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輝
外科術后老年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干預
郭麗輝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外科術后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LEDVT)形成的影響。方法124例外科術后臥床的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60例)和干預組(64例)。干預組給予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30 d內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結果干預組患者30 d內LEDVT 發生率為1.6%,對照組患者30 d內LEDVT 發生率為11.7%,干預組30 d內LEDVT 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對防止外科術后老年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有顯著作用。
外科術后;老年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干預
下肢深靜脈血栓為外科術后老年臥床患者常見并發癥。對患者的術后的康復、經濟負擔有著明顯的影響,嚴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老年術后臥床患者由于自身的肌肉張力降低,血流速度減慢等特殊性很容易發生LEDVT。因此護理干預對防止外科術后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對124例術后臥床的老年患者進行分組對比,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分析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提出護理措施,從而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減少患者的痛苦,縮短住院時間。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術前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除外LEDVT、3~4個月無血栓性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礙、術后臥床患者124例,其中男76例,女48例;年齡60~78歲;體重50~78 kg。將124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64例)和對照組(60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如基礎護理、觀察生命體征、輸注液體及專科護理等。
1.2.2 干預組 給予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2.1 一般護理 給予患者及家屬充分的健康宣教,仔細的講解LEDVT的危險飲食、原因及后果,如有小腿水腫,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更應該積極配合護理及治療,禁止吸煙、控制血糖、血液等危險因素,及早予以肢體活動,指導患者掌握其正確方法。飲食上囑患者飲水>1500ml /d,以低鹽低脂、高蛋白、以纖維類食物為主的清淡飲食。
1.2.2.2 心理護理 老年臥床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應該根據每例患者的具體情況及病情,給予其心理疏導,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及護理。
1.2.2.3 專科護理 臥床期間抬高患肢 20°~30°,定期翻身,避免壓瘡發生,保持大便通暢,定期腹部按摩,減低腹壓。囑患者早期予以下肢功能鍛煉,給予彈力繃帶,定期下肢按摩,防止血液瘀滯[1],由遠端到近端,15~20min/次,4~6 次/d,避免不必要的下肢靜脈輸液、采血、股靜脈置管、股靜脈穿刺[2]。如使用抗凝、溶栓藥物的患者,應密切觀測患者的凝血指標,同時嚴密觀察患者有無瘀斑、瘀點及局部出血。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30 d內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表現為局部皮膚溫度升高、顏色瘀斑,下肢局部腫脹,Homans征,最后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即可確診。分別每日觀察及記錄患者情況,分別測量下肢髕骨上15cm處及髕骨下 10cm 處腿圍,雙側腿圍同一個測量點差> 0.5cm 為異常,并檢查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詢問患者下肢是否疼痛,經過30 d的記錄,觀察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情況,每天測量患者不同平面的周徑,做好標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患者30 d內LEDVT 發生率為1.6%(1/64),對照組患者30 d內LEDVT 發生率為11.7%(7/60),干預組30 d內LEDVT 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對象均為手術后需臥床休息的老年患者,由于手術等創傷引起血液的高凝狀態及長期臥床,血流速度減慢,血管內的血液滯留增加了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機會[3]。LEDVT是外科手術后老年患者長期臥床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如果不早期進行護理干預,將加大LEDVT 的發病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甚至出現生命危險。本次研究結果提示干預組患者30 d內LEDVT 發生率為1.6%,對照組患者30 d內LEDVT發生率為11.7%,干預組30 d內LEDVT 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護理干預能降低外科老年患者術后LEDVT的發生率。因此,實施精心護理對預防LEDVT、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4,5]。因此從這三個方面對術后患者實施干預,能有效地預防 LEDVT 的發生,進而減少肺栓塞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中,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從心理護理、使用彈力繃帶、早期進行功能鍛煉、保護靜脈、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等方面進行了早期護理干預。加強術前檢查,明確老年患者中高危人群,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LEDVT 形成的原因、后果及危險因素,使其充分理解護理干預實施的目的,以引起其重視; 講解飲食均衡搭配的必要性,減少血小板,改善血液粘稠度,使得血液稀釋,促進血液循環。麻醉后,按摩并使用彈力繃帶,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肢體腫脹程度,促使患者術后主動配合護理工作,早期進行康復鍛煉。臨床主要采用早期活動、機械物理方法和藥物方法預防老年患者LEDVT的形成,通過促進靜脈回流,減少了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6]。在護理過程中要遵循此原則。術后盡早讓老年患者進行四肢的被動運動,并密切觀察患下肢顏色、皮膚濕度,注意有無瘀斑及遠端動脈搏動情況,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具備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是出現LEDVT高危人群,要采取積極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現LEDVT的形成,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施行個體化的護理措施,避免嚴重后遺癥和并發癥的產生。
綜上所述,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進行護理干預,可以去除危險因素,收到良好的效果,能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早日康復,對于減少醫療費用具有積極地意義。
[1]王玉珍,張紅衛.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護理研究,2011,12,25(12):3359.
[2]朱雪輝.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措施.中國民康醫生,2007,19(18):789.
[3]范春陽,郝紅,劉曉靜.29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非手術患者的護理體會.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20(12):69.
[4]陳小敏.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溶栓治療的護理體會.廣西醫學,2008,30(11):1819-1820.
[5]葉向柳,李桂珍.循證護理在直腸癌術后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中的應用.廣西醫學,2011,33(8):1064-1065.
[6]王敏芝,羅彩虹,肖江平.老年髖部骨折術后體位護理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現代醫院,2008,8(12):67-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116
2016-10-31]
114200 海城市中心醫院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