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站新
雙歧桿菌活菌與蒙脫石散聯合應用方案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觀察
李站新
目的探討雙歧桿菌活菌結合蒙脫石散共同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方法196例腹瀉患兒,依照用藥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常規治療組與研究治療組,各98例。常規治療組采用蒙脫石散輔助常規治療方法,研究治療組基于常規治療組的治療方式加用雙歧桿菌活菌治療。觀察期為3 d,比較兩組患兒恢復正常體溫時間、恢復正常大便次數時間、恢復正常大便性狀時間、治療總有效率及統計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研究治療組患兒恢復正常大便次數、性狀及恢復正常體溫時間均短于常規治療組(P<0.05);研究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6.94%顯著優于常規治療組89.80%(P<0.05);治療期間,兩組均未發現副反應情況。結論應用雙歧桿菌活菌與蒙脫石散聯合治療小兒腹瀉的方案可縮短患兒發熱時間,縮短患兒恢復正常大便次數時間及恢復正常大便性狀的時間,是一種安全性與有效性兼具的治療方案。
雙歧桿菌活菌;蒙脫石散;聯合應用;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為小兒高發性疾病,其病發率列于小兒疾病的第二位(小兒疾病發病首位為兒童呼吸道感染)[1-3]。本院借鑒合理聯合用藥治療的理念,在蒙脫石散結合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雙歧桿菌活菌治療小兒腹瀉,獲得了一定進展,進一步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擇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診的小兒腹瀉患兒19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4]:①皆達到《中國腹瀉病診療方案》關于小兒腹瀉的診療準則[5];②信息資料完整,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兒均于發病3 d內就診,且均經實驗室檢查及臨床體征判定,確診為小兒腹瀉;④患兒每日排大便次數多于3次,少于15次。剔除標準:①有免疫功能障礙、血液疾病、代謝類疾病等重大疾病者;②對本研究用藥有過敏癥狀者;③情緒失控、不配合治療者;④于本次發病前后接受其他治療者;⑤有重大先天性疾病的患兒。196例患兒依照不同的用藥方案分為常規治療組與研究治療組,各98例。常規治療組中男67例,女31例,年齡0.50~3.00歲,平均年齡(1.56±0.48)歲;研究治療組中男54例,女44例,年齡0.42~2.92歲,平均年齡(1.62±0.43)歲。兩組患兒年齡分布、性別構成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入選患兒均行基礎臨床體征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嚴格遵守治療原則,并依照患兒具體病情(主要針對易產生脫水的患兒),施以降溫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病毒助消化等基礎干預措施,保證患兒飲食適當(減少奶量)、飲水量充足、睡眠充足、情緒平穩、藥物治療合理。基于此,常規治療組加用蒙脫石散(先聲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07;批號:20140126):<1歲患兒1袋/d;1~2歲患兒1~2袋/d;>2歲患兒2~3袋/d,均為分3次,每次加入50ml溫開水中混合服用。研究治療組基于常規治療組加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10;批號:20140213):<0.5歲患兒1片/次;≥0.5歲患兒2片/次,均為2次/d,嚼服或碾碎服用。年齡稍大或病情較重患兒,可每日酌情增加1次用藥。兩組觀察期均為3 d,警惕期間副反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指標(主要包括患兒恢復正常體溫時間、恢復正常大便性狀時間、恢復正常大便次數時間)、臨床療效及副反應情況。
