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運森
“支教的馬老師對學校娃娃都非常好,特別有愛心,我活了八十多歲,第一次見到這么好的老師。感謝政府、教育局給我們派來這么好的老師,你們一定要表揚她。”這是崇凝鎮靳尚村86歲的老人靳永全給渭南市教育局寫的感謝信中的內容。
馬婉秋,是省慈善教育試點學校——渭南實驗小學的一位教師。如今,她在渭南臨渭區崇凝中心小學支教,她把慈善教育活動帶到了支教學校,用大愛溫暖了孩子的心靈。
媽媽般的照顧改變了一個孩子
雙雙,是小學六年級的一個女孩。怯生生的她總是穿著極為寬大破舊的成人衣服,與周圍的同學格格不入。課堂上,面對老師的提問,她總是低著頭不敢出聲;課下,班上的孩子和老師親密地說笑,她總是偷偷投來羨慕的目光,卻不肯加入。經過了解馬婉秋才知道,她的父母都有心理障礙,母親尤其嚴重,家庭一貧如洗。因此雙雙性格內向,非常自卑。命運對她不公,讓她感受不到完整的母愛,如果周圍的人再對她冷漠和歧視,她的人生還有什么希望?馬婉秋毫不猶豫認雙雙為干女兒,帶雙雙去洗澡,給她買新衣新鞋;馬婉秋走進孩子的家,找來報紙把房門糊好,給孩子買了簡易衣柜,把自己的寫字桌凳送到雙雙家;得知雙雙從來沒有來過渭南,就帶她來渭南,孩子第一次吃到了漢堡和雞米花。在馬婉秋的照顧和引導下,雙雙變了,發言積極了,肯露出笑臉了。
雙雙的爺爺含淚說:“娃乖了,懂事多了,都知道拾掇屋子,洗衣裳了。這都得謝謝馬老師!”
愛心贏得孩子的信任
沒有媽媽,父親離家,和爺爺相依為命的強強也是讓馬老師最操心的一個。因為從小沒有父母的管教,年邁的爺爺心有余而力不足,強強經常離家逃學不見蹤影,養成了小偷小摸的壞毛病。
馬婉秋對久不在校卻突然出現的強強輕聲說:“強強,你沒來學校,老師可擔心你了。以后你能每天來學校嗎?”強強羞澀地看了看馬老師,點點頭。第二天他果然按時到校,并且從那天起他再也沒有逃過學。為了更多地了解強強的成長環境,幫他改掉身上的壞習慣,馬婉秋到孩子家去做家訪。看到強強四面透風的家和白發蒼蒼身著單衣的爺爺,馬婉秋明白了一切。
從那以后,買衣服、吃的東西時,馬婉秋總是多準備一份給強強。馬老師也成了強強唯一肯主動開口說話交流的人。
以愛育愛薪火相傳
騰騰的嘴巴因為先天的殘疾控制不住口水,馬婉秋每次進教室都會用紙巾幫他把鼻子和嘴巴擦干凈,還特意給他桌里放了成卷的衛生紙備用。天氣轉冷,騰騰的臉被風吹得發紅皴裂,馬婉秋給他買了幾個口罩和凡士林乳液,還叮囑他同校的哥哥每天給弟弟用乳液抹臉。
天冷了,班里的凡凡每天穿著單薄的校服,上操時腳上裂縫的布鞋讓孩子忍不住跺腳。家里人忙著干活,年邁的奶奶有心無力。馬老師連夜回家把女兒的棉大衣、棉褲和棉靴拿來給凡凡穿上。
身邊需要幫助的孩子還有很多,身患脆骨病無法來上學的艷艷,和奶奶相依為命的旭旭、哲哲等,這些孩子都裝在馬婉秋的心里,她與朋友們一起湊了三千元成立了一個小小的公益助學組織,獎勵和幫助學校的貧困兒童。最近,由馬婉秋組織的“溫暖”公益活動,在段村小學和線王小學新設兩所愛心圖書室,兩家企業和100多名愛心人士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共募集善款8918元,其中圖書670冊,書包文具60套。
馬婉秋的愛心感動了很多人,她經常帶孩子去洗澡的澡堂老板說: “你這樣愛娃的老師比她媽都對娃好!”崇凝中心小學校長孟永鋒說:“馬婉秋老師在我校支教期間所做的一切令我非常感動,她對學生的愛感動了學校的每一個人。”
當馬婉秋提出要再捐2000元給崇凝學校貧困的孩子們過冬時,孟永峰說:“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你個人的力量小,咱們大家一塊辦。”于是她與校長、學校其他老師一起為學校的20多名貧困學生購買了過冬的棉鞋;當得知馬婉秋出資成立了助學聯盟,她原學校實驗小學紅化校區的同事都來捐款;當馬婉秋在網絡上呼吁大家幫扶崇凝困難兒童時,臨渭區教育局的王玉新第一時間聯系學校說:“聽到你們那里貧困兒童過冬難,局里組織愛心企業給你們捐獻五十套羽絨服”;實驗小學喬豐年校長對馬婉秋說:“你做好統計摸底,咱們全校師生一起努力,‘實驗小學發展共同體就是你的依靠!”
以愛育愛,薪火相傳。這種愛在渭南塬區生根發芽,結出愛的碩果,溫暖著更多孩子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