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治
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臨床價值研究
李洪治
目的分析研究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80例四肢骨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鋼板固定方式,治療組采用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方式,兩組均術后常規健康宣教,對比兩組的手術相關指標、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治療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后骨折恢復時間、患者對術后醫護知識的掌握評分分別為(2.01±0.17)h、(160.54±34.14)d、(88.91±5.08)分,對照組分別為(3.44±0.33)h、(280.51±63.34)d、(68.31±4.55)分,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中優28例,良10例,中2例,差0例,治療優良率為95.00%;對照組中優19例,良13例,中5例,差3例,治療優良率為80.00%,兩組治療優良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出現了1例切口感染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對照組出現了6例切口感染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0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方式治療后,可以減少對患者的生理創傷,加快患者骨折部位恢復正常,改善預后的同時,有利于增加患者對健康宣教的依從性,并減少了不良反應癥狀出現。
四肢骨折;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價值
四肢骨折發病非常高,常規鋼板固定雖然可以治療骨折,但是對患者會產生較大的生理創傷,手術過程中出血情況比較嚴重,對于患者術后恢復是非常不利的,針對此臨床中開展了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過程,旨在提升手術療效,減少手術創傷,促進患者術后關節功能早日恢復正常,本文針對傳統固定方式和新型的固定方式開展過程以及取得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37.18±11.11)歲。對照組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37.13±11.1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鋼板固定方式,常規固定前,根據骨折類型進行麻醉處理,在骨折部位選擇切口,進一步對骨折處的皮膚、肌肉組織等及時剝離操作[1],在C型臂下完成骨折復位操作,將鋼板置入,固定螺釘,縫合切口,同時做好手術包扎固定處理[2],術后常規檢查,避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反應癥狀。治療組采用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方式,采用微創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方式開展手術治療,固定前,根據骨折類型進行麻醉處理,通常根據骨折嚴重程度以及骨折類型實施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處理[3]。在C型臂下完成骨折復位操作,復位成功開展后,采用克氏針完成固定操作,在骨折部位選擇小切口,采用剝離子對患者的肌肉、骨膜潛行分離[4],之后沿著患者的骨骼向上形成組織隧道,選擇鋼板并且及時將鋼板置入骨折位置,在兩端采用鎖定螺釘進行固定,在C型臂下對患者鋼板放置位置進行確認,縫合切口,同時做好手術包扎固定處理,術后常規檢查,避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反應癥狀。兩組均于術后常規健康宣教。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5]觀察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手術時間、手術后骨折恢復時間、患者對術后醫護知識的掌握評分)、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患者對術后醫護知識的掌握評分采用自制量表進行評價,評分越高效果越好。療效標準:優:患者的關節活動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四肢骨折癥狀痊愈,日常生活也恢復正常,沒有引發其他不良反應癥狀;良:患者的關節活動功能明顯恢復,四肢骨折癥狀基本痊愈,日常生活也明顯恢復,基本沒有引發其他不良反應癥狀;中:患者的關節活動功能有所恢復,四肢骨折癥狀緩解,日常生活也有所恢復,較少引發其他不良反應癥狀;差:患者的關節活動功能沒有恢復跡象,四肢骨折癥狀沒有緩解跡象,日常生活也沒有恢復跡象,引發其他不良反應癥狀。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中優28例,良10例,中2例,差0例,治療優良率為95.00%;對照組中優19例,良13例,中5例,差3例,治療優良率為80.00%,兩組治療優良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后骨折恢復時間、患者對術后醫護知識的掌握評分分別為(2.01±0.17)h、(160.54±34.14)d、(88.91±5.08)分,對照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后骨折恢復時間、患者對術后醫護知識的掌握評分分別為(3.44±0.33)h、(280.51±63.34)d、(68.31±4.55)分,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后骨折恢復時間、患者對術后醫護知識的掌握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出現了1例切口感染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對照組出現了6例切口感染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0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傳統鋼板內固定方式雖然可以治療四肢骨折疾病,但是容易對患者產生較大的損傷,影響了患者骨折位置的血流運行情況,術后恢復比較慢,容易引發切口感染等癥狀,康復時間延長,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等帶來較大的不便。但是微創技術實施后,在臨床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生物內固定方式治療四肢骨折疾病,重視對骨折位置的血流運行情況改善和保護,減少對骨折位置的組織剝離,對患者的骨折部位生理解剖結構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助于促進患者的關節活動功能早日恢復正常[6]。本研究顯示,治療組優良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后骨折恢復時間均少于對照組,且患者對術后醫護知識的掌握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方式治療,整個手術操作過程比較簡單方便,術中出血量減少,有效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感染癥狀發生率。采用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方式,減少對患者的生理創傷,對骨折位置的血流運行情況影響較小,有助于對患者的骨折部位活動功能起到很好的調節改善作用,加快患者骨折部位恢復正常,改善患者預后的同時,有利于加強患者對健康宣教的依從性,使得患者及其家屬掌握更多的關于四肢骨折的預后護理知識,生活中加以預防和控制,盡量避免危險因素,提升其生活質量。
[1]汪來杰.微創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在治療四肢骨折中的臨床價值.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z2):178-179.
[2]董秀珍.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在治療四肢骨折中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9):96-97.
[3]李紹榮.探討微創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四肢骨折的效果.中國傷殘醫學,2014(9):14-15.
[4]韋忠宏.微創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四肢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206-207.
[5]蔣德軍.四肢骨折應用鎖定加壓鋼板的臨床治療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7):56-57.
[6]崔茂燦.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四肢骨折并發癥的防治措施.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7):21-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13
2016-11-21]
114200 遼寧省海城市正骨醫院手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