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偉|文
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稀土產業的結構調整是無法回避、必須進行的一場變革。把握供給側改革機遇,就是要從生產、供給端入手,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挖掘新的市場需求潛力,打造稀土行業發展新動力尋求路徑。
稀土號稱“工業維生素”,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稀土是戰略新興產業的關鍵材料,也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稀土因具有很好的光、電、磁性質是光、電磁等新型功能材料的核心,它還可以與其他元素組合成性能優異的功能材料,在石油、化工、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各發達國家都在大力加強稀土新材料,我國的稀土應用也已遍及國民經濟的13個領域40多個行業,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稀土的價值將越來越大。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稀土行業很亂,產能利用率低、競爭過度,2011年稀土價格的暴漲暴跌,導致下游企業向傳統生產方式回歸、減量使用稀土原材料、研發替代產品,給稀土行業的發展帶了沉重的打擊。后續我國加強了對稀土行業的管理,各項稀土產業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稀土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產業發展的推動力由粗放型、高消耗、簡單重復建設向精細化、高科技含量、多元化發展。但稀土行業產需不匹配導致的產能過剩始終沒有解決,稀土產業結構性失衡,稀土材料及器件研發滯后,在稀土新材料開發和終端應用技術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擁有知識產權和新型稀土材料及器件生產加工技術較少,稀土行業的供需關系正面臨著結構性失衡,總體上是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供需錯位”已成為阻擋稀土行業健康發展的最大路障。上述問題的解決,不能僅依靠需求管理政策,更要要在供給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種背景下,國家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有效應對當前的市場需求不旺、產能結構性過剩的重大對策,為稀土行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1.緩解供需矛盾有望獲得突破稀土由于其天然的賦存狀況和萃取分離方法,極易被私挖、盜采。相比于合規稀土生產企業,非法稀土成本低且產量彈性極大。按照工信部稀土辦的說法,目前市場秩序
混亂表現為“礦有源、料有主、貨混亂”,“渾水摸魚形成黑色利益鏈”,究其根源是“監守自盜、礦商勾結、礦廠勾結、官商勾結”等主要形式。大量不合格供給主體的存在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對它們不起作用,造成了我國稀土行業供大于求的狀況日趨加劇。在此背景下,合規稀土生產企業難以生存,正常的商業化行為難以維系,真正具有戰略意義的稀土深加工產業難以發展,資源賤價外流嚴重。針對這種市場失靈,政策必須強力干預,實施供給側改革與治理,才能使稀土市場回到正軌。
隨著去年出口配合和關稅的相繼取消,稀土出口量增價跌的情況進一步加劇,引起了決策層領導的高度關注,工信部也在今年1月份的稀土座談會上已明確指出,稀土行業將以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著力推動供給側改革。由此稀土行業供需矛盾解決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對于稀土行業的亂象有望得到切實的解決。
2.稀土行業去產能、去庫存將提速
在國家高層領導的關注和行業主管部門的努力下,產能過剩的化解預計將會在強力督辦下得到貫徹和執行,稀土行業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嚴格稀土企業準入政策,從環保門檻入手,阻止資金、技術不達標的企業進入稀土領域,對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堅決依法進行罰款、關停,并追究法律責任,同時,國家將加快推進稀土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實現稀土產品從開采、冶煉分離到流通、出口全過程追溯管理,依法根治稀土違法違規行為。稀土行業中的不合格的供給主體將被清除出市場,以便于規范市場秩序,使價格機制、競爭機制能夠發揮作用。

隨著六大稀土產業集團相繼成立,稀土行業集中度得到了切實的加強,有助于稀土資源的合理配置、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增強。六大稀土產業集團將承擔起化解稀土過剩產能、整合區域內企業的任務,配合地方政府妥善解決好兼并重組過程中企業關停并轉、職工安置、維護穩定等工作,并切實承擔起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引領稀土行業轉型升級的職責,徹底改變扭曲的供給結構,化解產能過剩問題,提高我國稀土行業核心競爭力。
在解決現有稀土產品社會庫存方面,六大稀土產業集團根據市場情況的自發減產和進行稀土的商業儲備,維護稀土行業的健康發展,加之國家部委的稀土國儲等政策正在逐步兌現,現有稀土產品的社會庫存有望快速得到解決。
3.稀土下游應用迎來發展機遇
我國稀土產品出口一直以初級產品為主,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僅占出口總量的1/4左右。我國豐富的稀土資源儲量和龐大的分離加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為國外高端產品作嫁衣。但隨著國家推行的供給側改革,以理性的供給管理釋放和引領需求潛力,推進創新能力建設,加強對稀土行業中薄弱環節的支持,進一步提升高端稀土應用技術水平,增加行業中的有效供給和可持續發展的支撐條件,強化發展后勁,激發稀土產業健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面將大力推動高端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繼續支持稀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打造特色稀土產業園區,開發稀土新材料及應用技術,促進稀土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重點推進中高端稀土功能材料和器件發展,開發生產高附加值、高利潤的功能新材料,滿足新興產業、國防科工等戰略需要。同時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撐力度,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企業科技進步,提升裝備技術水平,鼓勵稀土企業的國際合作和技術引進,大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稀土應用產業,推動稀土行業結構優化升級。
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稀土產業的結構調整是一種大邏輯、大格局、大趨勢,無法回避、是必須進行的一場變革。把握供給側改革機遇,就是要從生產、供給端入手,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挖掘新的市場需求潛力,打造稀土行業發展新動力尋求路徑。在必要的產能壓減基礎上,通過提升發展理念,優化發展路徑,實現結構調整產品升級,大幅提升競爭力,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促進稀土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但“萬事開頭難”,作為一個全新的改革理念,如何正確落實和執行,使我國稀土行業盡快走出供需矛盾的困境,仍有很長的路子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