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路 楊增華 郭新玲
經膝關節鏡引導小切口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療效觀察
王玉路 楊增華 郭新玲
目的探討經膝關節鏡引導小切口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方法10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予以傳統切開內固定手術,觀察組行經膝關節鏡引導小切口內固定手術。比較兩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結果干預后,觀察組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92.0%)明顯優于對照組(72.0%)(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4.0%)低于對照組(18.0%)(P<0.05)。結論經膝關節鏡引導小切口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療效確切,有助于膝關節功能恢復,且術后并發癥較少。
膝關節鏡;小切口手術;脛骨平臺骨折
脛骨平臺骨折(FTP)在骨科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典型的關節內骨折,且常伴有關節軟骨或半月板的損傷[1,2]。目前臨床上治療脛骨平臺骨折以外科治療為主,傳統手術是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傳統手術創傷大,術后恢復慢[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經膝關節鏡引導小切口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間收治的10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39.64±11.49)歲。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7.57±10.0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予以傳統切開內固定術:患者取仰臥體位行腰麻,參照X線片及CT等臨床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切口,長約9~14cm,切開關節囊,沿著骨膜下剝離,使骨折斷端暴露,對患者關節腔內積血及斷端血痂進行清理,將骨折斷端復位,塌陷骨折則在4cm的遠處取一切口,由此向上頂托復位,植入同種異體骨,選擇合適的解剖鋼板鉆孔固定,并通過透視再次檢查骨折部位復原情況,無誤后縫合,術畢。
1.2.2 觀察組行經膝關節鏡引導小切口內固定手術:患者取仰臥位行腰麻,在膝部外側取1cm切口至關節腔,患者屈膝90°置入關節鏡,清理關節腔積血,檢查膝關節韌帶或半月板有無損傷,確認未損傷后檢查骨折處,探明塌陷及移位情況,清理血痂。之后在膝部外側取5cm切口,骨膜下剝離,在距平臺關節面4cm處取一切口,由此向上頂托復位,植入同種異體骨,使用關節鏡確認復位滿意后用克氏針經皮臨時固定,再予以合適的解剖鋼板固定,最后再次使用關節鏡查看關節面是否平整,鋼板螺釘是否正確,確認無誤后拔出克氏針,逐層縫合,術畢。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及并發癥。隨訪3個月通過膝關節評分表(HSS)[4]對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共計100分,>90分為優秀,75~90分為良好,<75分為差。優良率=(優秀+良好)/總例數×100%。并發癥包括傷口感染、創傷性關節炎、畸形愈合及膝關節僵直。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發生傷口感染1例,畸形愈合1例,對照組發生傷口感染3例、創傷性關節炎3例、畸形愈合2例及膝關節僵直1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4.0%)低于對照組(18.0%)(P<0.05)。見表1。
脛骨平臺骨折是由多種外傷造成的關節內骨折,一般以骨折部位疼痛及關節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5]。脛骨平臺骨折治療關鍵是骨折復位、恢復關節面的平整以及膝關節的力線,使患者可以最大程度的恢復關節功能,降低創傷性關節炎及傷口感染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6]。
外科手術已成為臨床上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首選治療方式,以往傳統的手術治療因關節內視野模糊而加大手術操作難度,關節面難以解剖對位,術后創口過大,恢復期較長,使該術式在發展中受到制約[7,8]。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經膝關節鏡引導小切口內固定手術在膝關節鏡下實施手術,操作視野更為清晰,能避免對其他正常組織的損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經膝關節鏡引導小切口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療效確切,患者后期恢復較快,且術后并發癥較少,值得臨床借鑒。
[1]張阿雷.關節囊外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中醫正骨,2016,28(1):54-56.
[2]陳有芬,沈曉震,葉劍平,等.降鈣素促進老年患者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鎖定鋼板治療后的功能恢復.浙江醫學,2016,38(6):389-392.
[3]陳硯平.關節鏡輔助治療脛骨平臺骨折并前交叉韌帶撕脫的效果觀察.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10(2):91-95.
[4]陶星光,潘福根,周凱華,等.臨時跨關節外固定支架固定聯合延期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6,18(4):312-317.
[5]韓二鵬,張雪.不同內固定方式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6,22(3):294-295.
[6]程輝光,張文韜,段寧,等.無痛管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鎮痛效果及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3):501-503.
[7]張先莉,王海翔.中西醫結合療法在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康復治療中的作用.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4):596-598.
[8]吳磊,魏更生,吳京亮,等.關節鏡輔助有限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6,44(7):76-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80
2016-09-14]
014010 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三科(王玉路楊增華),神經內科(郭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