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菁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
“六環節螺旋教學法”在形體課教學中的創新及實驗研究
楊菁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摘要:為探索空中乘務專業形體課程的創新型教學方法,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空中乘務專業2012級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為傳統三段式常規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六環節螺旋教學方法。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生評教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學生對課的主體感受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學生空乘面試初試通過率高于對照組。六環節螺旋教學方法的創新是合理的,為高職院校形體課教學方法的應用與創新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與參考依據。
關鍵詞:六環節螺旋教學方法;形體課;教學;實驗
0前言
形體訓練是高職院校體育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空中乘務專業的形體訓練有別與其他專業的形體訓練課,它是本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培養與提高未來空姐形體美、氣質美、表現力等基本素質的有效手段。學好這門課能培養學生高雅的氣質,還可以為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參加航空公司的面試順利通過形象關打好基礎。針對該課程一直延用體育的三段式教學模式,大部分形體教師根據自己特長來決定授課內容,內容無固定,教學內容與專業的結合度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興趣度不高等現象,如果不改革現行的教學方法,就很難達到形體訓練教學的真正目的,很難凸顯形體課程在本專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根據體育教學的循序漸進原則與鞏固提高原則,通過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提出了“六環節螺旋教學方法”,并在形體訓練課進行創新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藝術系空中乘務專業2012級學生六個平行班級180名女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目的,檢索中國期刊網相關期刊及查閱有關方面的書籍收集本研究所需要的資料。以“形體教學”和“教學模式”等關鍵詞進行檢索和查閱,共獲得了與本文相關的文獻62篇(核心期刊),對這些文獻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為本研究的順利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法上的指導。
1.2.2專家訪談法。通過對專家、形體教師的咨詢與探討,為六環節螺旋教學方法提出修改建議,經過幾輪修改后形成新的教學方法。
1.2.3問卷調查法。為了解學生對新的教學方法的主體感受,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形體課的學習興趣、學習有效性、教學氣氛等進行滿意度的調查。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80份,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為100%。
1.2.4實驗法。實驗以2012級1、3、5班90名女生為對照班,以傳統的體育三段式教學方法上課。2012級2、4、6班90名女生為實驗班,以六環節螺旋教學方法上課。實驗持續兩個學期,共32周,每周2課時,且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都由一位老師任教。根據學生在上學期的期末測試的成績及學生參加社團的人數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的基礎水平相當。

表1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三段式教學方法,具體內容見表2。 考核方法即期末進行BMI指數考核(30%),成品舞蹈考核(70%)為學生形體成績。

表2 “傳統三段式教學方法”具體內容
實驗組學生采用六環節螺旋教學方法,具體內容見表3,考核方法同對照組。

表3 “六環節螺旋教學法”具體內容
2六環節螺旋教學法的實驗設計
空乘專業的形體教學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形體,文明禮儀,高職業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傳統三段式形體教學方法的困境在于所學內容缺乏職業教育的特色,50min的舞蹈教學對于沒有基礎的學生太難且實用性不強,而六環節螺旋教學法是針對空乘形體的實際需要設計的。具體特點如下。
2.1調整教學環節
將傳統的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的三段教學方法改為熱身、姿態訓練、氣質訓練、表現力訓練、塑身訓練、放松與心理訓練這六個模塊順序進行教學。六環節螺旋教學法與三段式形體教學法比較增加了形體糾型、形體禮儀姿態訓練、塑型訓練三個模塊,增加的內容模塊使形體訓練更具有職業性、針對性、實用性,如形體糾型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糾正不良的體態和強化優美身型,還能在雙人互相協助中提高練習的趣味,塑身訓練模塊設計是希望將實用的塑身練習方法教給學生,滿足學生的需求。
2.2增加職業技能訓練
職業院校的課程主要是為學生能順利適應工作崗位而開設的,六環節螺旋教學法中的第三環節結合航空公司對員工的形體、禮儀姿態等方面的要求進行模擬場景實訓,希望將實用的空姐禮儀規范與形體相結合,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能在空乘面試時以優雅的禮儀姿態給評委留下好的印象。
2.3降低舞蹈教學難度
在三段式傳統教學中,舞蹈教學是課程的重點,50min較復雜的教學學生深感疲憊,而且學生因為舞蹈功底跟不上又有了畏懼心理。因此,在新的教學法設計中我們弱化了成品舞蹈教學,將時間減少到了30min,同時也降低了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姿態的展現和情感的表達上。
2.4螺旋循環遞進教學
學生優雅姿態的養成是不斷練習形成一種習慣的過程,而習慣是需要長時間的重復才會穩定。因此在新的教學法設計中,我們考慮到了學生自身水平和發展的需要,及學生技能與姿態掌握規律,建立了螺旋循環的形體教學體系,在整個形體教學過程中不斷重復訓練和提升難度,來學習技能和掌握姿態形成穩定的習慣。
3實驗結果與分析
3.1實驗組與對照組《形體訓練》的考核成績比較

