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吉

近日,《慈善》雜志記者就慈善養老事業采訪中華慈善總會李本公會長。李本公會長任中國老年學會會長多年,任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幾年間也一直十分關注慈善助老、慈善養老問題。下面是李本公會長談慈善養老事業。
本刊記者:請您談談當前老齡社會下的中國養老事業。
李本公會長:目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同時老齡事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應對老齡化的各項內容中老有所養是當前需認真解決好的突出問題,而解決好這個問題是國家、社會、市場和家庭共同的任務。其中在機構養老問題上存在三個需要明確的問題,第一要明確養老主體;第二要明確贍養主體;第三要明確養老方式,即“養誰”“誰養”“怎么養”這三個方面。
首先對于“養誰”這個問題,要明確范圍,什么樣的老人需要“養”。“養”的范圍要有明確界定,低齡老人及健康老人不應被作為養老主體,養老主體應該是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和高齡老人,社會資源及公益性養老設施應該主要用于為這些老人服務。
其次是“誰養”的問題,要真正做到高齡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老有所養。現在的養老機構大部分是由各地方政府舉辦,面對的除三無對象外主要是健康老人,而絕大多數非三無對象的失能失智老人只能在家養老。在4-2-1的家庭結構下,這些老人的子女不僅沒有時間精力,更沒有專業護理技能來照護他們。因此,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問題應當主要由專門的養老機構承擔,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失能失智老人基本上完全依靠家庭的養老狀況。
最后就是“怎么養”的問題。當前,應當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職能定位清晰明確,主要是承擔失能失智老人特別是低收入及貧困失能失智老人和部分高齡老人的養老問題。同時大力促進社會力量開辦養老院,以滿足那些退休金較高、經濟狀況較好的老人的養老需求。同時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業。以社區照顧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手段,使不愿或不能住養老機構的老人采用居家養老,既有家庭成員的照顧,又能得到社會化的專業服務。
本刊記者:中華慈善總會在養老事業方面有哪些思考和作為?
李本公會長:中華慈善總會關注的是公益性與專業化。作為公益性的慈善組織,中華慈善總會不介入具體的養老機構硬件建設,而是針對實際需求和捐贈者的意愿對貧困老年人實施無償救助。同時扶持有特色、專業性強、管理水平高的照護機構發展,以樹立榜樣,對其他養老機構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對全國基層養老院院長實施專業培訓等。
本刊記者:成立“中華慈善總會長期照護專業委員會”的初衷是什么?
李本公會長:“中華慈善總會長期照護專業委員會”發端于1999年由中華慈善總會與香港匯豐銀行合作,天津鶴童老年公益基金會具體承辦的“匯豐中華慈善老人關懷項目”,自2000年起,該項目每年在北京舉辦“全國老人院院長培訓班”和“全國老人院院長論壇”,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了10屆,為全國長期照護機構培訓出了2000余名專業管理者,并推動中國民間公益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2014年12月,第十屆全國老人院院長論壇上,決定成立“中華慈善總會長期照護專業委員會”,簡稱“中國長照”,并經中華慈善總會研究批準后正式成立。
中華慈善總會是“中華慈善總會長期照護專業委員會”的主辦單位,天津市鶴童老年公益基金會是承辦單位,匯豐銀行是資助單位。
2008年汶川地震,中華慈善總會就資助中國長照動員全國各省市區的數十家養老機構組成“5·12孤老孤殘長期照護小分隊”抵達災區抗震救災。在這之后又積累了3次重大災害傷員照護的經驗,逐漸成熟起來。可以說“中國長照”是從災難應急救助中應運而生,始終致力于全國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行業發展的組織。又因為災難應急救助把全國從事長期照護行業的組織凝聚在了一起,這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出了中國地震應急救災機制的欠完善,以及專業照護服務需要在這方面繼續加強和完善。經過6年的發展,從“長期照護全國聯盟”到2014年12月“中華慈善總會長期照護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可以說是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本刊記者:“中國長照”日常職責是什么?
李本公會長:“中國長照”主要致力于通過專業化的護理和照護服務,維護和提高需要長期照護的老年人、殘疾人及其他需要長期照護者的尊嚴與生活質量;通過專業化的業務培訓,提升長期照護專業人員的技能;通過制定行業規范,維護長期照護行業從業人員的權益,增強長期照護機構和從業者的行業歸屬感;通過專業論壇和典型示范,推廣長期照護現代技術、成果與理念,使長期照護業成為中國新興的行業,促進長期照護行業健康發展,從而造福數以千萬計的高齡、患病、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和殘疾人。
本刊記者:“中國長照”都開展哪些活動?
李本公會長:主要活動有:開展重大自然災害的緊急救援照護;搭建面向支持長期照護機構發展的企業、社會愛心人士的募集平臺,創新和研發長期照護示范項目;組織學習和推廣國內外長期照護新技術,進行技術培訓,并與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行業評鑒,推動長期照護行業標準及規范的建設;承接政府、企業、社會團體等委托的長期照護機構指導、改善、運營、連鎖加盟等服務;倡導長期照護相關政策與法規;研發長期照護服務與保險業的對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