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伊
即便當初選擇學廚,只是為了掌握一門可以安身立命的手藝,但詹增旗并沒有辜負自己的選擇。他憑著一份堅持與夢想在廚藝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并帶將這份夢想從齊魯大地一路帶到京城的餐飲舞臺。
從維修工到餐飲總監
在走上學廚之路前,詹增旗干過的維修工,也做過保安。雖然當時年紀尚淺涉世未深,但不滿足于現狀的詹增旗明白,暫時的安穩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掌握一門手藝,才能有一份生活的保障。就是懷著這樣簡單的初衷,1994年,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詹增旗背起行囊踏上駛向遠方的汽車,來到山東東營的黃花飯店開始了學廚生涯。
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天分,也許是命中難解的緣分,詹增旗對烹飪“一見鐘情”。這個在當時連扇貝都不認識的小伙子,一下發現了灶臺炒勺中的無窮樂趣。學廚的頭一年,是沒有任何報酬的,但這絲毫沒有減少詹增旗對烹飪的熱情。經過兩年粗加工和一年切配的學習后,詹增旗順利升上主配的崗位,短暫的興奮過后是前所未有的壓力。“東營地方餐飲市場容量有限,每天到飯店吃飯的客人基本都相同,排菜單就成了最大的難題,既要保留飯店特色又要給顧客新鮮感?!彪m然每天“腦子很大”,但詹增旗并沒有敷衍了事,他一邊從搜集到的各種菜譜書籍中找尋宴席菜譜的門道,一邊留意顧客對每天菜式組合的反應,竟也慢慢從中找到了一些心得。如今他得心應手的排菜功力正是來源于這段歷練。
經過兩年的鍛煉后,1999年,詹增旗迎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站,通過層層考核進入當時有“餐飲人搖籃”之稱的山東藍海酒店集團擔任占灶。在藍海,詹增旗不僅接受了更加系統全面的職業培訓,也對餐飲酒店管理有了更深層的認知和實踐。他先后在東營東城藍海大酒店、濟南藍海大飯店、東營藍海國際大飯店擔任行政總廚,并參與籌備青島李滄藍海大飯店的開業。從掌灶、廚師長、經理到總監,詹增旗用11年時間完成了從一名普通的基層廚師到管理者的角色蛻變。
為了見識更廣闊的天地,實現更高的廚藝人生夢想,2010年,詹增旗從齊魯大地來到名家云集的繁華京城,在北京雅軒酒店開始了新的征程。
做菜要有心,創新要有根
詹增旗本來學的是傳統魯菜,又在魯菜大本營山東深耕多年,對魯菜的技法和演繹都駕輕就熟。來到雅軒后,他不僅帶來了味正韻濃的魯菜,也依據京城老饕們的口味兒進行了一些改良和創新。提到魯菜就不得不提到九轉大腸,傳統的九轉大腸講究酸、甜、苦、辣、咸、香缺一不可,但口感以今天的烹調理念來講就有些肥膩。詹增旗就對此進行了改良,在大腸中穿入鐵桿山藥一起燒制,山藥充分吸收大腸中的油脂,食材上葷素搭配,口感上也更加清香。
除了對傳統菜式進行重新演繹,詹增旗還別出心裁地研發了一系列創新菜,果木烤乳鴿、果木烤羊排是用幾十種草藥腌制再用果木烤制而成,果香濃郁,回味悠長;菌湯海參中所用的菌湯是用十幾種菌類吊制成的老菌湯,再配上幾種鮮菌而成,溫補養生,是隆冬季的一款滋補佳品;芥辣麥香蝦是一道融合創意菜,沙拉醬和青芥辣包裹下的大蝦咸鮮微辣、口感豐富。黃河口四大缸、黃河口水煎包、功夫牦牛肉、砂鍋粉絲煲等多款創新菜,也都成為每桌必點的招牌菜式。
“當時花了近3個月進行試制研發,為了保證出品的穩定性,每道菜都是反復調試?!闭劦絼撔碌募记桑苍銎熘v了三點,“首先,創新不能脫本,思路上可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但烹飪是有基本章法的,不能破壞菜品的本質,不能為了顏色和口味添加一些不該添加的東西。其次,創新要明確方向和定位,比如大眾餐飲就要在家常餐上下功夫,針對白領和商務宴請就要開發一些高端菜品,如果需要幾道出彩兒的菜,就可以在海鮮菜或融合菜上動腦筋。再次,創新最快的方法就是食材上的創新,多聽、多問、多交流,通過朋友圈、行業雜志等多種渠道廣泛獲得食材信息?!?/p>
“化整為零”的管理策略
如今,詹增旗又站在了新的夢想起點上,在京城著名的海鮮餐廳——伊尹海參館擔任行政總廚,負責北京五家門店的出品把控和后廚團隊建設。
說到團隊管理,詹增旗多年來也總結出一套獨特心法。之前詹增旗效力的雅軒酒店,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上下三層,擁有120人的龐大廚師團隊。如何讓后廚團隊更加高效地運轉,讓制度更加有效地落地,是擺在詹增旗面前的一道難題。他采用的是四兩撥千斤的“化整為零”的策略,“每個樓層和每一個檔口都設一個負責人,一共是3個樓層負責人加上12個檔口負責人。制度傳達給每位分管的負責人,再由負責人向下傳達,哪個崗位不達標就先找相應的負責人。這樣管理半徑就從120人縮減到15人,效率和針對性都大大提高。”
詹增旗同時也強調,“制度是管理的基石。人都是有惰性的,制度就像高壓線,制度不僅要合理、明確、可執行,也要獎懲分明、獎罰對等?!?/p>
“當初選擇廚師可能是生活使然。但現在如果讓我再做一次選擇,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做一名廚師?!闭苍銎旌敛华q豫地說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