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冰
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的效果觀察
謝冰
目的分析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的效果。方法66例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對照組患者采取胸腹帶蒂皮瓣進行修復,實驗組患者采取穿支皮瓣進行修復。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修復及格率為93.94%,對照組患者修復及格率為75.76%,兩組比較,實驗組患者及格率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09%,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30%,兩組比較,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應用穿支皮瓣修復進行治療的效果更加理想,不良反應情況較少,患者的滿意度更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穿支皮瓣;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效果
手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等最常用的器官之一,其結構比較精細,具有強大的功能。由于手的使用頻率較高,手外傷的發生率同樣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手外傷會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創傷。軟組織損傷是手外傷的常見類型之一,一般性的損傷采用植皮技術即可治療,若患者的損傷比較嚴重,則需要進行皮瓣修復治療[1]。在皮瓣修復手術中,最大限度的保存手術的長度、恢復患者手部的功能是治療的重點內容[2]。為分析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的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采取穿支皮瓣進行修復,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66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實驗組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齡21~61歲,平均年齡(38.5±8.2)歲;其中刀切傷患者9例,絞扎傷患者11例,壓軋傷患者6例,其他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38.1±8.8)歲;其中刀切傷患者10例,絞扎傷患者10例,壓軋傷患者7例,其他6例。兩組患者均在受傷之后的24 h之內來本院就診。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馬上清創傷口,將皮膚的表層壞死組織清除。之后實施骨折復位,若患者存在骨外露情況,要在外側指骨的骨殘端進行銼平露,將碎裂狀的小骨片清除,使用克氏針或鈦板將較大骨片進行內固定。然后對骨骼、肌腱以及關節囊的損傷進行處理。根據創面的損傷面的形狀和面積,選擇合適的麻醉部位,使用止血帶對上臂和指根處進行止血處理。實驗組患者采取穿支皮瓣進行修復,首先要對穿支穿出深筋膜部位進行確定,然后設計皮瓣并對其邊緣進行修正,在距離血管干處1cm左右,暴露出脂肪小葉,去除鈍性,將穿支血管暴露。在穿支血管周圍縱向切開,延長到深筋膜空腔,在血管的根部將筋膜下的小血管提起,對肌肉進行切取后穿支皮瓣,修復后確定血管支在筋膜層的方向以及發展,以此來確定皮瓣中心,將皮瓣切開之后游離。對照組患者采取胸腹帶蒂皮瓣進行修復,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于胸腹部設計皮瓣,切開皮下組織,將皮瓣沿深筋膜的淺層撕起,修剪皮下組織,最大限度的保留蒂部皮下組織,根據缺損情況選擇皮瓣面積。兩組患者術后均對患肢進行固定,保證皮瓣未折疊和蒂部未扭轉,實施抗感染和改善微循環等輔助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情況。療效判定:優:皮瓣完全成活,血運正常,形狀美觀,患者手部功能良好。良:皮瓣有小部分壞死,血運基本正常,形狀臃腫,功能受限。差:皮瓣壞死,血運較差,功能未恢復。修復及格率=(優+良)/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修復及格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修復效果為優22例,修復效果為良9例,修復效果為差2例,修復及格率為93.94%;對照組患者修復效果為優15例,修復效果為良10例,修復效果為差8例,修復及格率為75.76%,兩組的修復及格率對比,實驗組患者及格率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出現感染2例,液化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09%;對照組患者出現感染4例,液化3例,邊緣壞死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3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實驗組患者明顯更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手對于人類來說至關重要,其使用率較高,因此容易受到創傷。手部軟組織損傷是手外傷的主要類型之一,因此選擇合適的修復方法對于治療效果的提升至關重要。目前臨床上手外傷軟組織損傷的修復方法較多,但是很多方法的原則是就近原則,盡量選擇簡單的、對患者繼發損傷較小的方法。而對于皮膚缺損較為嚴重或者是肌腱、神經暴露在外的患者,胸腹部帶蒂皮瓣修復運用的較多。胸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手術比較容易操作,皮瓣選取較為簡便,對供區損傷小,皮瓣的供血性較好,術后血運良好,并發癥相對較少[3]。胸腹部帶蒂皮瓣修復前,皮瓣的選擇和設計比較重要,皮瓣的比例要適中,蒂部需要長度合適,皮瓣需要無扭曲、無張力,修剪時要最大限度的保留皮下組織,以減少術后滲液。對于供區皮瓣進行縫合時,進針點要盡量靠近皮瓣邊緣,要保證皮下血管網吻合[4,5]。手術之后要關注皮瓣的血運狀況,禁止對皮瓣進行扭轉和牽扯,如果出現異常要立即處理。穿支皮瓣修復術是一種全新的手術方式,其皮瓣供區較多,選擇性比較強,術后恢復時間短,并且皮瓣能夠選擇性的攜帶皮神經,有助于手部感覺的恢復。受穿支皮瓣修復需要醫師具備專業的皮瓣應用解剖和血管吻合技術,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遇到特殊情況要能運用專業的知識進行及時處理,以免影響修復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修復效果為優22例,修復效果為良9例,修復效果為差2例,修復及格率為93.94%;對照組患者修復效果為優15例,修復效果為良10例,修復效果為差8例,修復及格率為75.76%,兩組修復及格率對比,實驗組患者及格率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出現感染2例,液化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09%;對照組患者出現感染4例,液化3例,邊緣壞死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3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實驗組患者明顯更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應用穿支皮瓣修復進行治療的效果更加理想,不良反應情況較少,患者的滿意度更高,值得臨床進一步廣泛推廣。
[1]陳德明,徐曉陽,王蔚.皮瓣修復術在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河北醫藥,2014,36(22):3464-3465.
[2]豐波,武宇赤,張霄雁,等.皮瓣修復手部皮膚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應用.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2,7(4):360-366.
[3]張明君,楊旅軍,謝思田,等.股前內側穿支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手足創面的臨床療效.中國醫學工程,2013,12(3):14-15.
[4]吳有榮,吳金偉,李喬.穿支動脈皮瓣與臀大肌肌皮瓣修復骶尾部深度褥瘡的對照研究.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9):55.
[5]黃源鈞,沙軻,薛明強,等.帶蒂穿支皮瓣穿支動脈血流動力學和管徑的變化及其與皮瓣存活的關系.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32(3):438-4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30
2016-09-12]
110035 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