1.4 療效評定標準[6]治愈:患兒腹瀉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大便次數、性狀恢復正常,精神狀態良好,無不良反應;有效:患兒3 d內癥狀有所減輕,大便次數減少或性狀有所好轉或患兒體溫改善;無效:患兒大便次數、性狀、體溫等病情加重或無改變。并于治療3 d后,統計治療總有效率,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常規治療組恢復正常體溫時間為(2.49±0.48)d,研究治療組為(1.16±0.23)d;常規治療組恢復正常大便性狀時間為(2.98±0.91)d,研究治療組為(1.53± 0.72)d;常規治療組恢復正常大便次數時間為(2.56±0.67)d,研究治療組為(1.75±0.13)d。研究治療組患兒恢復正常大便性狀、次數及恢復正常體溫時間均短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常規治療組治愈53例,有效3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9.80%;研究治療組治愈72例,有效2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94%。研究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副反應 用藥期間,兩組均未發現副反應情況。
有研究表明,小兒腹瀉高發于秋冬季,多為細菌、病毒感染造成的,患兒常表現為高熱、腹部不適、粘液便、嘔吐等臨床癥狀。其發病機制多為嬰幼兒腸胃系統未發育成熟,部分細菌或病毒進入患兒腸道后,于小腸內大量繁殖,加之小兒消化酶少、營養需求供應不足,造成患兒腸道內菌群失調、消化功能紊亂、吸收能力下降,最終腸道平衡被打破。由于小兒腹瀉具有發病急、病程較長、容易誘發脫水等特點,因而可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育。以往治療小兒腹瀉多采取抗生素抑制療法,而小兒腹瀉時,厭氧菌群明顯下降,促使黏膜屏障功能受到損傷,不僅沒有達到治療目的,相反對患兒抵抗力造成不可逆轉的副作用,同時加重腹瀉病情。因此,當前臨床實踐中常采取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蒙脫石散的藥性為消化道黏膜保護劑,主要由雙八面體蒙脫石微粉制成,由于蒙脫石散具有獨特的層紋狀結構,并按照非均勻電荷的規律分布,因此具有很強的抑制病原體分泌毒素的作用,并可精確定位于消化道,對細菌、病毒均可產生較大的吸附功能,可防御黏膜屏障內致病菌的攻擊,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功能,此外聯合粘液糖蛋白,在質與量的方面高效修復、提高黏膜屏障防御功能,抵抗致病因子的攻擊,使細菌、病毒喪失致病作用,對腸黏膜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經研究證實,蒙脫石散在恢復患兒正常大便次數、恢復患兒大便含水量、恢復患兒正常大便性狀等關于小兒腹瀉的醫治中成效突出。但蒙脫石散不宜長期、過量服用,反之可造成便秘。且該藥主要治療大便稀薄,患兒服藥后大便的變化主要是變稠,顏色不會發生改變,另外蒙脫石散不具有緩解疼痛的作用,通常需要輔助緩解消化系統疼痛的藥物共同治療。
基于此,本院加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為嗜酸乳桿菌、嬰兒雙歧桿菌及糞腸球菌三種人體腸組織中正常含有的球菌群及蠟樣芽孢桿菌,再輔以淀粉、乳糖制成的片劑。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中三種正常球菌群對消化器官中某些致病菌產生了良好的抑制作用,對促進腸道正常蠕動、保持腸道菌群平衡均發揮了良好功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進入腸道后,迅速在患兒腸道正常菌群種類以外的蠟樣芽孢桿菌中生長、繁殖及定植,并且,蠟樣芽孢桿菌可于48 h后隨大便排出。而其余正常菌群繼續停留在腸道內,一直定植10 d左右,在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促進患兒抗感染功能等方面均有良好作用。
[1]梁榮梅.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病的臨床分析.現代醫藥衛生,2013,29(8):1234-1235.
[2]呼旭東,高海亮.蒙脫石散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觀察和相關因子檢測.現代藥物與臨床,2014,29(6):676-679.
[3]陳美光.雙歧桿菌活菌制劑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近期療效觀察.醫藥前沿,2012,2(11):5712.
[4]高建波.雙歧桿菌活菌與蒙脫石散聯合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5,7(3):260-261.
[5]陳燁.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病臨床療效觀察.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16):29-30.
[6]康建軍,王勇.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及用藥安全性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1):68-6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73
2016-10-24]
124000 盤錦市中心醫院遼河院區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