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瑩
[摘要]論述了心理教育對兒童成長的意義,并針對少兒圖書館在讀者服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少兒圖書館應根據兒童的心理及生理特點,將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管理中,不斷創新服務管理模式,以期達到更好服務小讀者的目的。
[關鍵詞]心理教育;兒童教育;少兒圖書館;應用
[中圖分類號] G258.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41(2015)05-0005-03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近年來一些圖書館的專業人士注意到將心理學知識應用到圖書館中,會收到不錯的效果。少兒圖書館是少年兒童課外閱讀求知的理想場所,是對未成年人進行素質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提升少年兒童文化素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1 對兒童進行心理教育的意義
兒童既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也是國家社會的希望和未來。百度百科里把少兒定義為7-14周歲的少年兒童,本文所指的兒童即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兒童時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黃金期,此時對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時期建立起來的健康心理,將有助于兒童在未來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而一旦錯過這一黃金教育期,再想造就健全的人格,將會費盡周折,所以對兒童進行心理教育十分必要,應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閱讀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一些少兒圖書館為吸引小讀者,也別出心裁不斷嘗試將心理學理論應用于日常管理中。
2 心理學理論在少兒圖書館的應用現狀與不足
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是在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生發展的,其思維形式從以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思維為主過渡。在這一過程中,生活環境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圖書館是少兒重要的活動場所,又是對少兒進行知識提升的主要環境之一。筆者以少兒圖書館并包含心理學為關鍵詞在知網上進行模糊搜索出的文章有16篇,在萬方知識平臺搜出的文章有9篇,可見目前對在少兒圖書館管理中應用心理學理論的研究還不多。
2.1 專業人員短缺、人員素質不高制約了圖書館少兒服務的發展
少兒圖書館在我國數量有限,大多數沒有配備專業的圖書館員。一些圖書館從業人員總體素質不高,缺乏圖書資料和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有一些館員主觀上不求上進,得過且過,知識更新慢,總體素質有待提高;其次現代科技迅猛發展,使現有的服務模式受到沖擊,文獻載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子讀物所占比重呈上升趨勢,像文獻采集、編目、典藏和參考咨詢等傳統業務的開展,需要具有更多計算機和現代網絡知識的人員充實到館員隊伍中來。目前心理學理論在各圖書館的應用,還只是零零碎碎的細枝末節,沒有形成共識。從領導層面上講,也沒有對此足夠重視。
2.2 部分初次到館讀者閱讀缺乏目的性
少兒圖書館的讀者都是未成年人,他們活潑好動,喜歡研究探索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自己和外面的世界沒有確切的認知。在圖書館里主要表現為面對茫茫書海,漫無目的,難以取舍,拿起這本放下那本,在選書上浪費了很多寶貴時間。如何留住孩子,使之成為圖書館的常客,是我們應深入探討的問題。
2.3 在讀者服務過程中,管理難度較大
首先讀者因年齡小自控力差,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獨立性和社會公共意識不強,精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其次低齡少兒以形象思維為主,識字和分配能力有限,專注力較差,閱讀水平有待提高,還需在成人的幫助下進行閱讀。加上少兒圖書館人手有限,因而造成少兒圖書館在管理中存在如下問題:大聲喧嘩、隨意抽取、亂拿亂放等造成圖書亂架錯架;圖書損壞,特別是一些熱門圖書破損嚴重,有的甚至無法修復。
3 心理學理論在少兒圖書館中應用的幾點設想
美國知名童書作家米歇爾·努森認為“圖書館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神奇地方,它的大門始終敞開,歡迎所有人的光臨”,如何讓孩子愛上圖書館,關鍵在引導。
3.1 加強館員繼續教育力度,使館員在專業化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少年兒童的心理及生理特點,決定了在管理中必須關照讀者的特性。少兒圖書館館員服務對象都是未成年人,心智上不夠成熟,生活上仍需成年人的幫助和指點。面對小讀者,館員既要具有圖書管理的專業知識,也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去了解兒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對少兒的借閱行為要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征,以少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特點為前提,不宜提出過高過多的要求。例如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思維方式不同,對不同的小讀者要根據其年齡和心理,做好閱讀指導;面對內向怕生的孩子,要把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珍視孩子的閱讀興趣。沒有若干心理學知識的儲備是難以搞好讀者服務工作的,因此應將心理學和教育學相關知識納入業務學習的范疇。館員只有不斷研究少兒的心理變化規律,掌握少兒的行為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小讀者的心聲,滿足讀者的多樣需求。
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資金投入,定期組織館員走出家門,放開眼界,吸取精華,優化圖書服務管理結構,提高服務質量,使館員的業務學習成為常態。少兒圖書館也可以定期請圖書專業和心理學的專家學者為館員進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館員的知識水平,防止他們因專業知識匱乏導致服務水平停滯不前。
