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
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發展,移動醫療(mHealth)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改變了過去人們只能前往醫院“看醫生”的傳統方式,使大眾通過互聯網就能享受更輕松便捷的就診服務。移動醫療在國內外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吸引了大眾、醫療機構、創業者、投資者的參與。移動醫療的模式可謂是千變萬化,概念繁多,到底未來哪種模式具有發展前景,成為創業者和投資者關注的話題。
贏利模式尚未成熟
從贏利模式來看,移動醫療具有多種收費模式可能,但遠遠未到成熟。目前存在的收費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向藥企收費。基于數據服務的,往往可以通過為藥企提供產品廣告和市場調查等方式收費。目前這類模式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由于藥業企業的集中度,需求很大,在中國這一服務模式有待中國藥業企業的發展和經營意識的提升。
2.向消費者收費。比如春雨醫生等,消費者需要支付遠程咨詢費用。健康檢測等,通過使用費等方式向消費者收費。目前這類收費水平較低,同時遠程咨詢的質量、責任很難界定,不能形成品牌化平臺,將出現叫好不叫座的現象。
3.向醫生收費。如就診平臺,國外的一般向醫生收費。國內就診平臺目前處于吸引醫生資源階段,成熟后也將向醫生分成。
4.向醫療機構收費。如為醫院提供移動解決方案的,一攬子支付費用,或通過融資租賃等方式獲取收益。
醫療需求遠未被滿足
對于移動運營商、醫療設備制造商、芯片企業、應用開發商、醫療機構、投資者等各個環節來說,移動醫療是一座等待開發的大金礦,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以我國而言,各路資本競相在移動醫療領域占位,如小米投資九安醫療旗下的iHealth,騰訊戰略投資丁香園,弘暉資本投資趣醫網,中金公司、淡馬錫等投資春雨醫生。
移動醫療在中國發展而言,已經備受關注。但是從相應的技術發展和認知程度來看,移動醫療還未進入全面推廣的階段。目前移動醫療只通過一些負載在移動智能通信設備的應用程序來實現,但是有很多醫療需求還未被滿足。主要體現在:
1.基于遠程醫療理念的服務在移動醫療中還有待完善,需要機制、體制上的改進。在中國目前以藥養醫的醫療體系下,對移動醫療的資源互聯互通存在制度上的障礙。衛生部領導在公開場合表示,建立和完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建立便捷的移動醫療服務模式,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實際執行中,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診斷結果互相認可存在著巨大的障礙。
2.普及推廣移動醫療,需要高質量格式的信息通信技術要求,以及安全、隱私的保護等技術難題,需要合理的解決和技術保障。
3.用于接收和分析病人自佩戴診斷裝置所取得的實時健康數據的硬件技術、平臺功能、專業能力,需要更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以真正能夠對患者的生命健康負責。
移動醫療的潛力空間巨大
常見慢性病監測設備的研究開發。以特定設備、智能手機與高速移動網絡相結合,實現非侵入方式的健康狀態檢測,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遠程監測心臟病患者發作風險等,以最低成本進一步改善醫療質量和獲得醫療服務的能力。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老年人群體,將為這一業務模式提供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需求。
基于特定醫療內容的品牌連鎖診療機構發展。例如,針對青光眼、心腦病等常見老年病,以品牌醫院為核心建立全國性連鎖檢測機構,引入投資資本建立地方標準檢測機構,規范設備配置及檢測人員診練,再通過移動互聯系統實現遠程專家診斷,使更廣泛的地區能夠享受到品牌大醫院的醫療服務內容。中國醫療機構發展的不平衡,為品牌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慈銘體檢、遠程視界等機構的成功,為這類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醫療信息數據服務。針對醫生的信息收集、使用數據服務將有更大發展。隨著中國醫療改革的進行,醫生自主性的擴大,面向醫生個體的數據服務模式將有更大的需求和市場。
醫療服務平臺。面向大眾群體提供掛號、咨詢、交流等服務的平臺,將進一步呈現專業化、區域化特點。在我國醫療改革的形勢下,社會醫療機構將在常見病診療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受限于品牌、設備、專家資源,通過移動互聯平臺將之納入一個平臺,將起到聚集醫療場地資源、設備資源、人力資源的效果,真正促進社區醫療資源的有效應用和發展。(作者為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