表4 實驗后《形體訓練》的考核成績比較
形體訓練課程成績由BMI指數考核、成品舞蹈表演兩項組成,BMI指數考核由儀器直接測試得出結果,成品舞蹈表演則是有形體教學團隊共同打分得出成績,考核成績往往能比較直接的反應教學效果。從表4的形體訓練考核成績數據顯示,對照組的BMI指數考核成績為93.35±4.54,實驗組BMI指數考核的成績為96.54±2.77,兩個班的BMI指數考核成績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實驗組的成品舞蹈表演成績為80.32±9.05,對照組的成績為80.26±9.06,兩個組的成品舞蹈表演教學時間相差近一倍,而成績無差異。從以上數據分析可得結果:成品舞蹈教學時間減少不影響教學效果,而使用六環節螺旋教學法的實驗組其體型教學效果要強于對照組。
3.2學生對《形體訓練》任課教師的教學評價
根據學院2013年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網絡評教的生評教數據進行分析,對照組學生對形體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為89.26±1.25,實驗組學生對形體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為93.72±1.69,從統計數據(P<0.01)分析來看,兩組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由此表明學生對六環節螺旋教學法的教學質量評價更高。
3.3領導與專家對《形體訓練》課創新教學方法的評價
我院形體訓練課程是省級精品課程,學院領導及專家對《形體訓練》課實驗組進行了多次聽課,教學督導組也對實驗組學生多次學生座談以了解學生情況。評價如下:六環節螺旋教學法教學的《形體訓練》課堂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法更加多樣、與學生的職業需求更加相適應,雙人輔助訓練和小組合作練習,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形體訓練》課的創新型教學模式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技能和樂趣。
3.4學生對不同教學模式下《形體訓練》課的主體感受

表5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對《形體訓練》課主體感受
從表5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對《形體訓練》課的興趣度、有效性、教學氣氛與對照組學生對《形體訓練》課的主體感受相比,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學生對形體訓練課的教學方法更有吸引力,對課堂氣氛更滿意,對形體訓練課興趣更高,實驗組學生認為課程的實用性更強。學生在意見建議里反映:課程比以前更有序、內容更豐富,了解每一環節的鍛煉的目標與功效,學習起來更有目標和動力,每節課課后會感受到身心的放松,感覺到了形體課的鍛煉效果。
3.5實驗組學生在2014學年下半學期航空公司校招的面試初試通過率對比

表6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航空公司校招
為54%,而實驗組學生在各航空公司初試通過人數為63人,通過率為70%。航空公司初試主要考核學生的體態及職業形象與氣質。由此可見,在新教學法中增加的三個環節的教學內容對提升學生的職業形象、氣質有一定的效果。
4結論
根據此次實驗結果表明,采用“六環節螺旋教學法”對提升學生職業形象與氣質有一定的效果,有助于提升學生航空公司面試初試通過率。采用“六環節螺旋教學法”提高了學生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課程的實用性,提升了學生對形體課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興澤.動作發展序列理論及體育教學案例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3):98-106.
[2]劉志紅.學校形體教學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驗[J].體育學刊,2000,7(5):62 —65.
[3]胡潔.高職院校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之現狀及對策初探明[J].浙江體育科學,2009,31(3):78-81.
[4]劉芳.普通高校形體舞蹈教學模式探究[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9):130-133.
[5]時靜.普通高校女生形體健美課教學體系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6):64-66.
[6]張舒哲,何霞.旅游服務禮儀與形體訓練[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Experimental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on Six-links Spiral
Teaching Mode in the Physique Class
YAN Qing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Hangzhou 311231, 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for physique class, this paper takes grade 2012 students in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as subjects, dividing them into comparative classes and experimental classes. The former adopts traditional three-steps teaching mode and the latter uses six-links spiral teaching mod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 of students' evalua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The score of experimental class examination is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feeling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Six-links spiral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and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physique class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six-links spiral teaching mode; physique class; teaching; experiment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624(2015)02-0083-03
作者簡介:楊菁(1973-),女,碩士,主要研究體育教育學.
收稿日期:201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