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青
產后出血相關因素分析及干預措施
李雪青
目的為了預防產后出血,降低孕產婦的死亡率,探討產后出血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從而進行防治。方法回顧性分析76例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①76例產后出血產婦中,56例產婦通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其中宮縮乏力導致出血的產婦47例,占83.9%,胎盤因素6例,占10.7%,軟產道損傷3例,占5.4%;20例孕婦經剖宮產產后出血,15例因宮縮乏力引起出血,占75.0%,5例胎盤因素,占25.0%,無軟產道損傷。宮縮乏力為陰道產與剖宮產產后出血的主因;②產后出血原因:包括巨大兒、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雙胎妊娠、胎盤前置、早剝以及部分粘連等。③產后出血量500~1000ml 52例(68.4%);1000~1500ml 19例(25.0%);>2000ml 5例(6.6%)。結論產后出血的主要影響因素與孕產婦流產、分娩史、有無妊娠合并癥或并發癥等關系密切,剖宮產手術為難治性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
產后出血原因;影響因素;預防和控制、剖宮產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陰道流血量>500ml。產后出血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癥,是產婦死亡原因之首[1]。產婦的子宮過于松弛或者分娩時長期處于精疲力盡的狀態以及生產時傷口過大均有可能導致出血[2]。經研究相關資料得出,70%以上產后出血的產婦均為宮縮乏力造成,現將本院76例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孕婦共3846例,其中剖宮產1589例(41.3%),陰道分娩2257例(58.7%),發生產后出血者76例,占分娩總數的2.0%。年齡最小21歲,最大45歲,平均年齡(28.94±5.81)歲;孕周最小36周,最大41周,平均孕周(39.56±2.41)周;初產婦54例,經產婦22例;初孕初產28例(36.8%),多次孕產史48例(63.2%)。
1.2 診斷標準 胎兒娩出后24 h出血量>500ml稱為產后出血。測量方法:①陰道分娩產后出血量估計:用容積法,即用儲血器收集血液。②剖宮產的產后出血量估計:術中用負壓吸引器,除去羊水量,及術前與術后血常規血紅蛋白對比。
1.3 方法 回顧性76例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資料,對產婦不同分娩方式產后出血的原因進行分析,具體分析產后出血原因,觀察孕產結局。
2.1 產婦不同分娩方式產后出血的原因 76例產后出血產婦中,56例產婦通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其中宮縮乏力導致出血的產婦47例,占83.9%,胎盤因素6例,占10.7%,軟產道損傷3例,占5.4%;20例孕婦經剖宮產產后出血,15例因宮縮乏力引起出血,占75.0%,5例胎盤因素,占25.0%,無軟產道損傷。宮縮乏力為陰道產與剖宮產產后出血的主因。見表1。

表1 76例出血產婦不同分娩方式產后出血原因(n)
2.2 產后出血原因具體分析 宮縮乏力62例(81.6%):其中18例巨大兒,占29.0%;產程異常6例,占9.7%;4例雙胎妊娠,占6.5%;4例瘢痕子宮,占6.5%;臀位助產4例,占6.5%;2例妊娠高血壓,占3.2%;24例其他因素,占38.7%。胎盤因素11例(14.5%):其中1例胎盤早剝,占9.1%;4例前置胎盤,占36.4%;6例胎盤粘連等因素,占54.5%。另有3例產婦因軟產道損傷導致產后出血,占3.9%。
2.3 孕產婦結局 產后出血量500~1000ml 52例(68.4%);1000~1500ml 19例(25.0%);>2000ml 5例(6.6%)。發生危重孕產婦搶救上報9例,所有病例經積極針對性搶救均搶救成功。在此資料中,雖然剖宮產產后出血率高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率,但對于難治性產后出血,剖宮產占6例(66.7%),陰道分娩1例(11.1%) ,清宮術后大出血1例(11.1%),剖宮產膀胱損傷1例(11.1%)。
產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壓疾病是本市孕產婦死亡的最主要原因[3,4]。本院產科病床50張,分娩量占全市份額5%~7%左右。2009年《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草案)》的推出,為我國產后出血規范化診治確定了方向。各級醫院根據實際制定適合自身的產后出血處理流程,以期將產后出血導致的危害降到最低。本院產后出血的首位原因是子宮收縮乏力(81.6%),產婦體質差、精神緊張、產程潛伏期延長、羊水過多、巨大兒等因素均可引發宮縮乏力。子宮強有力的收縮能力喪失后便無法通過收縮及縮復作用對肌束間血管進行有效壓迫而發生出血。本院依據指南處理流程,遵尋“先簡單、后復雜”的原則,立即補充血容量,積極尋找病因,給予欣母沛注射+按摩子宮、兩手加壓同時進行宮腔填塞紗條等,對于難治性產后出血需行球囊宮腔置入術、B-Lynch、結扎子宮動脈等對癥治療。第二位原因是胎盤因素引起產后出血(14.5%)。在本次調查資料中,既往有孕產史者48例(63.2%),分娩次數1~4次。表明流產史是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多次孕產史使子宮肌退行性變,結締組織增多影響宮縮,同時宮內損傷和感染機會增加。再次妊娠時,由于底蛻膜發育不良,致使受精卵著床時絨毛附著異常,前置胎盤、胎盤粘連/植入發生率增加,從而出血多。因而加強孕前健康教育,做好計劃生育宣教工作,減少計劃外懷孕,避免多次人工流產,是降低胎盤因素造成出血的關鍵。缺乏產檢亦是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本院屬基層婦幼保健機構,承接轄區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工作,近年來每年約接納6000余早孕建冊及登記,目前大連市實施了“孕產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自2012年開始對轄區戶口及居住6個月以上孕婦實行免費建卡,部分產檢項目免費等優惠,大大提高了孕產婦的孕早期檢測率,重中之重是做好高危孕產婦的管理工作,發現高危孕婦早期監測及轉會診,確保宮內轉運的通暢,保證母嬰安全[5]。此外,剖宮產手術本身即是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本資料可以看出,難治性產后出血,分娩方式為剖宮產的占6例(66.7%),4例宮縮乏力引發產后出血;2例前置胎盤引發產后出血。因此,嚴格控制剖宮產指征,降低剖宮產率是預防產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較多,應積極識別,采取及時、正確、綜合的預防措施,做到預防為主,以期降低發生率,提高產科質量。
[1]滑文美.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相關危險因素調查及干預措施.血栓與止血學,2013,19(6):267-269.
[2]孫霞,高青,賀海晶,等.106例產后出血產婦危險因素及臨床干預措施分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0):2241-2242.
[3]陸紅梅,張衛社.產婦產后出血影響因素調查及綜合護理對策.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3):47-49.
[4]胡群芳.自然分娩產婦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3):2053-2056.
[5]陳艷雅.產后出血產婦危險因素及臨床干預措施.中外醫學研究,2014,21(21):122-1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124
2016-10-31]
116021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