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梁
據CNNIC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互聯網人均每日使用時長為3.7個小時,比2010年增加了1.1個小時。從使用深度來看,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生活服務平臺,給人們辦公、娛樂、購物、學習、看病、理財等日常生活帶來了重大變革。
黑黛增發的O2O模式推廣,就是在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的加法創新。
如果黑黛的健康增發技術和服務不是有美國科技背景和超越同行的品質效果保證,如果黑黛不是在全國70個城市有近100家線下連鎖健康增發體驗店進行實體服務支撐,那么黑黛O2O的結果只能有兩個:一個是引不來客人,一個是引來的客人留不住。
其實,無論是O2O,還是“互聯網+”,我們在大談互聯網思維對傳統行業的產業模式改造時,很容易忽視傳統對于“互聯網+”的基石力量——品質、規模和管控。
品質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傳統零售+互聯網有了淘寶、京東,傳統銀行+互聯網有了支付寶,傳統出租車行業+互聯網有了滴滴、優步。但如果淘寶、京東的產品品質不過關、價格沒優惠,如果支付寶的支付安全不能像銀行一樣讓人放心,如果滴滴、優步的司機不能提供快捷、人性的服務,那么在“互聯網××行業和××行業”的模式PK中,最后勝出的肯定還是后者。
對于“互聯網+”來說,傳統規模是消費便利的核心前提,你知道天貓、京東有多少種商品多少個倉儲多少位快遞配送支持嗎?而像Uber這樣的新形態公司,其背后如果沒有足夠覆蓋廣度與密度的“出租專車”支持,其服務的便利性就會大打折扣。規模是一種體量保證,也是一種數量基礎。黑黛今天可以成功地做O2O,就是因為有了連鎖化的體量和數量優勢,當然,一家餐廳一個小飯館在當下也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微信公眾號來做最初級的O2O推廣,但肯定沒有與美團網、餓了么這樣的規模性平臺進行合作推廣更具人群擴散力量。
管控,自然是模式效率的保障。現代管理學家一致認為,管理是制約和決定企業效益的重要因素,管理水平的高低關鍵取決于管理效率的狀況,較低的管理效率很難使企業獲得較高的收益回報;較高的管理效率一般與較好的企業效益相一致。管理效率與企業效率和效益存在著大體一致性的正相關關系。企業效率決定模式效率,模式效率影響消費者線上選擇的便利性,所以,對于傳統線下板塊的高效管理掌控是O2O模式和互聯網加法創新推廣的關鍵一點。
總而言之,“互聯網+”確實對傳統行業和企業有一種深遠的創新蛻變影響力量,能創造一種新的產品和模式生態,能實現一種新的消費需求連接,但這種創造和實現是立足于傳統之上,只有建構在堅實的傳統基石之上的互聯網之“+”,才能締造創新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