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張瑞*武警廣東總隊醫院,廣東廣州 510507
舒適護理對直腸癌患者術后全麻蘇醒期躁動的運用效果分析
王婧,張瑞*武警廣東總隊醫院,廣東廣州510507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對直腸癌全麻術后全麻蘇醒期躁動的運用效果分析,為完善直腸癌患者手術期間的護理提供依據和方法參考。方法將整群選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該院手術室行直腸癌根治術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0例采取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40例根據蘇醒期躁動的原因采取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蘇醒期生命體征平穩定、躁動發生情況及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全麻蘇醒期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率為(76.3±8.9)次/分、收縮壓為(135.4±12.4)mmHg、舒張壓為(85.7±9.3)mmHg,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心率(86.7±9.2)次/分、收縮壓(149.7±11.3)mmHg及舒張壓(95.4±9.8)mmHg,觀察組有22.5%的患者發生躁動,對照組有40.0%的患者發生躁動,觀察組有躁動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滿意度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舒適護理可有效降低直腸癌患者術后全麻蘇醒期躁動評分,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在臨床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直腸癌;蘇醒期;躁動
直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且在中青年人群中的發病率逐年增加[1],在全麻下行腹腔鏡微創手術根治術是治療直腸癌首選治療方案,全麻術后蘇醒期躁動(Emergence Agitation, EA)是全麻術后蘇醒期最常見的臨床癥狀,表現為一系列的不恰當的行為,包括興奮、躁動、定向障礙、胡言亂語、哭鬧或呻吟等癥狀[2],影響循環系統的穩定性,導致出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同時由于患者煩躁不安,將進一步增加各種管道脫落的風險,甚至誘發氣管痙攣、反流物誤吸的風險,嚴重威脅患者的手術安全[3]。舒適護理的是指采取合適的護理措施增進患者的舒適程度,其目標是讓患者身、心、社、靈方面均達到最愉快的狀態[4],可縮短或降低患者由疾病或住院因素導致不愉快狀態,本研究將根據直腸癌術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地舒適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該院手術室行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納入標準:病理診斷為直腸癌,在全麻下腹腔鏡行直腸癌根治術,術前患者認知功能正常且自愿配合參與本項研究;排除既往有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及合并嚴重心、肺、腎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患者。共有80例患者符合上述標準,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觀察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48~73歲,平均(56.23±11.72)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0例,高中或中專20例,初中及以下10例;病理診斷:管狀腺癌18例,乳頭狀腺癌11例,粘液腺癌9例,其他類型2例。對照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45~75歲,平均(56.73±12.45)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1例,高中或中專19例,初中及以下10例;病理診斷:管狀腺癌19例,乳頭狀腺癌10例,粘液腺癌8例,其他類型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案,在術前進行訪視,并進行術前健康宣教,在進入手術室進行術前準備,在麻醉前留置尿管,術中加強對對患者氣道的護理,促進痰液的有效引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嚴格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在完成手術后將患者轉移至復蘇室,待患者清醒后轉移至病房進行進一步治療。
1.2.2觀察組評估全麻躁動患者誘發因素,采取針對的舒適護理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術前的心理舒適引導:在術前1 d,由手術室護士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首先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基本流程,術中留置各種管道的意義,并詳細向患者介紹全麻期間其麻醉后可能出現的感官癥狀,對可能存在的不適癥狀進行說明,并告知醫護人員將采取的措施,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提升患者的心理防御能力,降低對手術治療的恐懼心理。②術后舒適性護理:術后保持去枕平臥位,預防體位不適、外界器械或物品壓迫大血管或神經引起患者不適,及時清理呼吸道,保持氣道通暢,避免氣道分泌物引起的不適感;在使用約束帶的患者需保持約束帶的松緊度適宜,并根據患者的體位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嚴格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波動情況,預防EA的發生。③合理鎮痛,增加患者軀體舒適度:在蘇醒期內麻醉藥物的作用逐步減弱,病人對疼痛的感逐步增加,若為給予及時的處理,蘇醒期的疼痛感將導致患者躁動不安,對所有患者均建立PCA鎮痛泵,有效減輕蘇醒期的疼痛感,增加軀體的舒適度,有效降低全麻蘇醒期的躁動。④減少刺激,由于氣管插管對患者咽喉的刺激大,容易引起患者躁動不安,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盡早拔出氣管插管,增加患者的軀體舒適度。⑤保持環境安靜、整潔,醫護人員在麻醉復蘇室做到言語輕、操作輕、關門輕及走路輕,減少監護設備、呼吸機、輸液裝置等噪音。
