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南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輔助地塞米松治療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對免疫指標及炎性因子的影響
張亞南
目的探討靜脈推注(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結合地塞米松(DEX)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對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反應表達的影響。方法64例ITP患者,按照用藥不同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各32例。常規組采用DEX聯合潑尼松治療,研究組采取DEX聯合靜注人免疫球蛋白進行治療,觀察兩組免疫指標(CD3+、CD4+、CD8+)、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8 (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變化,并統計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①治療后,研究組CD3+、CD4+表達水平均較常規組明顯升高,CD8+表達水平較常規組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治療后,研究組IL-4、IL-8與TNF-α指標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9.38%)顯著低于常規組(31.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H4輔助DEX治療ITP具有良好的改善免疫功能和降低炎性反應的優勢,且藥物安全性較高,該治療方案的臨床可行性較高。
靜脈推注人免疫球蛋白;免疫指標;地塞米松;炎性因子;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因其屬于典型的免疫性疾病,具有遷延難愈的特點,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一定侵害[1,2]。臨床通常以DEX控制其病情發展,并在此基礎上輔以其他藥物治療,本院常采取潑尼松輔助DEX或pH4輔助DEX治療,均取得一定效果,但關于兩種治療方案的系統性研究仍較為有限,本研究基于此,對兩組用藥方案加以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擇本院2011年3月~2016年1月接診的ITP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3]:①達到全國血液病學術會議(第二屆)公布的ITP診斷準則[4];②入選患者皆為初次診治,血小板計數≤20×109/L;③病例信息完整,均簽署用藥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5]:①有使用pH4或潑尼松無效史者;②合并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③有脾切除史或血栓病史者;④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或當前處于中、重度感染狀態者;⑤合并重型糖尿病、難治性高血壓等代謝病者。將上述患者按照用藥方案的不同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各32例。常規組男女比為11∶21,年齡19~67歲,平均年齡(27.49±13.17)歲;研究組男女比為9∶23,年齡17~69歲,平均年齡(28.36±13.5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靜脈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20~30mg/d(天津金耀藥業公司,國藥準字H12020514,批號:100928、120325、150830),持續使用3 d。常規組于第4天開始口服醋酸潑尼松片60mg/d(天津藥業集團新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039,批號:110204、130528、150216)。研究組使用靜注pH4 0.2 g/(kg·d)(山東泰邦生物制品公司,國藥準字S20013001,批號:101215、120324、140627),兩組均連續用藥5 d為1個療程。用藥期間,密切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治療,并于治療前及治療14 d后抽取各組患者靜脈血,化驗兩組血清炎性因子表達水平及免疫指標表達。
1.3 觀察指標 以EasyCyte流式細胞檢測系統(由北京維欣儀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檢測患者CD3+、CD4+、CD8+的表達水平;以URIT-33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系統(由優利特集團提供)分析患者炎性因子IL-4、IL-8與TNF-α的水平變化。比較兩組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潑尼松和pH4治療ITP后的主要不良反應有一過性頭痛、惡心、類庫欣綜合征、感染、消化道潰瘍、心慌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免疫指標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CD3+為(42.46±7.28)%,常規組為(43.01±7.49)%;研究組CD4+為(27.38±5.19)%,常規組為(27.62±6.31)%;研究組CD8+為(36.73±8.89)%,常規組為(37.12±7.28)%。治療后,研究組CD3+為(67.31±8.56)%,常規組為(51.28±7.16)%;研究組CD4+為(36.79±9.48)%,常規組為(29.87±7.05)%;研究組CD8+為(26.59±5.85)%,常規組為(32.44±5.84)%。