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詠詩 張清宇
超聲引導下穿刺術對巧克力囊腫的診治價值
鄧詠詩 張清宇
目的探討超聲引導下定位穿刺行囊液抽吸及注藥對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巧克力囊腫)診斷及治療的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57例在B超引導下行巧克力囊腫定位穿刺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57例患者術前術后診斷符合率為100.00%。隨訪1年,痛經緩解率達80.70%;術后1年總體復發率為29.82%,二次穿刺10例,三次穿刺4例。結論超聲引導下穿刺術對巧克力囊腫起到明確診斷及有效治療的作用,且具有技術容易掌握、安全可靠、不需麻醉、可重復性強、住院時間短、費用低等優勢,值得臨床推廣。
超聲引導;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穿刺術
介入性超聲技術通常指的是在B超引導下對病變進行定位穿刺達到診治疾病的目的,或在B超監護進行手術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在婦產科,介入性超聲常用于巧克力囊腫的診斷及治療,即在超聲引導下經陰道或腹部對巧克力囊腫進行抽吸及注藥,達到明確診斷、減輕和控制痛經、預防和減少復發的治療目的。本文對2014年1~12月在廣州市越秀區婦幼保健院住院,在B超引導下行巧克力囊腫定位穿刺術治療的5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12月在越秀區婦幼保健院婦科住院治療且根據臨床癥狀、超聲及實驗室檢查等擬診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患者57例,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選擇在B超引導下經陰道或腹部對巧克力囊腫進行抽吸及注藥治療。患者年齡最小17歲,最大46歲,平均年齡38.6歲。其中單側巧克力囊腫29例,雙側囊腫28例。術前結合病史、B超檢查結果、腫瘤標志物糖類抗原125(CA125)、抗子宮內膜抗體等排除禁忌證[1]:即疑為卵巢惡性腫物,有明確手術指征者。
1.2術前準備
1.2.1儀器物品 實時超聲診斷儀、器械穿刺引導架、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針、延長管、穿刺包、碘伏(皮膚及黏膜消毒液)、囊腔沖洗液(生理鹽水、2%利多卡因、無水乙醇)。
1.2.2患者準備 門診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尿常規、白帶常規、肝腎功能、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富血小板血漿(PRP)、腫瘤標志物CA125等,詢問有否酒精過敏史,簽署知情同意書。入院當天安排穿刺術。
1.3操作方法 因囊液多稠厚,使用16~18G穿刺針穿刺,首選經陰道穿刺。
1.3.1經陰道穿刺 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外陰、陰道,鋪無菌孔巾,放置無菌陰道超聲探頭于陰道,盆腔囊腫定位于穿刺引導線上,快速穿刺進入囊腫中心,抽吸出囊液,以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至澄清,注入2%利多卡因,以無水酒精凝固囊壁后抽出,快速拔出穿刺針,壓迫針眼止血。
1.3.2經腹穿刺 無性生活者或囊腫位置較高者選擇經腹穿刺。取膀胱平臥位,常規消毒腹部穿刺手術野皮膚,鋪無菌孔巾,以1%利多卡因于穿刺點腹壁注射,放置無菌超聲探頭于腹部,之后步驟同陰道穿刺。
1.4囊液處理 肉眼觀察抽出的囊液,初步判斷是否與術前診斷一致;囊液常規送檢:行脫落細胞檢查及CA125檢測。
1.5術后處理及隨訪
1.5.1術后處理 術后觀察疼痛、出血、感染等無異常1 d出院。按照常規給予孕三烯酮口服治療6個月,預防復發。
1.5.2隨訪 術后1、3、6、12個月各復診1次,或電話隨訪,了解痛經緩解情況,根據B超及血清CA125的變化判斷巧克力囊腫復發情況。