3.2 利用期望效應激發小讀者的閱讀興趣
期望效應又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美,積極的期望會對人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只有在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在教學中期望效應的神奇效果已經得到了無數次的驗證。而在少兒圖書館的管理中,至今還很少提及期望效應,我們可以探索在實際工作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兒童的求知欲就像是一個沒有邊際的海洋,總想找到他們所有不懂得、不理解問題的答案,每個到館的孩子都渴望讀到自己喜歡的書籍,而第一次到館的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和管理者,往往會無所適從,心存畏懼。館員可以將那些利于孩子閱讀習慣養成的圖書擺放在較顯眼的位置,比如米歇爾·努森的《圖書館的獅子》等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的故事。對道德教育中最簡單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愛,館員對兒童也應當具有父母般的愛,熱情友好地接待小讀者,相信孩子們的能力,不斷耐心地引導他們去尋找未知世界的答案。遵循孩子愛玩愛動的特點,適當加以引導,我們可以在少兒圖書館中利用心理學中的期望效應,設置講故事專區或組織孩子進行兒童劇的有聲表演,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熱情地激勵每一個到館的孩子去書的海洋中尋求知識的寶藏。比如孩子對曹文軒的《草房子》很感興趣,可以進行精彩片段的講解,發揮孩子的向上性。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引導他們對適合其閱讀的圖書產生濃厚興趣,以期達到通過閱讀獲取真知和增進館員與讀者之間親密關系的效果,利用館員熱切的期望為誘因使小讀者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轉入活動狀態,并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或意向,從而培養小讀者的學習興趣,將讀者外部學習動因轉變為內部學習動因。只要我們耐心地期待和肯定讀者的閱讀行為,就能得到我們所期望的效果。這樣的期望既符合圖書館服務讀者的準則,也符合小讀者探尋知識的需求。
3.3 利用“角色互換”建立讀者與圖書館的紐帶
角色互換是西方社會心理學理論中的符號互動理論的一種,角色又叫社會角色,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喬治米德將“角色”這一概念引入社會心理學。角色互換是指在某項活動中扮演別人的角色,通過認知、體驗另一種角色,達到更自覺地履行自己義務的目的。
利用“角色互換”建立讀者與圖書館的紐帶,就是以游戲的方式對讀者進行圖情教育,解決小讀者不遵守圖書館紀律的問題。少兒圖書館的服務對象都是未成年人,他們自制力和自控力有限,很多孩子任性、以自我為中心,一些隨意的行為就可能給圖書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目前,多數少兒圖書館是實行開放式管理,在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大聲喧嘩、圖書亂架錯架、亂涂亂畫、丟書少書、垃圾亂丟等現象。在圖書館借閱過程中,少兒注意的往往是那些自己感興趣的、新奇的東西,要達到對正確借閱圖書清晰、準確的認識尚需一段過程。
斯賓塞曾說:“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定期組織角色互換的活動讓孩子們親自體驗館員角色,使他們的活動服從圖書館的管理。館員和讀者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館員和小讀者進行角色互換,可以使小讀者對圖書館員所承擔的權利和義務有明確的認知,能夠理解館員的行為。人的高級心理活動機能是不斷內化的結果,通過角色移情使小讀者設身處地的體驗館員的角色,將自己的合理行為逐漸內化,故能在隨后的借閱活動中制約、規范、控制自己的行為,增強自我服務能力,從而自覺遵守圖書館的管理制度,實現圖書館更有效地服務讀者的目的。另外因館員具有讀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更容易與小讀者進行溝通、交流,將其他小讀者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給圖書館,同時也可以帶動更多的小讀者關注、了解、使用圖書館。角色互換作為一種手段,最終目的是通過角色互換來加強圖書館與小讀者之間的認知和情感交流,增加館員與讀者之間的相互理解。
3.4 設立親子閱讀區,對低齡兒童進行分級閱讀指導
心理學理論認為幼兒期心理發展任務之一就是與父母培養親密依戀關系。與父母形成深深依戀關系的幼兒在其后的社會生活中,較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依戀。在社會生活中充滿自信,對自我邊界有正確的認知,心中有愛,寬容有度,不去苛求別人。
針對少兒的特點,圖書館可設立專門的親子閱讀區,讓讀者和父母一起選書,共同閱讀,使孩子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把圖書館當成自己的樂園。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有安全感,能夠坐下來安心讀書,解決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性、大聲喧嘩的問題。
實行分級閱讀指導,就是根據低齡兒童智力和心理發育程度,為不同年齡段的讀者提供科學的閱讀計劃和不同的讀物,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減少讀者選書讀書的盲目性。精心布置閱讀環境,設立主題閱讀區,讓孩子一下就進入到喜歡的情境,增強閱讀興趣。在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的同時,增進父母與孩子間的依戀,逐步將這些孩子塑造成圖書館的潛力讀者,使他們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愛上讀書,在書香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4 結語
如何將與兒童心理特征有關的心理學理論應用到圖書館日常管理中,并爭取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少兒圖書館的建設發展上,是我們今后需深入探討的問題。在現有資源和環境條件下,如何不斷創新服務形式,借鑒其他圖書館好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做到資源利用最大化,建立適合少兒讀書借閱的服務體系,將是少兒圖書館今后不斷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