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明
酮替芬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變應性咳嗽的臨床分析
呂明明
目的探討酮替芬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變應性咳嗽的臨床療效。方法82例變應性咳嗽患者,參照隨機抽簽方式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1例。治療組應用酮替芬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對照組口服復方甲氧那明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咳嗽癥狀消失時間以及治療前后咳嗽評分變化。結果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6%,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平均咳嗽癥狀消失時間為(4.1±1.3)d,對照組患者平均咳嗽癥狀消失時間為(6.3±2.0)d,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治療組患者平均咳嗽積分為(1.4±0.3)分,對照組患者平均咳嗽積分為(3.3±0.6)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酮替芬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變應性咳嗽的臨床療效確切、起效快,可作為變應性咳嗽患者理想用藥方案。
酮替芬;沙美特羅替卡松;變應性咳嗽;咳嗽癥狀消失時間
變應性咳嗽指的是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具備特應性因素,經糖皮質激素藥物、抗組胺藥物治療有效,然而不能確診為變應性鼻炎、哮喘等疾病范疇。變應性咳嗽大多是因感染病毒后遷延不愈,加上細菌感染、過敏性因素參與所致,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本研究為明確酮替芬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變應性咳嗽的臨床療效,將82例變應性咳嗽患者隨機分組,分別采取酮替芬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方案、復方甲氧那明治療,現將兩組用藥療效、咳嗽癥狀消失時間以及咳嗽評分變化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次研究的82例變應性咳嗽患者均為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其臨床檢查結果均與中華醫學會哮喘學組通過的變應性咳嗽臨床診斷標準[1]相符合,排除合并肝腎功能受損、參與本組研究前1個月應用過免疫抑制劑和有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精神病、嚴重高血壓、心臟病、肺結核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本組患者均在參與此次研究前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將患者參照隨機抽簽方式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1例。治療組中男21例,女20例;年齡24~69歲,平均年齡(37.1±10.7)歲;病程5周~2個月,平均病程(7.8±1.2)周。對照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37.3± 10.3)歲;病程6周~2個月,平均病程(7.8±1.6)周。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復方甲氧那明膠囊[第一三共制藥(上海)有限公司,規格:60粒/瓶;國藥準字H20141104]口服治療,2片/次,2次/d;治療組應用酮替芬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即取富馬酸酮替芬片(海南制藥廠有限公司制藥一廠;規格:1.38mg/60 s;國藥準字H20141023)口服治療,1mg/次,1次/d;同時取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 規格:50 μg/100 μg×60泡;批準文號H20150324)吸入治療,1吸/次,2次/d。兩組患者均堅持用藥6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變化以及復發情況,評估其臨床療效;記錄兩組患者咳嗽癥狀消失時間;參考咳嗽癥狀積分表[2],評估兩組患者用藥前、用藥后的病情變化。其中,日間、夜間無咳嗽分別為0分,日間偶有咳嗽、入睡時偶有咳嗽分別為1分,日間咳嗽頻繁并干擾日常生活、夜間輕度咳嗽病影響睡眠分別為2分,日間、夜間咳嗽頻繁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睡眠質量分別為3分。
1.4 療效判定標準[3]痊愈:患者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經1個月隨訪顯示無復發;顯效:患者咳嗽與咳痰等臨床癥狀消失,但經1個月隨訪后發現有復發;有效:患者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患者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痊愈29例,顯效8例,有效3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痊愈8例,顯效10例,有效13例,無效1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5.6%;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04,P<0.05)。
2.2 兩組患者咳嗽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者平均咳嗽癥狀消失時間為(4.1±1.3)d,對照組患者平均咳嗽癥狀消失時間為(6.3±2.0)d,兩組咳嗽癥狀消失時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906,P<0.05)。
2.3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的咳嗽積分變化比較 用藥前,治療組、對照組患者平均咳嗽積分分別為(4.9±0.7)、(4.8±0.8)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02,P>0.05);用藥后,治療組患者平均咳嗽積分為(1.4±0.3)分,對照組患者平均咳嗽積分為(3.3±0.6)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8.136,P<0.05)。
目前,臨床上對于變應性咳嗽致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部分醫學研究者認為其發病與多種因素相關,主要包括蘑菇芽孢、真菌、吸入螨蟲等過敏原,其可導致患者的咳嗽反射敏感性上升,然而無氣道高反應[2]。變應性咳嗽主要臨床表現是陣發性干咳、刺激性干咳、咳嗽,且往往伴發咽喉發癢等癥狀,嚴重影響其日常工作與生活。目前,大部分變應性咳嗽患者對于冷空氣、刺激性氣體等比較敏感,而患者多在開口說話時致病。變應性咳嗽病理特點是嗜酸性粒細胞性支氣管炎性病變,可見變應性咳嗽發病過程中有非特異性炎性反應參與。對于變應性咳嗽,臨床上應予以早期治療,以免患者因頻繁咳嗽進展成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當前,藥物治療為本病常規治療措施,其中復方甲氧那明作為馬來酸苯那敏、甲氧那明、那可丁以及氨茶堿的發放制劑,其是針對咳嗽發生的多個環節所制,是傳統臨床上用于哮喘治療的常用藥物,但在治療變應性咳嗽中效果一般。
酮替芬屬于臨床常用的變態性藥物之一,其在治療變應性咳嗽中作用如下:①組胺H1受體具有拮抗作用,與組胺結合屬于不可逆性,所以作用持久,抗過敏功效肯定;②酮替芬是一種細胞膜穩定劑,對于炎性介質釋放有抑制性作用;③對白三烯有抑制性作用。酮替芬不但可抑制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釋放慢反應物質、組胺等炎性反應介質,對嗜中性粒細胞也存在強效抑制性作用,在變應性咳嗽、變應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等疾病治療中效果肯定。沙美特羅替卡松是一種β2腎上腺受體激動劑,可產生12 h以上的支氣管擴張作用,對于人體吸入過敏原所致的速發反應、遲發反應有抑制性作用。酮替芬與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應用,可加強對過敏原快速反應的抑制性作用,同時增強抗炎效果,且有助于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增強用藥療效。本組研究結果提示,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咳嗽癥狀消失時間較短,用藥后的咳嗽積分少于對照組(P<0.05),充分證明了酮替芬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變應性咳嗽的突出療效。
綜上所述,變應性咳嗽患者應用酮替芬、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方案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解除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或避免其復發,起效快,值得推廣應用于臨床。
[1]王東安,孫潔民,楊碩,等.酮替芬聯合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療效觀察.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4):405-406.
[2]李艷春.酮替芬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變應性咳嗽的臨床效果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142-143.
[3]鄭蓉蓉,祁明浩.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聯合西替利嗪治療變應性鼻-鼻竇炎致成年人亞急性咳嗽56例臨床分析.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33):47-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88
2016-09-05]
110006 沈陽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