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賢
微創清除術治療顱內血腫的臨床效果研究
李志賢
目的探討微創清除術治療顱內血腫的臨床效果及價值。方法50例顱內血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患者給予微創清除術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對比并分析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P<0.05)。結論對顱內血腫患者實施微創清除手術治療,效果顯著,患者康復速度快,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推廣和應用。
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
顱內血腫是一種常見的腦顱外傷繼發性病變,誘因較多,主要有情緒激動、身體過度疲憊、排便用力等[1],具有高并發率、高死亡率的特點,由于該病癥狀較重,如果沒有及時的治療,很容易導致殘疾或者死亡,嚴重威脅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增加家庭負擔[2]。本文以本院近期收治的顱內血腫患者為研究對象,并按照組別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觀察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了50例顱內血腫患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40~81歲,平均年齡(52.5±10.5)歲,高血壓病史4~24年,入院時間2~63 h。經檢查,這些患者無先天性疾病和其他嚴重疾病,符合顱內血腫的臨床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藥物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微創清除手術治療。
1.2.1 藥物治療 首先,采用靜脈給藥的方式,將120ml濃度為20%的甘露醇注入患者體內[3],每4小時一次。然后,待患者顱內降壓后,進行止血和吸氧處理,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確定吸氧時間。用藥過程中,醫護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防止出現并發癥或者其他不良發應,最大限度的保證手術治療效果。藥物治療的目的在于降低患者顱內壓力、調整血壓狀況、維持呼吸暢通,預防細菌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情況,防止出現腎臟功能衰竭,保證電解質的平衡,緩解病情狀況,防止血腫面積擴大。藥物治療屬于一種比較保守的治療方法,見效時間較長,醫護人員應保證充分的耐心,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緩解其心理上的壓力和緊張情緒,贏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1.2.2 微創清除術治療 治療前,應結合CT掃描影像判斷患者的顱內血腫情況,選擇鉆孔的最佳位置,防止因開顱切口設計失誤造成手術失敗。治療時首先,根據患者的CT掃描圖像確定顱內血腫的中心點,使用專業的穿刺針,將其固定在患者顱骨上,然后,將4ml生理鹽水注入患者血腫處,靜置4 h,觀察患者顱內血腫情況。對一些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可使用針形血腫粉碎器,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利用手動電力驅動,將粉碎針刺入患者顱骨內,到達血腫中心,使用注射器將暗血抽出。待患者顱內血壓穩定后,再給予其輔助藥物和護理,可使用冰鹽水或者肝素液沖洗患者顱內血腫處,待排出的清洗液澄清后,停止操作。鉆孔引流沖洗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動作輕柔,避免造成腦細胞和腦組織破裂和出血,同時,對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將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上述治療過程應分為3個步驟,1次/d,重復4~5次。微創清除手術后,醫護人員應該及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詳細觀察患者腦部CT影像,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有些患者患有顱內血腫的同時,還有一定程度的肝腎功能損傷癥狀,因此醫護人員應該慎用甘露醇脫水,避免加重患者的肝腎功能衰竭。同時醫護人員應該完善相關表格,注意保持干凈、衛生的病房環境,勤換被褥和床單,防止細菌病毒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保證手術治療效果。術后處理包括:①預防細菌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出現,避免出現并發癥;②控制血壓,減少顱內出血的可能;③注重實用支持療法,必要時可以切開患者氣管,采用鼻飼喂養;④進行高壓氧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死亡、再出血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并記錄兩組患者的療效,療效標準如下?;救夯颊呱窠浌δ苋睋p評分減少90%~100%,無病殘。顯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50%~89%,傷殘程度1~3級。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20%~49%。無效:神經功能缺損減少程度<20%??傆行?(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死亡率與再出血率 治療完成后,觀察組中有2例患者因個人體質原因死亡,4例患者有再出血癥狀,觀察組死亡率為8%,再出血率為16%;對照組有8例患者死亡,6例患者再出血,死亡率為32%,再出血率為24%。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再出血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癥發生率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中出現2例肺部感染,1例電解質紊亂、1例消化道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16%(4/25);對照組患者中出現5例肺部感染,2例電解質紊亂、1例消化道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并發癥發生率為36%(9/2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治療有效率觀察組患者中基本治愈5例,顯效13例,有效5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患者中基本治愈2例,顯效9例,有效8例,無效6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6%。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微創清除手術是一種新型的治療顱內血腫方法,其手術創口比較小,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快,安全性高,清除血塊的速度快,因此,本文重點探討了微創清除術的治療方法和效果,并通過與藥物治療的比較,得出了較為準確的結論和數據。顱內清除術具有優點如下:①安全快捷,受限制少,操作過程簡單,對腦血管和腦組織的損傷比較小。血腫穿刺針外徑小,醫生應該在操作過程中避開患者頭皮、腦膜、腦皮質等組織,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同時結合自身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最大限度的減小穿刺針造成的創傷面積。②治療徹底,不會發生感染或血管破裂等并發癥。微創清除手術將患者的顱內血腫塊搗碎并排除,同時使用了清洗劑對患者的顱腔進行了清理,能夠減少病癥復發的可能性,保證治療效果。③微創清除術能夠在血腫尚未凝固之前將其搗碎,有利于血塊排除,減少壓迫神經的情況,避免產生難以挽回的損失。④操作過程十分簡單,這一點和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相比優勢明顯,患者承受的病痛折磨較小,后期康復的速度快。老年人體質比較特殊,對抗細菌病毒的能力較差,且腎臟功能差,微創清除術能夠避免全身麻醉,這對老年患者老說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治療方法。老年人體質比較特殊,對抗細菌病毒的能力較差,且腎臟功能差,微創清除術能夠避免全身麻醉,這對老年患者老說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治療方法。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病情狀況基本相同。術后,采用微創清除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死亡率為8%,再出血率為16%,并發癥發生率為16%,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2%,優于使用藥物治療的對照組。
綜上所述,即對顱內血腫患者實施微創清除手術治療,效果顯著,患者康復速度快,滿意度、配合度高,值得推廣和應用。
[1]張俊,謝仁龍.顱內血腫微創穿刺清除術加亞低溫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中華全科醫學,2014,12(2):225-227.
[2]蘇彥果,袁發東,李建明,等.微創清除治療顱內血腫60例臨床分析.醫學綜述,2014,20(11):2068-2070.
[3]盧海.改良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腦出血的臨床研究.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8):189-1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40
2016-07-15]
136000 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