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照成
結腸鏡輔助腹腔鏡治療廣基結腸息肉的臨床效果
尹照成
目的研究結腸鏡輔助腹腔鏡治療廣基結腸息肉的臨床效果。方法29例廣基結腸息肉患者,息肉病灶基底直徑均>1.0 cm,單純結腸鏡無法切除,采用結腸鏡引導下腹腔鏡手術切除方案,其中結腸鏡指導下腹腔鏡切除并行腸管縫合修補術19例,腹腔鏡輔助下小切口切除病變腸段10例。觀察患者臨床療效。結果29例手術均告成功,無一例患者中轉開腹手術。平均手術用時為(71.4±2.2)min,患者腸功能恢復時間為(29.4±3.2)h。術后隨訪12個月未見復發病例。結論結腸鏡輔助腹腔鏡能夠將結腸鏡下切除困難度較高的結腸息肉予以徹底切除,其定位較為準確,效果良好,可行性與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廣基結腸息肉;結腸鏡;腹腔鏡;療效
結腸鏡是臨床檢查和手術治療結腸息肉的首要術式,應用較為廣泛;但對于基底位于黏膜深部、巨大息肉、多發息肉和廣基息肉來說,單純采用結腸鏡很難徹底切除,同時有可能引起大出血以及穿孔等并發癥[1]。本文就此探討分析結腸鏡輔助腹腔鏡治療廣基結腸息肉的手術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接受治療的29例廣基結腸息肉患者,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59歲,平均年齡(41.2±6.9)歲。入組患者均表現出排便習慣改變,乙狀結腸息肉14例,橫結腸息肉5例,降結腸息肉10例。均為單發息肉,基底部直徑均>1.0 cm。
1.2 方法 本次手術所用10mm 30°鏡、0°腹腔鏡以及CF-1T20L型纖維結腸鏡等儀器設備均由Olympus公司提供,超聲刀工作頻率設定為50 kHz。術前常規開展結腸鏡檢以初步判定息肉位置,同時進行病理活檢。手術開始前1 d僅允許流質飲食,中午取15 g番瀉葉代茶飲,晚間給予100ml 5%硫酸鎂、1000ml 5%葡萄糖生理鹽水口服。常規使用8萬U慶大霉素以及1.4 g甲硝唑(分別在13:00、17:00、21:00時服用),術前采取清潔灌腸處理[2]。術前采用結腸鏡進行初步觀察,結合檢查結果確定戳卡位置。潤滑結腸鏡后經肛門探入患者腹腔內,細致觀察結腸情況,注意操作過程中不要注入太多氣體。探查廣基結腸息肉病灶并實施準確的鏡下定位,然后予以切除處理。倘若上述操作治療效果不佳,術者可通過腸鏡支持和引導下切除部分腸段,腹腔鏡下實施結扎,將相應的動脈、靜脈彼此分離,將腸系膜與需要切除的腸段實施分離操作,再切除吻合體內腸段部分。手術完成后常規給予抗生素藥物,術后1 d盡量保持流質食物為主,術后1~2 d撤除引流管。
29例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滿意,無一例患者中轉開腹手術。平均手術用時為(71.4±2.2)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34.4±3.9)ml,患者腸功能恢復時間為(29.4±3.2)h。術后隨訪12個月未見復發和相關并發癥。
結腸鏡是現階段臨床治療結腸息肉的首選術式,因為電子結腸鏡診斷率較高,直觀性較強,漏診率相對較低且能夠精確定位息肉,可行散在、窄蒂息肉切除術,具有突出優勢[3]。然而對于體積>5 cm廣基結腸息肉、基底處于黏膜深部的息肉,回盲部、結腸脾曲、瓣后以及結腸肝曲等分布部位較為特殊的息肉,臨床單純采用結腸鏡下治療方案往往難以徹底切除,且術中穿孔以及出血的風險性更高[4]。臨床研究表明[5],結腸鏡治療直徑≥2 cm的息肉病灶時難度和風險較直徑<2 cm的病灶有所升高;對于直徑>3 cm的結腸息肉病灶,單純采用結腸鏡手術可能有更高的幾率導致穿孔和出血。因此積極開展外科手術干預是臨床治療部分結腸息肉病例時非常必要的一環,腹腔鏡手術術野良好,對于結腸無過度擠壓或者損傷,較少生理干擾,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緩解代謝以及應激反應,有利于保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且術后腸粘連發生率相對較低,患者依從性較高。