1.3收集指標
①收集患者心率、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在術前平穩狀態及蘇醒期進行測量,連續測量2次取平均值。②患者躁動情況:按照4級評分法[5],其中0分為患者處于安靜狀態,無躁動;1分為患者在進行吸痰、測量血壓時出現肢體躁動,但經心理疏導后能緩解;2分為患者無任何刺激下即可出現躁動,并有拔管傾向,需進行約束;3分為患者強烈掙扎,需強制制動。③患者滿意度情況:在患者清醒后采取由手術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
1.4統計方法
運用SPSS(18.0版)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心率、血壓為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并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躁動評分及住院患者滿意度情況為等級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并且采取非參數秩和檢驗,均設定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基礎狀態下與蘇醒期心理及血壓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心率、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基礎值無明顯差異(P>0.05),蘇醒期觀察組患者在心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礎狀態下與蘇醒期心理及血壓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基礎狀態下與蘇醒期心理及血壓的比較(±s)
觀察組(n=40)對照組(n=40) tP組別72.4±9.3 71.9±8.9 -0.56 >0.05 76.3±8.9 86.7±9.2 5.32 <0.01 130.2±11.7 129.3±10.4 -0.39 >0.05 135.4±12.4 149.7±11.3 3.18 <0.01 82.6±8.9 82.9±9.7 0.26 >0.05 85.7±9.3 95.4±9.8 4.73 <0.01心率(次/min)基礎值 蘇醒期收縮壓(mmHg)基礎值 蘇醒期舒張壓(mmHg)基礎值 蘇醒期
2.2兩組患者躁動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躁動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Z=-1.998,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躁動情況比較[n(%)]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總體滿意度情況明顯優與對照組(Z=-2.027,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情況[n(%)]
3.1直腸癌患者EA誘發因素分析
EA是一種由麻醉導致的特殊并發癥,臨床上多表現為心率增快、血壓上升、煩躁不安等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的癥狀[6],是影響手術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針對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可進一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7]。直腸癌患者雖然接受的是微創手術,但是由于腸道的切除及腸道系統的重造對腹腔臟器造成較大的干擾,可影響神經系統的異常,容易誘發EA的發生,增加傷口活動性出血,同時由于躁動增加氣管插管、胃管、尿管及腹腔引流管等意外拔管和墜床的風險。臨床研究表明,EA的發生可能與患者對手術的流程及蘇醒期可能存在的癥狀與反應缺乏了解,心理準備不足,以及術后對疼痛、氣道異物感及其他刺激性治療操作等因素有關[8]。因此積極消除EA的誘發因素及控制EA對手術安全的影響是臨床治療和護理的重點。3.2舒適護理對預防直腸癌EA的運用效果分析
舒適護理模式的是指采取合適的護理措施增進患者的舒適程度,其目標是讓患者身、心、社、靈方面均達到最愉快的狀態[4],可縮短或降低患者由疾病或住院因素導致不愉快狀態,該模式強調在開展常規臨床治療和護理外還需加強對患者舒適方面的研究,包括普通舒適研究和較難的舒適護理研究兩種層次[9],由于手術治療是圍手術期患者最主要的心理應激源,嚴重增加患者的身心負擔,加之患者對手術過程及麻醉相關知識的缺乏,將引起患者心理上的不適應狀態,因此加強術前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心理防御能力,將能夠增加患者的心理舒適度[10],避免各種診療及不當約束對蘇醒期患者造成的二次應激,觀察組患者的躁動評分明顯降低,避免患者對外界刺激或軀體不適產生的反射性反抗心理。
此外在蘇醒期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與檢測也非常重要,包括血氣分析與疼痛監測兩個方面,由于在蘇醒期時麻醉藥物的影響逐步減退,患者的疼痛感知功能逐步恢復,患者可因傷口疼痛難以耐受而引起躁動[11],因此在蘇醒期及時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并采取合理鎮痛的方式進行鎮痛,將能夠增加蘇醒期患者軀體舒適度。此外蘇醒期患者可因手術期間麻醉、肌松劑的殘余效應導致呼吸抑制或通氣不足的風險,患者可因下頜松弛、舌后墜導致呼吸道梗阻,醫護人員在拔出氣管插管后及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必要時檢測血氣指標狀態,保持氣道的通暢,增加患者的軀體舒適度;同時采取嚴密的監護和早期預防能夠保持生命體征的平穩,避免心率、血壓大幅度的變化。此外,在整個手術期間保持環境的安靜整潔,增加醫護人員對患者溝通,在進行各項操作前需進行解釋工作,將有利于增加患者的心理舒適度,避免操作不當引起的EA,因此采取舒適護理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提升,研究結果與其他文獻報道一致[12]。
