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
某院新生兒聽力篩查狀況分析
張永紅
目的探討某院新生兒聽力篩查狀況。方法回顧性分析100例新生兒資料, 分析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狀況。結果100例新生兒出生后經過聽力初篩, 通過85例, 通過率為85.0%;復篩通過95例, 通過率為95.0%, 經過確診, 未通過篩查的5例新生兒確診為聽力障礙。結論新生兒聽力篩查非常重要, 早期篩查能夠有效降低病發率, 提高新生兒聽力健康。
新生兒;聽力篩查;聽力健康
相關研究表明[1], 正常新生兒中出現雙側聽力異常的發病率在0.1%~0.3%, 其中重度聽力障礙疾病患兒發病率達0.1%。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 新生兒聽力篩查被廣泛應用于新生兒聽力檢查中。新生兒聽力篩查是通過簡捷有效的方法對新生兒實施聽力測試, 其具有簡便、快捷、無創傷的特點, 對于早期發現先天性聽力障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新生兒聽力篩查能夠及早發現新生兒聽力障礙疾病,及時給予相應治療措施, 能夠有效降低新生兒聽力障礙發病率。現回顧性分析某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產科出生的100例新生兒資料, 通過分析新生兒聽力篩查的資料, 探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狀況,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產科出生的100例新生兒資料, 所有新生兒的體重>2500 g, 孕周37~42周, 研究對象均為順產或者剖宮產分娩出的健康新生兒, 均無先天性的耳聾家族史、妊娠耳毒病史等。從篩查的時間分析, 新生兒在出生72 h后進行初篩;出生后1個月后進行復篩;未通過篩查的新生兒在3~6個月后進行醫學診斷、聽力學評估, 并及時記錄隨訪結果, 分析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狀況。
1.2篩查方法 100位新生兒均在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前提下接受聽力篩查, 新生兒篩查的儀器設備中, 最常用的就是瞬態聲誘發耳聲發射和畸變產物耳聲發射, 每個儀器對于技術參數的要求均不一樣[3]。本文的篩查儀器選擇TEOAE(瞬態聲誘發耳聲發射), 由經過培訓的產科護師或者兒科醫師進行初篩、復篩操作, 由耳鼻喉專科醫生完成診斷, 篩查環境選擇隔音效果好的獨立房間, 噪音<45 dB。篩查的主要方法:對新生兒耳道進行清潔, 新生兒保持安靜, 分別對兩耳進行測試, 放入探頭, 注意動作輕柔, 測試的頻率保持1~5 kHz,通過3個頻率的聲音反應為通過, 否則為未通過[4]。未通過篩查的新生兒在3~6個月后進行醫學診斷、聽力學評估、臨床干預, 并及時記錄隨訪結果。
100例新生兒出生后經過聽力初篩, 通過85例, 通過率為85.0%;復篩通過95例, 通過率為95.0%, 經過確診, 未通過篩查的5例新生兒確診為聽力障礙, 均根據患兒的病情給予臨床干預治療。
聽力損傷在先天性出生缺陷中較為常見, 為減少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 應該對新生兒進行及時有效干預, 盡量提高聽力障礙新生兒在語言、認知以及交往方面的能力。新生兒出現聽力障礙的因素和孕婦自身身體狀況、生產情況等有關,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新生兒的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善, 高膽紅素血癥異常患兒, 其游離膽紅素容易通過不成熟的血-腦屏障進入到腦脊液中, 與神經細胞突觸膜結合, 降低了神經元對神經沖動產生的反應性, 從而導致神經傳導出現異常;若新生兒出現窒息, 缺氧狀態對神經系統會產生損傷, 損傷其耳蝸、聽神經;早產、出生體重低的新生兒相對于健康兒的大腦發育來說, 不夠健全, 通常對于聲音刺激分析綜合力較差, 也會對聽覺、聽力篩查結果產生影響。相關報道, 新生兒軟骨部、骨部處的耳道發育不成熟也是造成聽力障礙的因素。因此, 通過簡捷、有效的方法給予新生兒聽力篩查, 能夠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提高新生兒聽力健康水平。
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率的影響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合理的篩查時間, 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的最佳時間應該是出生后72 h, 這樣能夠降低假陽性發生率。隨著篩查時間的延長, 耳道羊水、中耳積液、分泌物堵塞等干擾因素會逐漸減少, 提高篩查通過率;耳聲發射容易受到新生兒狀態、環境噪音、探頭位置等因素影響, 出現假陽性, 因此在新生兒聽力篩查過程中, 要保持安靜, 對耳道堵塞物要及時清理,在新生兒睡眠狀態下進行篩查。對于高危新生兒要加強篩查和監測, 根據新生兒聽力障礙的影響因素及時采取相應護理措施。針對3個月仍未通過篩查的新生兒, 建議家屬盡早接受腦干誘發電位檢查, 以利于確診和臨床干預。對于未通過篩查的新生兒家屬, 醫護人員應該做好解釋、安撫工作, 指導家屬通過科學的方法對新生兒進行早期聽力訓練。做好新生兒家屬宣教工作, 提高其對聽力篩查的意識和自覺性, 以此降低連續失訪率。
新生兒聽力篩查顯示陽性不一定代表存在聽力障礙, 篩查結果顯示陰性也不一定代表不存在聽力障礙, 只能作為聽力障礙高危人群或低危人群的一種表現[5]。在篩查前后應該跟家長說明聽力篩查的意義, 減少醫患糾紛發生率。
綜上所述, 明確新生兒聽力障礙影響因素, 規范篩查環境、篩查儀器以及篩查環境和技術要求, 能夠有效促進篩查質量指標, 及時有效篩查出可疑的聽力障礙患兒, 節約人力、物力等社會性資源。
[1]林開顏, 陳衛珊, 林明祥, 等.基層醫院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河北醫學, 2015, 21(8):1507-1510.
[2]張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干預效果探討.浙江臨床醫學, 2015, 17(3):493-494.
[3]樂瑋瓊, 王智楠, 陳平, 等.普通病房環境中TEOAE與DPOAE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對比研究.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9, 23(10):460-462.
[4]黃鉆娣, 凌琴音, 周軼.新生兒聽力篩查在新生兒聽力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中國當代醫藥, 2015, 22(14):94-96.
[5]李絢, 林志霞.新生兒聽力篩查分析及聽力損失的相關危險因素研究.廣州醫藥, 2015, 46(3):89-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227
2015-10-26]
435300 蘄春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