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慎磊 趙緒振
(棗莊市市中區人民醫院 山東 棗莊 277100)
月經不調也叫做月經失調,是婦科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該病患者多存在月經周期和經量異常的情況,大多數患者還會伴有明顯的不適癥狀,具體表現為月經先期、月經后期、先后不定期、經量過多、經量過少、經行腹痛、煩躁、郁悶、焦慮等,可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月經人工周期療法即月經周期分為經后期、經間期、經前期、月經期四個階段。中藥人工周期療法療效確切,但是周期內每天都要服用中藥[1]。月經各期均有煩躁郁悶焦慮等心理變化,尤其是經前期及月經期。谷維素能有效調節植物神經功能[2],優質的心理干預及護理能減少情緒波動、預防感染[3]。中藥人工周期療法與艾灸治療相結合,充分利用中醫內外合治的優勢,治療更加簡便,調整陰陽氣血能力更強,更符合中醫辨證施治[4]。輔以護理、心理干預,符合臨床,治療方案更加完善。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用中西醫結合療法聯合心理護理治療虛寒性月經不調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近期我院收治的60例虛寒性月經不調患者,我們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20例)和觀察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年齡在18~40歲女性,月經延期20天或提前10天之內,周期規律或者不規律,月經量少或者量多,色暗,可伴有腹痛,喜暖,脈細或者脈沉或脈遲。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和《功能性月經失調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標準(試行草案)》,排除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垂體腫瘤等器質性病變,有嚴重內科疾病、精神疾病不納入[5]。
觀察組予中藥、西藥、艾灸、護理、心理結合人工周期方法綜合調理。予護理指導:測量基礎體溫、觀察宮頸粘液等以估測月經周期[6],注意經期衛生,經常換內衣,避免感染。各期予心理干預,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患者首先宣泄其煩躁、抑郁、焦慮情緒,然后加以疏導引導;認知療法: 并使其了解疾病相關知識,了解治療方法,知道中藥煎煮服用方法,督灸及艾灸時避免受涼,清淡飲食;緊張松弛療法:讓患者先全身緊張然后再突然放松,體會放松的感覺[7]。經前期3天及經期2天給予谷維素20mg,tid,穩定內分泌,調節情緒。經后期(月經后7天)予:左歸飲[8]加減,炙黃芪15g、白術12g、當歸10g、菟絲子10g、仙靈脾10g、龜版30g、女貞子10g、陳皮5g、淮山藥10g,服用中藥5付,同時間歇予臍療[9]2次。經間期(排卵期、月經后第9-10天)予:督灸一次,督灸粉的配置:白芥子10g、丁香3g、小茴香6g、細辛3g、肉桂3g、白芨6g、元胡3g、益母草3g。經前期(月經前10天)予:八珍湯[10]加減,黨參12g、白術12g、白芍12g、茯苓12g、當歸12g、川芎6g、熟地12g、枸杞子10g、木香5g、菟絲子10g、陳皮5g、炙甘草3g。服用中藥7付,同時間歇予后背隔物灸3次。經期予:桃紅四物湯[11]加減,當歸12g、川芎6g、赤芍15g、熟地15g、桃仁12g、紅花6g、炙黃芪12g、香附6g、木香5g、益母草10g。服用中藥3付。對照組予溫經湯[12]加減常規治療。吳茱萸9g、麥冬9g,當歸6g、赤芍6g、川芎6g、人參6g、桂枝6g、阿膠6g(烊化)、牡丹皮6g、甘草6g、半夏6g、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一付連服6天停1天,4周一療程。
治愈:月經周期恢復正常,臨床癥狀也明顯消失,無復發現象出現。②顯效:經期基本正常,相關癥狀消失或減輕,治療停止后不復發。③有效:月經周期較之前有所改善,臨床癥狀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是停止治療后出現復發現象。④無效:經期臨床癥狀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13]。
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3個月的治療,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經過為期6個月的隨訪,觀察組患者的病情復發率為5%,對照組患者的病情復發率為40%,觀察組患者的病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下表。

表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病情復發情況的比較
月經不調病因復雜,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常見有情緒異常、寒冷刺激、節食、嗜煙酒等。目前,西醫學對于月經失調的治療主要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單一或聯合的周期治療來調整月經周期及促排卵,方案比較單一。月經周期的監測方法:方法一服藥期間每晨測基礎體溫并記錄;方法二月經中期觀察宮頸粘液;方法三月經周期第10天開始, 隔日做B超, 測卵泡大小, 觀察是否有成熟卵泡及是否排卵。根據基礎體溫呈雙相, 宮頸粘液呈羊齒植物葉狀結晶或B超提示有≥18mm成熟卵泡來確定有排卵。西醫人工月經周期治療的方法是:于月經的第5天或用黃體酮撤退出血的第5天,每日服用已烯雌酚0.5-1mg,連用20天,在服用乙烯雌酚的第16天加用肌注黃體酮5天,每日20mg,一般停藥后5天左右即可有月經來潮[14]。
