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風口——地方國企改革
◎ 高松青(浙江省農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杭州310006)

2014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開放以來,國企改革先后經歷了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等三個階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和任務,為新一輪國企改革拉開序幕。浙江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浙委發〔2014〕24號)(以下簡稱《意
見》),標志著浙江省國企改革進入了新階段,《意見》從功能定位、資產證券化、現代企業制度、國資監管體系等方面提出地方國企改革的思路,這里將著重把該意見的幾個亮點結合案例進行解析。
《意見》提出:“建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改組浙江省綜合資產經營公司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承擔國有資產運營處置、國有股權管理、國有資本投融資等職能。”2015年5月,浙江省綜合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從1000萬元調整為18億元,主要承擔國有存量資產整合重組、國有股權資產經營管理、國有增量資本投融資、產業投資發展基金等職能。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看似只有一個字的差異,但實際上卻是推動國企改革的一大突破,政府不再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對其出資企業按照出資比例履行股東職責,不直接干預參股、控股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國企破除了壟斷地位,民企與國企可以在市場競爭環境中進行公平競爭。
《意見》提出:“鼓勵國有企業整體或核心業務資產在境內外上市,使上市公司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的重要形式。鼓勵國有企業內部可上市資產的重組整合和不可上市低效資產的處置退出。鼓勵國有企業以上市資源為目標開展對外投資和并購重組,積極獲取新增上市公司平臺,推進上市資源在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統籌配置,鼓勵企業內部資產注入上市公司。鼓勵國有企業利用債券市場、基金市場、信托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創新融資方式,提升證券化水平。”目標是 “省屬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達到75%左右,省屬企業國有資產證券化率達到75%左右”。以浙江省物產集團的整體上市為例:物產集團作為浙江最大的國有企業和浙江首家入圍世界500強企業,其改革具有樣板意義。根據上市公司物產中大重大資產重組預案顯示,整體上市完成后,國有持股54.23%、戰略投資者持股6.63%、管理層及業務骨干持股6.97%,公眾股32.17%,物產集團將從一個國有獨資企業轉變為公眾上市公司。資本市場上,投資者對物產集團的整體上市也普遍看好,物產中大的股價從2015 年2月份復牌后的11.42元上漲至40元左右。另一家上市國企杭鋼股份則通過資產置換實現重組,杭鋼集團將承接杭鋼股份擬關停的資產及關停資產涉及的人員,同時,向上市公司置入寧波鋼鐵、紫光環保、再生資源和再生科技等公司股權,有效提升上市公司后續的持續經營能力。同樣,杭鋼股份的股價從2015年4月份復牌后的7.39元上漲至13元左右。
《意見》提出:“按照資產屬性和業務類型,分類明確企業改革方向,實現差異化管理。公共服務類企業重點履行民生保障職責,以社會效益為主要目標。加強成本管控,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功能類企業重點履行基礎設施建設、資源保障、資本運營、產業平臺等特定職責,實現特定功能與持續發展雙目標。競爭類企業重點履行保值增值和產業帶動職責,以經濟效益為導向不斷提升活力和競爭力。”實施分類監管,改變了以前一刀切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實現國有資產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和規范性,激活國有企業改革的動力。
2013年,浙江省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95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34億元,年末資產總額3.57萬億元。浙江省屬企業的戶均資產總額已達410多億元,是十年前的5倍多。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浙江國有經濟的活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為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下一步,借著地方國企改革的風口,浙江國企必將為建設“兩美”浙江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