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文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營造良好市場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吨笇б庖姟饭舶?5條內容,對重點任務和政策保障均做了具體部署,其中強調,加快退出過剩產能,依法依規退出和處置過剩產能,引導不具備競爭力的產能轉移退出。
當前,產能過剩不僅正阻礙中國工業生產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更加劇了整個經濟體系的系統性風險,而市場退出障礙是導致產能過剩長期存在且難以化解的重要原因。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24個重要工業行業中,有19個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除鋼鐵、水泥、電解鋁、石化、平板玻璃、船舶等傳統行業外,光伏設備、風電設備、LED等新興產業也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上述大多數產能過剩行業存在市場退出障礙,主要表現在落后產能淘而不汰、兼并重組流于形式、地方政府直接干預企業的退出、債權銀行救濟“僵尸企業”阻礙市場退出。在有色金屬行業還存在大量“未批先建”項目、企業在新建產能的同時,舊產能淘汰過慢,導致新舊產能疊加,從而加劇過剩。目前,這些行業都集中在基礎制造業,除涉及大量投資,還增加了地方就業,解決起來面臨人員安置、地方負債等問題。
針對目前有色金屬行業出現的問題《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推動低效產能退出。加強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公平執法,依法依規促使不符合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相關標準且經整改不達標的企業關停退出。鼓勵不符合所在城市發展規劃,且不具備搬遷價值和條件的企業實施轉型轉產,支持具備搬遷條件的企業退城入園或實施環保改造后向有條件的地區搬遷,引導不具備競爭力的產能轉移退出。同時,要優化有色金屬工業產業結構,重點品種供需實現基本平衡,電解鋁產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吨笇б庖姟愤€強調,嚴控新增產能是解決行業諸多問題的關鍵所在,要實現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就必須嚴控新增產能,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此次政策的出臺表明國家鼓勵企業自主的市場退出,這意味著,下一步圍繞著有色金屬行業產能過剩兼并重組將提速,過剩產能的退出過程一定是艱難的,但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真正具備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將會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