一般來說,單發性結腸息肉病變范圍相對局限,腹腔內無粘連以及腸管內無炎癥水腫的患者均適用于腹腔鏡手術治療[6]。但是息肉病變較小,大多向腔內生長,質地柔軟,腸壁外層則無病理改變。腹腔鏡術者在缺失觸覺的情況下通常難以精確判定病變位置,而頻繁翻動腸管尋找病變部位則會引起系膜血管出血等相關并發癥,同時也導致手術時間延長,或最終難以找出病變部位,只能選擇開腹治療。少數病例即便采取開腹手術也難以有效判明病變部位,術者依然需要借助結腸鏡來進行手術。臨床常用的幾種術前定位技術較多,例如鋇餐灌腸造影、亞甲藍病變部位注射等[7],但存在術中染色不清、染色范圍擴大、腸管位置變化等問題,難以精確評估息肉分布。而借助結腸鏡的引導,術者能夠準確定位并觀察病變部位,盡量徹底切除病灶,同時不會過多切除腸段,手術創傷得到有效控制,手術用時明顯減少,真正突出了腹腔鏡手術的微創性特點以及治療有效性[8]。
基底部直徑>1.0 cm的單發以及多發型結腸息肉病例經過結腸鏡檢查術證實后,臨床可采取結腸鏡引導下腹腔鏡切除術治療方案。本次研究中,29例廣基結腸息肉患者經結腸鏡引導下腹腔鏡手術切除治療后,所有患者手術均告成功,無一例中轉開腹手術。平均手術用時為(71.4±2.2)min,患者腸功能恢復時間為(29.4±3.2)h。術后隨訪12個月未見復發病例,與馮雁康、劉健培等[9,10]研究相符,表明結腸鏡輔助腹腔鏡治療廣基結腸息肉的療效確切,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結腸鏡輔助腹腔鏡能夠將一些結腸鏡下切除困難度較高的結腸息肉予以徹底切除,其定位較為準確,效果良好,可行性與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1]馬祖帥,別文華,盧秀英,等.注射腎上腺素輔助鏡下高頻電切除結腸巨大廣基息肉19例.重慶醫學,2010,39(1):78-79.
[2]林羨屏,周旋光,陳清榮,等.氬氣刀結合黏膜下注射治療結腸息肉的安全性研究.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4,31(12):721-723.
[3]彭櫻花,陳銳娜.寬蒂廣基的巨大結腸息肉80例內鏡下摘除體會.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4,31(1):116.
[4]朱成昆,肖雪云,包華東,等.注射腎上腺素輔助腹腔鏡、結腸鏡聯合手術治療結腸息肉的研究.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9): 36-37.
[5]王樹俊,曹新廣,方立峰,等.無痛內鏡下標準黏膜切除術治療結腸廣基息肉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刊,2014,41(9):80-81.
[6]郭銀樅,王希平,姚開源,等.腹腔鏡下經括約肌間切除部分內括約肌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研究.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8):12-14.
[7]邵樂寧,趙奎,邢春根,等.雙鏡聯合治療復雜性結腸息肉30例臨床分析.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3,6(4):262-265.
[8]吳劍簫,牛晉衛,趙長虹,等.巨大結腸息肉的外科治療策略探討(附39例報告).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3,27(3):156-158,163.
[9]馮雁康,崔明,何蕓,等.電子結腸鏡引導下腹腔鏡治療結腸息肉的應用體會.西南國防醫藥,2012,22(3):253-255.
[10]劉健培,黃品婕,陳圖鋒,等.內鏡下無法切除的結直腸息肉的外科治療.中華醫學雜志,2013,93(8):588-5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71
2016-11-11]
523660 東莞市清溪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