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向君 孟欣榮 王金柱
經皮腎鏡取石術后護理體會
寧向君 孟欣榮 王金柱
目的探討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治療效果及預防、處理并發癥的護理方法。方法選取30例腎結石患者,對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26例恢復良好,2例術后腎臟出血,1例出現高熱,1例出現腎周積水,經過精心的護理,并發癥得到有效的控制,護理質量高。結論術后精心、充分、及時的護理,是提高微創經皮腎鏡治療腎結石取得滿意療效的重要環節,可以預防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
經皮腎鏡取石術;并發癥;護理
腎結石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微創技術的應用是腎結石治療的新發展,目前經皮腎鏡碎石術是治療腎結石的主要方法,具有損傷小、適應證廣、并發癥少、住院周期短等臨床特點,是泌尿外科治療上尿路結石的首選方法之一[1]。2013年1月~2015年3月,本科應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30例腎結石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30例腎結石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34~66歲,左腎結石12例,右腎結石14例,輸尿管上段結石4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術后留置腎造瘺管、雙J管及導尿管。
1.2術后護理
1.2.1基礎護理 術后常規給予心電監護、低流量吸氧。絕對臥床72 h,注意患者腰腹部有無腫脹、導尿管及腎造瘺管引流情況。術后6 h如患者無腹脹可進流質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量≥2000 ml,適量食含粗纖維的新鮮蔬菜及水果,過渡到正常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1.2.2各種引流管的觀察與護理
1.2.2.1腎造瘺管護理 ①妥善固定,避免牽拉,防止脫落,臥床休息或下床活動時引流袋位置均不得高于造瘺口平面,防止管腔受壓或引流液逆流。②觀察引流液的色、量、性質并記錄。③腎造瘺管一般留置3~5 d,以達到止血目的[2]。如患者尿液顏色紅,可夾閉腎造瘺管觀察1~2 d,再次開放后如尿液轉清亮,患者無發熱、腎區脹痛、滲尿等即可拔除腎造瘺管。④保持腎造瘺口敷料干燥清潔。拔除腎造瘺管后造瘺口若滲液較多,囑患者健側臥位,避免憋尿。必要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
1.2.2.2雙“J”管的護理 放置雙“J”管主要起引流作用,但也容易出現并發癥,如膀胱刺激、出血等[3],因此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改變體位,減輕活動。
1.2.2.3尿管護理 妥善固定并保持通暢,避免打折扭曲。觀察尿液的顏色、量。尿道口護理2次/d,保持會陰部清潔。隔日更換引流袋,引流袋擺放位置應低于膀胱水平,預防逆行感染。
1.2.3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1.2.3.1出血 出血是經皮腎鏡取石術最常見并發癥之一。輕微出血或血尿是引流管和支架管刺激或手術碎石損傷黏膜所致;出血多時應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變化情況。根據出血量、血紅蛋白基礎值、是否存在合并癥等情況及時予輸血治療。保持尿管通暢。囑患者絕對臥床,避免腹壓變化過大,予止血藥物配合腎造瘺管夾閉,大部分患者經過以上處理即可有效控制出血。本組術后2例出血患者經夾閉造瘺管及遵醫囑使用止血藥物后緩解。
1.2.3.2感染 多為尿路逆行感染、細菌入侵、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引起。短期發展為嚴重膿毒癥及休克[4]。一旦發現生命體征異常應予以高度重視[5]。
1.2.3.3腎周積水 腎周積水多為腎造瘺管及尿管引流不暢或由于腎造瘺與皮膚間隙過大所致。術后要保持腎造瘺管引流通暢,觀察腎周圍有無腫脹,敷料有無滲濕、患者有無腰部脹痛等癥狀。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本組患者有2例術后腎臟出血,給予止血藥物,夾閉腎造瘺管出血停止;1例出現高熱,行腎造瘺管引流液和尿培養后,選用敏感抗生素,對癥治療后好轉;1例出現腎周積水,嚴密觀察,腎周積水未合并感染,3 d后腎周積水逐漸吸收;余26例均順利恢復。
經皮腎鏡取石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但術后常有并發癥發生,術后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局部體征,臥床休息,做好各引流管的護理。早期發現并發癥并及時處理是保證患者康復的重要措施。
[1]吳階平.吳階平泌尿外科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855-856.
[2]張燕,任墨櫻.經皮腎鏡氣碎石術后引流管的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523-1524.
[3]儲開云,陳進,羅玉根.雙“J”管留置術后并發癥及處理.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5):2398-2399.
[4]向松濤,王樹聲,甘澍,等.經皮腎鏡取石術后尿膿毒癥休克的診治特點分析.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0,31(8):521-523.
[5]張麗萍,文艷,方莉萍.經皮腎鏡取石術后尿膿毒癥休克的觀察與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279-28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200
2015-11-04]
462300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外二科
寧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