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嫻 張春興 陳崛 李聯輝 謝婉萍 鄭比男
[摘要]目的研究及分析細節優化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臨終前生存質量的影響情況。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40例惡性腫瘤臨終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臨終護理組)20例和觀察組(細節優化護理組)20例,然后將兩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后1周及4周的QLQ-C30量表評估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護理后1周及4周的QLQ-C30量表評估結果均顯著地優于對照組(P均<0.05),護理后1周及4周兩組的評估結果間均有顯著性差異。結論細節優化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臨終前生存質量的影響更為積極,更為適用于此類臨床患者。
[關鍵詞]細節優化護理;常規臨終護理;惡性腫瘤;臨終前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5)22-81-03
惡性腫瘤臨終患者的干預性研究一直較受臨床重視,其中關于此類患者臨終前生存質量的研究尤為多見,而這也是此類患者治療及護理干預的重點方面。而護理作為對患者干預更為全面的方式,對其模式的選取尤其應引起重視。細節優化護理模式是近年來在多種患者中應用較好的一類護理模式,但是對其在惡性腫瘤臨終前的應用價值研究卻十分不足。本研究就細節優化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臨終前生存質量的影響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40例惡性腫瘤臨終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臨終護理組)20例和觀察組(細節優化護理組)20例。對照組的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22~81歲,平均年齡(65.3±6.8)歲,疾病種類:胃癌8例,肺癌6例,食管癌4例,其他2例;文化程度:小學和初中11例,初中以上9例。觀察組的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23~81歲,平均年齡(65.5±6.7)歲,疾病種類:胃癌7例,肺癌6例,食管癌4例,其他3例;文化程度:小學和初中11例,初中以上9例。兩組惡性腫瘤患者的基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且兩組均為預期存活期在1個月以上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同意,且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以常規的臨床前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包括給予患者提供清潔安靜的治療環境、緩解患者的不適感及積極的心理疏導,另外指導家屬進行相關基礎護理及心理疏導。觀察組則以細節優化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即將各個護理程序進行進一步的細致處理,且對各個細節進行質量方面的提升,首先進行心理疏導方法及內容的制定和實施,制定之前首先根據患者的情況采用情緒心理量表進行評估,發現其中的問題,然后針對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情緒問題進行針對性措施的制定,另在評估、制定及實施的過程中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及配合,采取患者接受最佳的方式進行溝通及心理疏導,另外,對于患者的基礎生活護理及其他方面的護理也采用此種方法干預,將每項護理項目均進行細節拆分,對于患者要求及需求最高的方面進行更為細致的處理及質量提升,并在護理實施后征求家屬及患者意見,并對效果進行評估,然后綜合上述因素進行改進,以期達到最好的護理效果。然后將兩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后1周及4周的QLQ-C30量表評估結果進行比較。
1.3評價標準
患者的生存質量采用QLQ-C30量表進行評估,本量表包括5個功能量表、3個癥狀量表及1個整體生活質量量表,其中功能量表主要對軀體、情緒、認知、社會及角色功能進行評估,癥狀量表則主要對疼痛、疲乏及惡心嘔吐進行評估,以功能量表、整體生活質量量表得分越高及癥狀量表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的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析分別采用軟件SPSS15.0,t檢驗和x2檢驗,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且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功能量表評估結果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功能量表5個方面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而護理后1周觀察組功能量表5個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t=6.242,6.308,6.157,5.464,5.703,護理后4周觀察組評分也均高于對照組,t=6.181,5.875,6.204,6.351,5.946,P均<0.05,詳細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癥狀量表及整體生活量表評估結果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癥狀量表3個方面評分及整體生活量表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而護理后1周觀察組癥狀量表3個方面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整體生活量表評分則高于對照組,t=5.737,6.246,6.007,5.852,護理后4周觀察組癥狀量表評分也均低于對照組,整體生活量表評分也高于對照組,t=5.973,5.884,6.167,6.642,P均<0.05,詳細見表2。
3討論
受多種因素影響,惡性腫瘤在臨床的發病率持續升高,而與本病診治及護理的研究也不斷增多,其中關于臨終前惡性腫瘤患者的診治護理研究也并不少見,而隨著臨床對此類患者臨終前生存質量重視程度的提升,對此類患者進行生存質量改善的需求及要求也不斷升高,而護理作為對患者治療、基礎生活及心理等多方面影響均較深的干預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尤其應重視對護理模式的選取。細節優化護理模式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護理模式,其更為重視將常規護理程序進行細節方面的分配,同時對質量的提升要求也較高,因此臨床中多個科室對其的應用價值均得到肯定。但是對于細節優化護理模式對此類患者臨終前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卻極為少見,故認為此方面的探討價值較高。
本文就細節優化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臨終前生存質量的影響情況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細節優化護理模式對此類患者臨終前的生存質量改善效果明顯好于常規護理,患者的QLQ-C30量表中的功能量表、癥狀量表及整體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均明顯更好,說明其對改善臨終前患者的生存狀態作用更為積極,而這與細節優化護理模式對于細節方面的重視及干預程度均更高有關,其對于臨終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不僅僅更注重自身對細節方面的優化及質量的提升,且對其影響因素也進行了更為全面的干預有關,其對于患者家屬也進行了細致的干預,因此使患者接受到更為廣泛的干預,對于患者護理需求的滿足也更為廣泛及細致,故患者的機體及心理不適感得到有效干預,與之相關的生存質量也即得以提升。另外,細節優化護理對于患者護理的過程中,對于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雙方面均得以兼顧,因此對于上述兩大方面的改善均更為全面,而對于患者各個方面護理需求的滿足也給予了更為充分的滿足,因此護理效果即得到更為高效及高質量的滿足。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細節優化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臨終前生存質量的影響更為積極,更為適用于此類臨床患者。
(收稿日期:2015-08-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