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芳
肝癌介入手術治療的配合及護理
李聰芳
目的探討肝癌介入手術中的護理及配合措施。方法129例肝癌患者, 其中101例行栓塞術聯合肝動脈灌注術, 9例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 19例實施肝動脈灌注化療術, 對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及其治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129例肝癌行介入治療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所有患者均順利出院, 復查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同術前相比均明顯下降, 腹部CT檢查顯示患者術后肝臟腫瘤同術前相比明顯縮小。所有患者術后均未發生嚴重并發癥。結論介入治療目前已成為肝癌的常用治療手段, 術前積極準備、術中密切配合和術后精心護理是保障介入治療順利進行及其效果理想發揮的關鍵。
肝癌;介入治療;護理配合
原發性肝癌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惡性腫瘤類型, 具有較高的致死率,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根治性切除術是治療肝癌的最有效措施, 但是由于部分原發性肝癌患者一經確診已發展為肝癌中晚期, 根治切除術無法順利實施。介入治療指的是將化療藥物送至腫瘤局部, 從而使得藥物直接對腫瘤細胞作用, 以增強治療效果的一種治療措施[2]。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手段, 肝癌介入治療對于臨床護理配合有著較高的要求。本次研究為探討肝癌介入手術中護理配合的實施方法及其效果, 隨機選取本院近年來收治的129例肝癌患者,并對其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9例肝癌患者, 男89例, 女40例, 年齡29~81歲, 平均年齡(54.3±7.2)歲。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核磁及CT掃描得到確診。其中101例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肝動脈灌注化療術, 19例行肝動脈灌注化療術, 9例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
1.2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Seldinger穿刺, 選取股動脈作為穿刺點, 對腸系膜上動脈和腹腔動脈進行造影, 對腫瘤血供情況進行觀察分析, 以掌握肝內外動脈情況、門靜脈癌栓情況和肝靜脈(門靜脈)—肝動脈分流情況。按照患者腫瘤的大小、肝功能損害程度和腫瘤血運情況進行化療藥物灌注, 然后再進行腫瘤動脈選擇進入和栓塞治療。選取絲裂霉素+碘化油注射液作為栓塞劑, 若患者存在動靜脈瘺則聯合吸收性明膠海綿實施栓塞。
1.3護理方法
1.3.1術前準備 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 向患者介紹介入手術的方法、目的及預期效果, 幫助患者緩解恐懼、焦慮心理。進入手術室前應叮囑患者盡量將尿液排盡, 術前進食少量的清淡流食, 并對患者會陰部和雙側腹股溝備皮情況、碘過敏試驗結果進行確認。
1.3.2術中配合及護理
1.3.2.1術中配合 ①與責任護士對患者的個人信息、住院號、手術部位、手術方式和腕帶進行確認, 并檢查術前患者是否進行地西泮肌內注射。信息核對完成后將患者送入導管室, 協助其在手術床上平臥。快速建立靜脈通路, 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持續監測。②將器械包和無菌敷料包打開,協助醫生進行無菌手術衣的穿戴, 并對術野皮膚進行消毒,同時將導絲、導管和局部麻醉藥物等一次性物品傳遞至手術臺。取20 mg苯海拉明+10 mg地塞米松進行肌內注射, 同時取10 mg甲氧氯普胺肌內注射。手術期間對手術進展進行密切觀察, 根據需要及時為術者傳遞無菌物品, 并適時配置栓塞劑和所需化療藥物, 配合醫生完善各項工作。
1.3.2.2術中觀察及護理 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面色、神志進行密切觀察, 認真記錄患者主訴。介入手術過程中患者多存在不自覺癥狀, 少數會出現腹上區脹痛反應、嘔吐、惡心表現, 此時應向患者耐心解釋, 避免患者出現過度焦慮或恐懼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若患者不良癥狀持續惡化且嘔吐癥狀明顯時, 應將其頭部向一側偏置以防嗆咳, 同時及時通知醫生。腹上區明顯脹痛者可遵醫囑進行對癥處理。術中進行血管造影時患者多會出現體內發熱感覺, 應向患者解釋此為造影正常反應。術中進行化療藥物推注時應注意對推注速度進行控制, 防止引起患者出現明顯不適。
1.3.2.3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時, 護理人員應對器械進行清點, 并協助醫生對穿刺點進行15 min加壓止血, 然后使用繃帶進行加壓包扎, 再實施動脈壓迫。最后由護理人員同醫生對患者的個人信息、手術部位、手術方式和腕帶進行核查,無誤后交由責任護士將患者轉送回病房。術后注意對患者足背部動脈搏動情況、上下肢顏色、皮溫進行觀察。術后給予患者易消化、營養、清淡食物, 多進食蔬菜和水果以避免便秘。同時叮囑患者盡量多飲水, 以促進造影劑和藥物的排泄,并避免藥物引起嚴重胃腸道不適癥狀。
