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早期護理干預對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功能康復的影響
王飛
目的研究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用早期護理干預的康復效果。方法9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采取早期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結果觀察組預后優良率為68.8%,顯著優于對照組的43.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用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改良預后,降低并發癥的出現幾率,加快恢復患者的腦功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重型顱腦損傷;預后功能康復;早期護理干預
顱腦受損患者多是因工傷、暴力或交通事故等意外突然造成患者腦部受損,患者病情嚴重、死殘率較高,受傷后會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心理精神、運動感覺和語言等方面的功能障礙,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給患者及家庭帶來了負擔與壓力[1]。近幾年來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存活幾率得到提高,選擇2013年9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48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9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17~64歲,平均年齡(43.0±7.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39.5±6.2)歲。兩組患者性別和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采取早期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早期飲食護理:豐富的胃腸道營養可以提高胃腸道供血、改變意識與提升體質,患者在昏迷早期時,護理人員需要教導患者家屬借助鼻飼供給營養的流質飲食,依據患者的消化狀況少量多餐,一直到患者可以主動進食,加快患者的肢體康復。②早期肢體護理: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一直昏迷或者沒有意識,在昏迷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肢體實施按摩和揉捏,防止關節攣縮畸形和水腫,確保患者肢體擺放于功能最好的體位,按摩之后進行每個關節被動運動,并且定期對患者肢體采取翻身、仰臥、移動以及坐臥等活動,預防肺炎、骨化性肌炎和褥瘡等并發癥的出現。③早期心理護理:患者常由于肢體功能的障礙與表達能力的不足,心理上無法接受突然的改變與創傷,經常會出現焦躁、抑郁和傷心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家屬聯合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預與情感支持,鼓勵患者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樹立堅強的信心。④功能康復護理: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及早實施肢體功能的訓練,例如床上活動、站立、轉移和行走等,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經常與患者溝通、交談、讀報和講故事,幫助患者進行記憶和注意力等思維訓練,加快認知功能的復原;幫助患者進行換衣和進餐等訓練,提高患者在不同環境中的獨立與適應能力,增強日常生活能力。⑤早期蘇醒護理:進行早期蘇醒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在昏迷時期護理人員教導家屬經過不斷呼喚患者的姓名或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實施聲音刺激,還可以經過按摩或者針灸實施皮膚的刺激,或者借助高壓氧治療加快受損腦組織的恢復,促使患者早日蘇醒[2]。
1.3療效判定標準 應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級標準[3]來評價患者預后狀況。死亡是Ⅰ級,植物生存是Ⅱ級,重殘是Ⅲ級,中度殘廢是Ⅳ級,無殘或者輕殘是Ⅴ級。Ⅳ級或者Ⅴ級通過預后量表(GOS)評估為預后良好,其他均是預后不良。優良率=無殘或輕殘率+中度輕殘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無殘或輕殘的31.3%(15/48),中度輕殘12.5%(6/48);植物生存18.8%(9/48),重殘22.9%(11/48),死亡率14.6%(7/48)。觀察組患者無殘或輕殘的47.9%(23/48),中度輕殘20.8%(10/48);植物生存10.4%(5/48),重殘16.7%(8/48),死亡率4.2%(2/48)。觀察組預后優良率為68.8%,顯著優于對照組的4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型顱腦受損有較高的致殘率,患者能早日生活自理、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已成為患者與家庭的首要需求,也成為全社會最關注的問題[4]。康復醫學認為,大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功能重新組合的能力,當顱腦出現損傷需治療時還需進行早期護理。實踐表明,重型顱腦損傷后恢復的速度、是否致殘或致死和早期護理與功能訓練密切相關。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神經功能出現損傷后,進行早期康復訓練能夠促進一部分神經元再次生長,讓中樞神經功能恢復正常功能。成功的早期護理干預,特別是對于恢復肌體運動功能、減輕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畸形等方面是無任何藥物能夠替代的[5]。
本次研究中,選擇9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患者生命特征穩定后開始從心理、功能康復、肢體和飲食等方面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結果數據顯示,觀察組預后優良率為68.8%,顯著優于對照組的43.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早期護理干預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功能康復中應用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用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改良預后,降低并發癥的出現幾率,可以加快恢復患者的腦功能,值得臨床的推廣使用。
[1]張益民.早期機械通氣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中國當代醫藥,2015,22(4):35-37.
[2]胡學安,胡世頡,李兵,等.強化胰島素治療重型顱腦損傷伴高血糖的療效觀察.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5,10(1):23-25.
[3]梁菡.重型顱腦損傷行氣管切開術患者的護理體會.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2014,7(4):59-60.
[4]袁杰,霍春芬.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患者預后現狀和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3-6.
[5]徐春燕.早期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預后效果分析及探討.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3,30(5):606-60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197
2015-11-04]
473000 南陽醫專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