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健
艾司西酞普蘭合并電針對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熊健
目的研究在治療老年抑郁癥中采取艾司西酞普蘭與電針聯合法的臨床效果與影響。方法72例老年抑郁癥患者,依據患者入院就診時間分為聯合組與參照組,各36例。參照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蘭單獨治療,聯合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蘭與電針聯合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抑郁程度以及治療效果。結果聯合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88.68±6.78)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為(10.21±2.38)分,參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55.34±5.67)分、HAMD評分為(18.24±2.55)分,聯合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HAMD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2.6331、13.8126,P<0.05)。聯合組治療后痊愈18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22%;參照組治療后痊愈14例、顯效9例、有效6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0.56%。聯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625,P<0.05)。結論采取艾司西酞普蘭與電針聯合法干預老年抑郁癥患者存在顯著效果,可以降低藥物用量,提升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借鑒。
艾司西酞普蘭;電針;老年抑郁癥;生活質量
老年抑郁癥是臨床常見的老年期精神障礙疾病,持久顯著的低情緒是臨床主要癥狀[1],存在反復發作、病程長、高死亡率、高自殺率等特點[2],目前單獨使用艾司西酞普蘭已經逐漸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為了進一步研究臨床治療的效果,現對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患者進行分組治療,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癥患者中選取72例參與本次研究,所有參與此次本院的臨床研究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均排除嚴重軀體疾病、分裂癥后抑郁藥物引發的抑郁障礙等患者,并且排除入組前2周服用過抗精神病藥物與抗抑郁藥的患者。依據患者入院就診時間分為聯合組和參照組,每組36例。聯合組中女17例,男19例,年齡最大82歲,最小58歲,平均年齡(68.37±4.57)歲,病程最長13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6.27±3.21)年,HAMD評分>18分;參照組中女16例,男20例,年齡最大80歲,最小60歲,平均年齡(69.98±4.24)歲,病程最長12年,最短0.5年,平均病程(6.64±3.55)年,HAMD評分>19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蘭單獨治療,患者口服艾司西酞普蘭[批準文號:H20100539;H.Lundbeck A/S (丹麥)],5~10mg/d;聯合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蘭與電針聯合治療,利用電針每周對患者進行5次治療,持續45 min/次,電針患者神門、百會等主要穴位,配合電針印堂、太陽、三陰交、內關等穴位,同時口服5~10mg/d的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不再使用其他形式的抗精神病藥物或者抗抑郁藥物。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8周的治療,觀察8周之后患者生存質量與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評價患者抑郁程度使用HAMD,利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統計分析患者生存質量。患者治療后減分率≥75%為痊愈;患者治療后減分率在50%~74%為顯效;患者治療后減分率在25%~49%為有效;患者治療后減分率<25%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與HAMD評分對比 聯合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88.68±6.78)分、HAMD評分為(10.21±2.38)分,參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55.34±5.67)分、HAMD評分為(18.24±2.55)分,聯合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HAMD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2.6331、13.8126,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聯合組治療后痊愈18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22%;參照組治療后痊愈14例、顯效9例、有效6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0.56%。聯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625,P<0.05)。
老年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精神障礙疾病,生理、心理、社會等都是引發該疾病的主要因素,但是也可能與生化、遺傳、社會環境、病前性格等有著一定關系,老年抑郁癥在中醫學中屬心風、郁癥、失志的范疇[3]。中醫學理論研究指出,老年人肝氣衰、任脈虛,因此該疾病主要表現為陰精衰少、肝腎漸虛以及髓海不足。老年抑郁癥剛開始發病就呈現出氣滯現象,且同時伴隨化火、血瘀、食滯、痰結等癥狀;發病之后逐漸從實變虛,隨著疾病對損耗血氣以及損耗肝臟陰陽的不同,容易發生脾、肝、腎、心虧虛等病癥[4]。臨床主要病理表現是陰陽不交、臟腑功能失調、思緒無軌、神志失寧等。電針具備醒腦安神、改善老年患者認知功能的作用[5]。艾司西酞普蘭屬于消旋體西酞普蘭S型異構體,相比較其他種類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來說,艾司西酞普蘭可以更好的選擇5-羥色胺(5-HT)轉運體,臨床研究中應用兩種方式聯合治療法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少、見效快等優勢,可以提高生存質量,已經得到廣泛應用[6,7]。
本次研究中,聯合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88.68±6.78)分、HAMD評分為(10.21±2.38)分,參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55.34±5.67)分、HAMD評分為(18.24±2.55)分,聯合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HAMD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2.6331、13.8126,P<0.05)。聯合組治療后痊愈18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22%;參照組治療后痊愈14例、顯效9例、有效6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0.56%。聯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625,P<0.05)。
綜上所述,老年抑郁癥與中青年發病是不同的,臨床治療中存在預后差、見效慢等問題,為此提出合理、正確、科學的治療方式顯得尤為重要,采用艾司西酞普蘭與電針聯合治療可以降低藥物用量,提升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借鑒。
[1]孫榮躍,鄭新建,陳偉青,等.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29(9):656-658.
[2]易峰,張洋洋,毛靜宇,等.艾司西酞普蘭與氟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的療效及安全性的系統評價.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9): 5363-5366.
[3]溫全球,楊銘哲,黃杏笑,等.艾司西酞普蘭與奧氮平對老年抑郁癥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4):46-47.
[4]于淼,閆鳳武,李丹,等.氟西汀與艾司西酞普蘭對老年抑郁癥外周血免疫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12):1013-1017.
[5]周升寶,趙繼舒,孫曉丹,等.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在老年抑郁癥治療中的作用.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3,23(5): 305-308.
[6]孫磊,王瑩,陳清剛,等.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團體人際心理治療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四川精神衛生,2016,29(4):311-3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45
2016-11-21]
121000 遼寧省錦州市康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