57例患者術前術后診斷符合率為100.00%。術后隨訪1年:痛經消失11例,明顯減輕23例,有所減輕12例,痛經總緩解率達80.70%。術后1個月16例囊腫消失,38例明顯縮小,3例無變化;術后3個月13例囊腫消失,39例明顯縮小,無變化或增大5例均行二次穿刺;術后6個月13例囊腫消失,40例囊腫明顯縮小,無變化或增大4例,行二次穿刺、三次穿刺各2例;術后1年11例囊腫消失,41例囊腫明顯縮小,增大5例中3例行二次穿刺、2例三次穿刺;1年總體復發率為29.82%,二次穿刺10例,三次穿刺4例。
3.1B超引導下穿刺術對巧克力囊腫診斷的價值 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子宮內膜以外部位時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簡稱內異癥(endometriosis ,EMT),分內在性和外在性異位癥,目前病因不明。巧克力囊腫為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常發生在卵巢,是由于侵犯了卵巢皮質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組織隨月經反復周期性出血而形成的單個或多個囊腫[2],為最常見的卵巢非贅生性囊腫。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育齡期為高發年齡,76%發生在25~45歲,為雌激素依賴性疾病。其典型的癥狀是繼發性、進行性痛經,典型的盆腔內異癥體征是盆腔觸痛結節、附件囊性包塊。陰道或腹部B超檢查是診斷巧克力囊腫的重要方法,其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96%;B超可以確定囊腫的位置、大小、形態,其聲像表現圓形或橢圓形,囊壁厚而粗糙,囊內有細小的絮狀光點,但囊腫回聲圖像無特異性,不能單純依靠B超圖像確診;目前腹腔鏡檢查是診斷巧克力囊腫的最佳方法[3];本文選擇適合的擬診病例,采用B超引導下經陰道或腹部對巧克力囊腫進行抽吸,抽出的囊液經肉眼觀察性狀,初步判斷是否與術前診斷一致,囊液常規送檢:行脫落細胞檢查及CA125檢測以確診,本組病例診斷符合率為100.00%,達到采用腹腔鏡檢查診斷巧克力囊腫的準確性,具有不需麻醉、可重復性強、住院時間短、費用低等優勢,但操作比腹腔鏡簡單易學,醫生培訓周期短,特別適合在基層醫院開展。
3.2B超引導下穿刺術對巧克力囊腫治療的價值 巧克力囊腫治療的根本目的是縮減和去除病灶、減輕或控制疼痛、預防和減少復發等。治療方法有:期待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適用于藥物治療后癥狀不緩解、局部病變加劇或生育功能未能恢復、有較大的巧克力囊腫迫切希望生育者。腹腔鏡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方法,然而由于月經期巧克力囊腫內壓力增大至囊腫容易反復破裂,形成盆腔粘連,因此巧克力囊腫形態學上呈良性表現,但是在臨床行為學上具有類似惡性腫瘤的特點:如種植、侵襲、遠處轉移等。巧克力囊腫的上述特征導致病灶在手術中很難徹底清除干凈。據報道保留生育功能的巧克力囊腫剔除術,術后復發率高達40%;根據病例數、疾病嚴重的程度、治療方法的不同、隨訪時間的長短等總體復發率為11%~67%。本文選擇適合的病例在B超引導下經陰道或腹部對巧克力囊腫進行抽吸及注藥治療,治療后1年內痛經緩解率達80.70%,巧克力囊腫復發率為29.82%與其他治療方法相當。該治療可重復,可以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安全可靠,醫生及患者均易于接受。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穿刺術對巧克力囊腫起到明確診斷及有效的治療作用,且具有技術容易掌握、安全可靠、不需麻醉、可重復性強、住院時間短、費用低等優勢,值得在臨床推廣。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1330-1379.
[2]招小麗.臨床婦產科超聲診斷學.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 52-56.
[3]謝杏,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68-2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70
2015-11-10]
510403 廣州中醫藥大學(鄧詠詩);廣州市越秀區婦幼保健院(張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