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中藥調劑的幾點體會
王歡
根據臨床實踐經驗,總結幾類中藥調劑中易混飲片類型,并指出其鑒別方法,旨在為臨床相關領域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中藥調劑;易混飲片;鑒別
中藥調劑中常會出現易混淆的飲片,給臨床診療活動帶來較大麻煩。根據中藥調劑的藥用部位、加工炮制工藝,對容易造成混淆的飲片進行鑒別,進而提高中藥調劑中易混飲片的鑒別能力,為臨床診斷提供科學的依據。現報告如下。
1.1紅藥子與何首烏 紅藥子形狀為團塊型,飲片呈不規則狀,顏色由紫褐色逐漸向深紅色轉變,髓部出現異常形狀的維管束,且斷面無云錦狀花紋。何首烏塊根比較干燥,斷面顏色為淺棕色,且形成云錦狀的花紋形狀,中央部分則出現層環,比紅藥子淺,皮部通常會排列一定異常形狀的維管束[1]。
1.2山藥與天花粉 山藥、天花粉均為圓形的切片,且色澤較為潔白光亮。其中,天花粉類似圓形的薄片,顏色比較接近白色,靠近邊緣的位置則分布淡黃色的孔狀導管,且主要排列方式為放射狀,味道微苦。山藥類似圓形的薄片,顏色較天花粉更接近白色,具有較強的粉性,用指甲劃刻后易出細粉狀物質,味道微酸,咀嚼時有粘滯感。
1.3人參與商陸 人參屬于五加科植物,其斷面層環處位置主要為棕黃色,在飲片的皮部可觀察到點狀樹脂道分布,顏色為黃棕色,主要形狀為放射狀的裂隙,氣味微香,但香氣比較特異,味甘。商陸則為商陸科植物,其飲片由商陸干燥根制成。商陸飲片的橫切面會出現同心型環狀紋理,紋理不僅數量較多,且凹凸不平。商陸的縱切片多為不規則的長方形,形態卷曲,質地堅硬,很難折斷。同時,商陸味比較甘淡,長時間咀嚼可導致舌麻。
2.1川木通與關木通 川木通屬于毛茛科植物,藤莖干燥,且在其表面可殘余一定的皮部,這部分皮部比較容易撕裂。皮部顏色為黃棕色,與關木通相比,顏色更深。川木通木部導管孔通常會被分隔成為若干束向條,飲片中心位置往往存在類似黃棕色、白色的髓,偶見空腔川木通。關木通藤莖干燥,表面為淺棕黃色或灰黃色,可見殘余栓皮,同時橫切面的皮部比較窄淺,木部清晰可見排列比較整齊的導管小孔,導管孔通常為白色射線,線條之間呈交叉狀,將橫切面分隔成為蜘蛛網狀[2]。關木通髓部不夠顯著,對殘余粗皮進行摩擦時,可出現類似樟腦丸的臭氣味道。
2.2雞血藤與大血藤 雞血藤屬于豆科植物,是密花豆的藤莖,表面干燥且呈現灰棕色。當雞血藤栓皮脫落后,脫落位置通常為紅褐色,其斷面木部呈現淡紅色。木部導管孔的排列狀況比較不規則,在其皮部的內側可出現樹脂狀分泌物質,分泌物為黑棕色或紅褐色。分泌物可與木部相間排列出半圓形狀的環狀。雞血藤髓部向一側偏斜,其斷面往往呈現裂片狀,裂片不規則、不整齊。大血藤則屬于木通科植物,其藤莖也比較干燥,表面顏色主要為棕色或灰棕色。當大血藤栓皮脫落后,可露出內皮,內皮顏色主要為紅棕色。大血藤斷面比較平整,皮部則為紅棕色、環狀,通常會有六處逐漸嵌入木質的內部。木質位置呈現黃白色,能夠在其表面清晰看見導管小孔,這些導管小孔被紅棕色的射線逐漸隔開,因此可見放射狀的花紋。同時,在大血藤中央,髓部主要為紅棕色,質量較輕,但是質地堅硬。
3.1五加皮與香加皮 五加皮屬于五加科細柱類植物,制成飲片后根皮為干燥狀物質,整個飲片形狀類似卷筒(不規則)。五加皮外表面清晰可見橫向的皮孔,質地比較輕,因此易發生折斷。折斷后,其斷面比較平坦,在凸透鏡放大作用下,能夠看見樹脂道,顏色為淡黃棕色[3]。與五加皮相比,香加皮比較厚,飲片形狀類似多卷筒,部分呈槽狀表現。香加皮的栓皮易發生脫落,脫落過程中主要為片狀整體脫落。香加皮質地疏脆,比較容易發生折斷,折斷后斷面非常不整齊。同時,香加皮香氣比較濃厚,且有毒,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要和五加皮進行準確區分,避免用藥不準確現象。
3.2白鮮皮與牡丹皮 白鮮皮和牡丹皮的飲片均為圓形、片狀,兩者表面均接近白色。其中,白鮮皮屬于蕓香科植物,飲片由干燥的根皮制作而成。白鮮皮飲片為筒狀薄片,其外表面為淡淡的灰黃色,部分飲片為灰白色,外表面可見細縱紋,此片質地脆,易折斷,折斷后會產生粉層狀物質,同時,斷面不平,若輕輕剝去外層結構,可發現小小的亮點。白鮮皮氣味與羊膻氣接近,味道微苦。牡丹皮為毛茛科植物,飲片由干燥的根皮制作而成。牡丹皮飲片為筒狀薄片,表面存在較多的縱剖向裂縫,且裂縫方向主要為向內,部分裂縫可張開。牡丹皮外表面主要顏色為淡粉色、白色,部分飲片為淡紅棕色。而牡丹皮的內表面則為淡棕色,肉眼即可發現細縱紋理,內表面有小結晶物質,主要顏色為白色。牡丹皮質地硬脆,其斷面通常是比較平坦的,自身發出的香氣比較特殊,味道微苦且澀。
綜上所述,中藥調劑中的飲片種類繁多,很難進行有效區分,易出現混淆,給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帶來一定威脅。同時,各地區飲片用藥習慣不盡相同,很難進行準確掌握。為此,廣大中醫藥工作者要充分提高自身的鑒別能力,為診療及用藥安全提供科學保障。
[1]鄭東,蘇志堅,褚思娟.幾種易混淆中藥飲片的經驗鑒別.海峽藥學,2015,11(9):38-40.
[2]朱月健.中藥調劑中易混淆中藥飲片鑒別方法分析研究.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4(25):140-141.
[3]翟華強,王燕平,金世元,等.中藥調劑關鍵技術體系構建思考.中國中藥雜志,2012,34(16):2487-24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207
2015-11-02]
110024 沈陽市鐵西區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