the center position.From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companies who take in charge of produce and crew account for the center of the value chain power,and also become the organizer and coordinator in drama producing process.②The size and connectivity of Beijing sub-network is the largest and highest in those of six drama-gathering sub-networks,besides,the centrality of core enterprises in the whole network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gional sub-network.This indicates that compared with inner-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Beijing enterprise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The size and connectivity of Shanghai,Zhejiang,Guangdong,Jiangsu sub-networks are placed in the middle,besides,the important degree of regional core enterprises in the inner and inter-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s roughly equivalent.Hunan sub-network is the single core network,whose size is the least,but connectivity is higher,besides,its core enterprise on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ner-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In the end,this paper makes further discussions.
Key words:TV drama industry;industrial network;network structure;agglomeration;region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9753(2015)12-0088-15
作者簡介:文嫮(1977-),女,湖南長沙人,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價值鏈視角下產業網絡發展。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企業‘嵌入性’對中國區域影視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41571117);湖南省社科重點項目“推進我國區域文化產業協同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2ZDB36)。
收稿日期:2015-11-03修回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