129例肝癌行介入治療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所有患者均順利出院, 復查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同術前相比均明顯下降, 腹部CT檢查顯示患者術后肝臟腫瘤同術前相比明顯縮小。所有患者術后均未發生嚴重并發癥。
與傳統手術治療方案相比, 介入治療具有微創特性且其適應范圍廣、操作簡便, 具有較強的重復性, 是目前醫學界公認的肝癌非手術治療首選方案。但是肝癌患者多長期飽受疾病折磨, 對于癌癥存在嚴重的畏懼心理, 且由于化療藥物多會引起嘔吐、惡心等癥狀以及反復治療造成患者抵觸情緒的滋生均會對介入治療的開展造成影響[3]。因此必要的護理工作對于介入手術的順利開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研究指出, 肝癌患者對于介入治療的抵觸情緒主要來源于對自身病情的盲目恐懼和對介入治療的不了解, 因此術前合理的心理護理顯得十分必要[4]。本次研究中, 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 通過指導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病情及介入治療方式以有效緩解其緊張、恐懼情緒, 為手術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受到介入治療自身特點及肝癌病情特殊性的影響, 介入手術中, 護理人員不僅需對于介入治療中的各項操作熟練掌握, 還應具備豐富的護理經驗和臨床知識[5]。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及時準確的發現問題, 并進行對癥處理, 以保障介入治療的順利進行。同時, 由于原發性肝癌患者多存在門靜脈高壓、肝硬化等并發癥, 因此護理人員除應在手術過程中配合術者順利完成手術外, 在術后也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并發癥的防治, 防止患者病情惡化[6]。本次研究中:①術后對穿刺部位進行15 min壓迫止血, 并進行加壓包扎。需要注意的是, 術后應對患者足背部動脈搏動情況密切觀察,如有異常應及時查明原因并處理。研究過程中1例患者術后足背部動脈搏動不良, 將壓迫帶適當放松后恢復正常, 如未及時發現或持續時間過長, 極易引起下肢動脈發生缺血性血栓, 引起嚴重后果。②術后對患者的血壓、脈搏、體溫及呼吸情況進行密切觀察, 防止出現遲發型碘過敏。研究過程中1例患者在順利完成手術后于回房后2 h出現突發性呼吸困難和血壓升高, 經抗過敏、抗休克治療后患者病情逐漸穩定。本次研究中, 通過嚴謹的術中配合和合理的術后護理,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其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且術后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 表明合理的護理配合是肝癌介入治療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 介入治療目前已成為肝癌的常用治療手段,術前積極準備、術中密切配合和術后精心護理是保障介入治療順利進行及其效果理想發揮的關鍵。
[1]陳茂振, 錢亭, 尹化斌.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肝癌介入療效評估中的研究進展.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13, 19(10):793-795.
[2]呂靜, 楊緒俠.肝癌介入手術治療的配合及護理.全科護理.2011, 9(18):1621.
[3]邱國欽, 陳玉強.肝癌介入術后CT評價的應用現狀.臨床軍醫雜志, 2013(2):203-206.
[4]劉鵬, 王娜.肝癌介入術后低血糖反應患者的護理.實用醫藥雜志, 2013, 30(7):645-646.
[5]Mikelsaar AV, Sunter A, Mikelsaar R, et al.Epitope of titin A-band-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Tit1 5 H1.1 is highly conserved in several Fn3 domains of the titin molecule.Centriole staining in human, mouse and zebrafish cells.Cell Div, 2012, 7(1): 21.
[6]馬艷玲, 岳同云, 張景蘭, 等.肝癌介入術中不同屏氣方式對數字減影效果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5):566-5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216
2015-10-23]
457000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消化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