綜上所述,根據直腸癌患者EA的誘發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舒適護理措施,能夠提升患者在手術期間的軀體和心理舒適度,保持蘇醒期生命體征的平穩,降低患者的煩躁程度,將有利于保證手術的安全,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可在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泓瀾,高玉堂,鄭瑩,等.上海市區居民1973-2005年結直腸癌發病趨勢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9,43(10):875-879.
[2]常小蘭.全麻術后蘇醒期躁動的原因及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5):69-70.
[3]周燕,潘應鋒.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啶對預防術后蘇醒期躁動的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9):1402-1403.
[4]劉銳,石秀杰,宋艷,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1):2000-2001.
[5]明豫軍,李輝,肖峰,等.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情況的調查和分析[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0,30(3):196-200.
[6]徐俊峰,林梅,謝穎祥,等.兩種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效果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 (19):5461-5463.
[7]鮑楊,史東平,封衛征,等.全麻蘇醒期患者躁動的研究進展[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2):183-184.
[8]陳志峰.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療效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0):1884-1886.
[9]王萬玲.舒適護理在國內乳腺癌圍手術期患者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4):273-276.
[10]宋蕾,方秀新,耿文真,等.導尿時機對全麻蘇醒期躁動影響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0):42-44.
[11]于洋,岳云,張永謙,等.術后疼痛在誘發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吸入麻醉蘇醒期躁動中的作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1,31(12):1452-1454.
[12]朱桂娟.舒適護理對上肢骨折術后患者疼痛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9):22-2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on the Emergence Agitation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WANG Jing, ZHANG Rui
Guangdong Armed Police Corps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50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on the emergence agitation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80 cases with rectal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fort nursing based on the reasons of emergence agitation. And the vital signs, incidence of emergence agita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vital sig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table in the recovery period from general anesthesia. After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ess heart rate [(76.3±8.9)times/min vs (86.7±9.2)times/min], obviously lower systolic pressure [(135.4± 12.4)mmHg vs (149.7±11.3)mmHg], significantly lower diastolic pressure [(85.7±9.3) mmHg vs (95.4±9.8) mmHg]. 22.5%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emergence agitation, while 40.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emergence agitation. The agitation scores were much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satisfaction with hospitalization was much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omfort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emergence agitation scores and improve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o it is worth being further promoted clinically.
[Key words]Comfort Nursing; Rectal Cancer; Recovery period; Agitation
收稿日期:(2015-06-21)
[作者簡介]王婧(1977-),女,河北淶水人,研究生,主管護師,主研究方向:護理管理及手術室護理。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9(c)-0135-03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