治療后,研究組免疫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改善,且研究組CD3+、CD4+水平均明顯高于常規組,CD8+水平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IL-4為(25.49±6.16)ng/L,常規組為(24.37±5.84)ng/L;研究組IL-8為(32.64±6.79)ng/L,常規組為(31.95±6.82)ng/L;研究組TNF-α為(92.76±8.59)ng/L,常規組為(91.37±7.64)ng/L。治療后,研究組IL-4為(16.78±5.26)ng/L,常規組為(21.28±4.58)ng/L;研究組IL-8為(19.76±5.96)ng/L,常規組為(23.94±7.52)ng/L;研究組TNF-α為(74.37±7.92)ng/L,常規組為(81.65±6.28)ng/L。治療后,研究組炎性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改善,且研究組IL-4、IL-8及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均出現個別不良反應癥狀,研究組發生不良反應3例(9.38%),分別為心慌、一過性頭痛、惡心,各1例;常規組發生不良反應10例(31.25%),分別為消化道潰瘍4例,感染4例,類庫欣綜合征2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兩組不良反應均在停藥后自行消退,未影響治療。
ITP指在沒有明顯外源性創傷的情況下造成的血小板減少的疾病,因其多與患者自身免疫反應有密切關聯,所以又稱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為獲得性器官特異性的出血性疾病。ITP為典型的免疫性綜合征,通常臨床表現為肢體肌膚呈現斑點或擴散至全身,嚴重者可感到明顯的便血、吐血、關節疼痛、血崩等,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6-8]。臨床多采取丙種球蛋白或者糖皮質激素治療,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關于二者的具體利弊比較,仍缺乏嚴謹的科學依據。本研究發現,研究組免疫指標CD3+、CD4+均較常規組及治療前明顯升高,CD8+表達水平明顯下降(P<0.05),其免疫功能恢復更好;研究組炎性因子IL-4、IL-8和TNF-α在治療后均明顯下降(P<0.05),患者炎癥反應均得以顯著改善。通過記錄兩組病患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發現研究組不良反應率(9.38%)明顯低于常規組(31.25%)(P<0.05),可見pH4不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且藥物安全性也很高,分析其藥理機制為pH4進入機體后對CD3+、CD4+等T細胞亞群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可分泌抗自身血小板的抗體,同時促進CD8+及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4和IL-8的合成及釋放,調節了單核細胞及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彌補了免疫缺陷病的抗感染能力,對人體的免疫功能恢復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促進了患者血液系統功能的恢復。關于本研究中使用pH4后出現的3例不良反應,懷疑與個人體格差異或注射液輸注較快有關,對于個別耐受性較差的患者應減慢或暫停輸注,待患者不適癥狀緩解后,再恢復正常輸注速度,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本研究為基于本院臨床資料的小樣本研究,關于不同劑量pH4治療ITP的效果比較,仍需進行下一步更加嚴謹的實驗研究,爭取找到治療ITP的最佳方案。
綜上所述,pH4輔助DEX對ITP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可顯著改善患者免疫指標CD3+、CD4+、CD8+表達水平及有效控制患者炎性反應因子IL-4、IL-8、TNF-α的表達,是一種有效低毒的可用藥物。
[1]苗松,龔曼琳,魯濤,等.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10%)在治療成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提升血小板速度的研究.四川解剖學雜志,2014,22(2):7-10.
[2]蘭帝仕,翁翔.靜注免疫球蛋白與地塞米松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免疫功能的影響.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1):35-36.
[3]王敏力,王威,侯繼鋒.凍干及靜注人免疫球蛋白類制品中不溶性微粒含量測定研究.中國藥學雜志,2012,47(12):993-996.
[4]王明慧,楊濤,方春燕,等.人免疫球蛋白聯合血小板輸注用于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免疫調節作用.中國藥業,2015,24(17):39-40.
[5]尹婉宜,劉清池,賈曉輝,等.潑尼松聯合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觀察.中國藥房,2016(27):3771-3774.
[6]孫琦,張亞明.吸附無細胞百白破滅活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聯合疫苗相關嬰兒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5,17(6):462-463.
[7]崔靜,朱鐵楠,趙永強,等.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4例臨床分析.中華內科雜志,2013,52(5):383-386.
[8]李家壽.兒童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48例臨床特點及治療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9):362-3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40
2016-11-10]
117000 本溪中心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