中醫認為月經的正常來潮是天癸、氣血、經絡及臟腑共同協調作用的結果,中醫認為月經失調的主要病機是外感內傷導致機體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錯亂和沖任二脈受損,結合患者經期、量、色、質及全身癥狀和舌苔脈象等,辨證論治。目前月經不調的治療中醫藥治療占很大比重[15]。中醫治療以辨證治療為主,以虛寒性、氣血虧虛、肝腎不足、肝郁血虛、濕熱內蘊、氣滯血瘀為主要辨證。虛寒性月經不調病機:血虛則量少、后期,氣虛不固則量多,兼有內熱則先期,情志抑郁則先后不定期,內寒則喜暖喜按、腹痛。治療以中藥、針刺、艾灸、臍療、耳穴壓豆、埋線等治療為主,療效明確,安全可靠。常用方劑有:溫經湯、柴胡桂枝合吳茱萸湯、當歸四逆湯、二仙湯、滋水清肝飲、兩地湯、暖宮湯、生化湯、四物湯、右歸四物湯、血府逐瘀湯、通經湯等,純中藥治療為主,少數以針灸為主,少數以針灸中藥結合使用。督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風濕痹癥、小兒過敏、虛寒性體質、脾腎陽虛型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療效明確。督灸粉中白芥子、丁香、小茴香、細辛等為辛香走竄之品,肉桂、小茴香溫腎壯陽,白芨保護皮膚,元胡止痛,益母草通經利水,可減少水泡的發生。督灸結合臍療俞募相配、陰陽調和,根據月經周期陰陽變化,經后期補陰,經間期壯陽,經前期補陽,內外兼治,與中藥配合增效明顯。中醫人工周期調整月經是中醫治療的特色,根據臟腑氣血陰陽虛實的變化,遵循益腎養血、補腎活血、健脾補腎、活血化瘀的序貫立法原則給予周期性用藥。經后期應采用滋腎補腎,佐以疏肝和胃的治則,以利先天精血的轉化及后天水谷的不斷化生,使陰血漸生,為排卵奠定物質基礎,方選左歸飲加臍療調整陰氣。經間期為了適應陰陽消長,由陰轉陽突變的需要,治宜養血活血,理氣溫通,利用督灸壯陽通經。經前期宜溫腎調肝,以補沖任,方選八珍湯。月經期治宜活血化瘀,理氣通經,以因勢利導,促使月經暢行,方選桃紅四物湯。中醫人工周期治療療效明確,但是長期服用中藥或針灸等單一治療,患者容易耐藥和厭煩。針刺、督灸、臍療加心理干預、精心護理綜合治療尤為重要,藥物和理療結合,護理予以基礎體溫測定、心理干預和治療護理,身心結合治療,艾灸和中藥交替使用,可避免每天服藥或者針灸導致的耐藥及耐受,患者容易接受。中醫人工周期療法同時還可以治療無排卵性月經不調、經間期出血、人流術后月經過少[16]、稀發月經和繼發性閉經[17]、藥物性月經失調、乙肝合并月經失調、青春期月經失調、功能性月經失調、青春期乳腺增生[18]、月經失調不孕癥等疾病。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病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用中西醫結合療法聯合心理護理治療虛寒性月經不調的臨床效果顯著,且安全可靠,無明顯副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李幼平.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治療月經后期臨床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14,05:969-970.
[2]吳蘭紅,蔡博. 谷維素的新用途[J]. 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08,10:37.
[3]劉云肖,陳金金,桂林,閆翠環,馬惠榮.心理護理聯合中藥治療高考女生月經不調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0,12:2388-2389.
[4]王洪星.艾灸合中藥治療排卵障礙性月經失調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30:192-193.
[5]林秀珍.中西醫結合治療月經不調42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2009,08:55-56.
[6]吳節,楊麗潔,陳雅潔,李青,陳林.針灸人工周期療法治療月經不調臨床應用初探[J].中國針灸,2015,03:287-289.
[7]金瑞林,賈和平,馬巖,張丹靖.心理干預輔助治療月經不調療效觀察[J].人民軍醫,2010,10:768-769.
[8]王耀庭,于桂蘭. 自擬左歸湯治療青春期月經不調103例小結[J]. 天津中醫學院學報,1996,03:27-29.
[9]王梅. 敷臍療法治療月經病概況[J]. 中醫外治雜志,1995,06:27-28.
[10]王新.八珍湯加味治療月經不調60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08:712-713.
[11]張燕. 桃紅四物湯聯合針灸治療月經不調療效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08:1478-1479.
[12]姜雅晴. 溫經湯合并西藥治療月經不調85例療效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01:73-74.
[1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53-54.
[14]陳紅九,范明.中西藥人工周期調整青春期功血月經周期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0,11:2091-2092.
[15]吳熙.中藥人工周期治療月經病引起月經失調102例臨床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5,03:18-19.
[16]徐萍.中藥人工周期治療人流術后月經過少39例療效觀察[J].福建中醫藥,2011,05:25-26.
[17]申寶林,苗宇船.中藥人工周期治療稀發月經和繼發性閉經80例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1,01:24-25.
[18]黃秀淑,譚作華,李顯.乳腺增生患者月經前后的心理分析與中醫護理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2,16:3256-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