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尿毒清顆粒結合還原型谷胱甘肽在慢性腎功能不全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李佳
目的探討尿毒清顆粒結合還原型谷胱甘肽在慢性腎功能不全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82例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42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予以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治療組予以尿毒清顆粒結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觀察治療前后兩組肌酸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及內生肌酸酐清除率(Ccr)水平變化,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治療4周后,治療組Cr為(218.61±80.42)μmol/L,BUN為(9.14±2.26)μmol/L,UA為(488.90±99.78)μmol/L,Ccr為(58.41±7.87)ml/min,均優于對照組的(256.08±80.47)μmol/L、(11.04±2.38)μmol/L、(541.50±102.12)μmol/L、(48.24±9.32)ml/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6%,對照組為5.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尿毒清顆粒結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臨床療效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腎功能,延緩病情發展。
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清顆粒;還原型谷胱甘肽;臨床療效
慢性腎功能不全屬中醫“虛勞”、“關格”、“癃閉”等范疇,本病屬本虛標實之證,以氣血虧虛為本,濕毒內蘊為標[1],病位主要責之于脾腎。目前,慢性腎功能不全尚無特異治療方法,慢性腎功能不全是以脾腎兩虛為本,夾雜濕濁血瘀等實邪內蘊,為本虛標實之證。其治療以控制病情發展、補益脾腎為本,兼泄濁化瘀,配合保留灌腸、結腸透析、熏蒸藥浴、中藥熱熨、隔藥灸等外治法[2]。本研究中42例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應用尿毒清顆粒與還原型谷胱甘肽,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臨床資料,均符合《腎臟病學》診斷及分期標準[3]。排除標準:需血液透析者、藥物過敏史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孕產婦、精神疾病者等。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42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48.92±8.41)歲;平均病程(1.87±1.61)年;治療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6.62±7.62)歲;平均病程(2.12±1.13)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限制蛋白質飲食、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糾正感染、解除尿路阻梗,均禁用腎毒性藥物。給予對照組1.8 g還原型谷胱甘肽(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619)+0.9%氯化鈉100ml靜脈滴注,2次/d,4周為1個療程;給予治療組還原型谷胱甘肽靜脈滴注,結合口服尿毒清顆粒(康臣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Z20073256),5 g/次,4次/d,4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Cr、BUN、UA、Ccr水平變化。觀察兩組治療期間惡心嘔吐、皮疹、肝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Ccr增加>20%,Cr下降>20%;有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Ccr增加>10%,Cr下降>10%;穩定:臨床癥狀有所改善,Ccr無變化或增加<10%,Cr無變化或下降<1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Ccr降低,Cr升高。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腎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治療組Cr、BUN、UA、Ccr分別為(331.15±82.42)μmol/L、(14.11±2.74)μmol/L、(619.85±110.48)μmol/L、(40.15±5.94)ml/min,對照組分別為 (330.48±79.15)μmol/L、(14.05±2.48)μmol/L、(619.52±113.11)μmol/L、(40.58±4.59)ml/min,治療前兩組Cr、BUN、UA、Ccr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治療 組Cr為(218.61±80.42)μmol/L,BUN為(9.14±2.26)ml/min,UA為 (488.90±99.78)μmol/L,Ccr為 (58.41±7.87)μmol/L;對照組4項指標分別為(256.08±80.47)μmol/L、(11.04±2.38)μmol/L、(541.50±102.12)μmol/L、(48.24±9.32)ml/min。兩組各項腎功能指標均優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治療組Cr、BUN及UA均顯著低于對照組,Ccr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4周后,治療組42例中顯效18例,有效17例,穩定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83.33%;對照組40例中顯效10例,有效15例,穩定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62.50%;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發生惡心嘔吐1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6%;對照組發生2例皮疹,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還原型谷胱甘肽作用于人體內,可以直接消除氧自由基,也能有效提高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增強機體的抗氧化機制,從而有效維持細胞生物功能[4]。本研究中,治療組和對照組均予以還原型谷胱甘肽靜脈滴注,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血清Cr、BUN、UA及Ccr水平均顯著優于治療前,這表明還原型谷胱甘肽有利于保護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腎功能。
尿毒清顆粒是中成藥,成分為大黃、黃芪、甘草、茯苓、白術、制何首烏、川穹、菊花、丹參、姜半夏等,患者服用后起到扶正祛邪、通腑降濁、健脾利濕、活血化瘀等功效[5]。其中黃芪、首烏具有益氣生血、補氣益腎、固表等功效;茯苓、白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腎的功效;丹參、川穹能夠活血化瘀。尿毒清顆粒與患者血液中的Cr、BUN、UA等小分子物質相結合,通過排便排出體外;有效抑制蛋白質分解,促進蛋白質合成,加速尿素循環,改善水電解質、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不平衡狀態;使腎血流量得到改善,增加腎小球過濾,達到降壓、利尿、抑制系膜細胞繁殖的功效[6]。本研究中,治療組的各項腎功能指標及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且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尿毒清顆粒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方法安全可靠,其療效顯著優于單用還原型谷胱甘肽。
[1]劉喆,趙剛.從脾腎兩虛論治慢性腎功能不全.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11(11):27-29.
[2]吳勉華,王新月.中醫內科學.第3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137-138.
[3]劉文虎.尿毒清顆粒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療效分析.醫學臨床研究,2013,30(2):289-291.
[4]陳潔,魯紅霞.尿毒清顆粒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14):1384-1386.
[5]胡道民.尿毒清顆粒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療效探討.當代醫學,2015,21(31):122-123.
[6]門雯瑾,丁致民.尿毒清顆粒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功能和微炎癥的影響.臨床內科雜志,2016,16(3):201-20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55
2016-11-15]
116011 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腎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