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雅
經皮腎鏡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臨床效果分析
劉冠雅
目的探討經皮腎鏡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75例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8例)與對照組(37例)。治療組患者給予經皮腎鏡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尿道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30 d結石清除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方面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比于經輸尿管取石術,經皮腎鏡取石術在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療效更好,且可明顯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機體的傷害,減少住院時間,在不考慮經濟條件的情況下,以首選經皮腎鏡取石術為宜。
經皮腎鏡取石術;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臨床療效
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是泌尿外科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研究指出,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機體代謝失常是其發病的重要因素[1]。傳統多采用體外沖擊碎石或藥物保守治療,但療效均不明顯。近幾年,微創技術在臨床的應用與發展,使得經皮腎鏡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結石受到臨床的廣泛關注。本組研究中,通過觀察經皮腎鏡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結石的臨床療效,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75例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54.1±7.4)歲。排除標準:嚴重泌尿系統感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腎嚴重畸形或腎積水;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患者全部經腹部X線片、靜脈腎盂造影 、B超等檢查確診,病程3個月~11年,平均病程(4.1±1.8)年。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8例)與對照組(3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療組患者給予經皮腎鏡治療,取截石位,連續硬膜外麻醉,患側位逆行插入輸尿管至結石部位,留置后改俯臥位,腰背后墊枕,呈拱狀。選擇穿刺點,定位后穿刺。穿刺成功能置入斑馬導絲,采用筋膜擴張器擴張,找到結石部位,采用氣壓彈道碎石機擊碎結石,夾出或沖洗結石,將其沖出。常規留置腎盂造瘺管及雙J管。對照組患者給予尿道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硬膜外麻醉,置入輸尿管鏡,找到結石位,采用氣道彈道碎石機擊碎結石,切除息肉,夾出碎石。操作過程中,保持適當灌注壓,常規留置雙J管。
1.3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手術情況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結石清除率 治療組患者術后30 d結石完全清除38例,清除率100.0%,對照組患者完全清除29例,清除率78.4%,兩組患者30 d結石清除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術后并發癥 治療組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5例,其中發熱3例,血尿1例,腰痛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3.2%;對照組發生術后并發癥5例,其中發熱2例,血尿1例,腰痛2例,并發癥發生率13.5%,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手術指征 治療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47.3±10.4)min,平均術中出血量(7.2±2.7)ml,平均住院時間(4.5±1.3)d,對照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48.1±10.7)min,平均術中出血量(8.5±2.8)ml,平均住院時間(5.1±1.5)d,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方面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是指被水腫的輸尿管黏膜或其息肉所包裹,難以移動的輸尿管結石癥狀[2]。近幾年,隨著微創技術在臨床上的不斷應用與發展,采用經皮腎鏡或經輸尿管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受到臨床的廣泛關注及應用,并取得較明顯的臨床療效。但是,臨床研究也指出,經輸尿管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梗阻近端輸尿管擴張時,結石易沖入腎內,或梗阻遠端的輸尿管迂曲成角或狹窄進,輸尿管鏡體接近結石困難,易導致取石困難[3],而經皮腎鏡取石術不會受到上述不利因素的影響,其適應證更為廣泛,在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具有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少、結石清除率高及并發癥少等優勢,目前受到臨床的廣泛關注。但也有臨床認為,由于經皮腎鏡取石術相對價格較貴,可根據患者自身病情情況、結石的具體位置、操作手法的熟練程度等,給予選擇性應用適應的治療方案[4]。
本組研究中,分別采用經皮腎鏡及經輸尿管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發現,治療組患者結石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相比于經輸尿管取石術,經皮腎鏡取石術在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療效更好,且可明顯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對患者機體的傷害,減少住院時間,因此在不考慮經濟條件的情況下,以首選經皮腎鏡取石術為宜。
[1]張炯,朗根強,章益峰,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臨床觀察.中國醫藥導報,2012,9(3):65-68.
[2]楊水法,章振保,潘東山,等.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與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療效的對比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4(36):4361-4363.
[3]吳建華.經皮腎穿刺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療效觀察.山東醫藥,2012,52(2):77-78.
[4]歐善際,劉祿成.微創經皮腎鏡和經輸尿管鏡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療效比較.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9-2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36
2015-09-09]
473000 河南省南陽醫專三附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