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洋
凝血試驗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及臨床應用分析
郭雪洋
對凝血試驗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從而能夠保證臨床的正確應用。本文從標本的來源、采集及處理、護理人員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
凝血試驗;檢驗結果;影響因素;臨床應用;分析
現階段臨床上,止血以及血栓檢驗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病、高脂血癥、心胸外科手術治療等領域,研究、診斷、治療方面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1]。相對于其他檢驗項目,凝血試驗存在一定的差異,具有特定影響因素,在一些因素將啟動因子激活后,便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會導致檢測結果出現極大誤差。本文從標本的來源、采集及處理、護理人員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現報告如下。
1.1患者知情 研究過程中在對所有的樣本進行信息采集之前,相關的醫護人員必須保證與患者進行耐心、細致、全面的溝通和交流,使凝血試驗研究的具體目的、相關收費標準、樣本的采集方法等信息能夠被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從而保證每例患者對項目均能夠知情且同意,在緩解醫患關系中十分有利,且能夠有效提高檢驗質量[2]。
1.2樣本的采集 在質控時,重要且關鍵的環節為對研究的樣本進行采集并做好準備工作,患者年齡、性別、床號、樣本采集時間等是必須進行詳細記錄的幾項基本內容。同時,應撫慰患者的情緒,使緊張等不良情緒都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緩解,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兩種物質在研究對象的體內得到充分的激活,最終達到對檢測結果產生干擾的效果。需要注意,研究樣本的采集必須保證在患者晨起空腹狀態下進行,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餐后血液中的乳糜微粒會對測定結果產生干擾[3]。此外,橘子中所含有的枸櫞酸鹽、茶葉中所含有的茶多酚、海帶中的藻酸雙酯鈉等,均會導致凝血的時間明顯延長。青霉素類藥物的大劑量應用,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水平會明顯加大,因此在必須禁食的時候一定要監督患者絕對禁食,并說明原因,爭取患者家屬的支持,同時,還應該進一步做好服藥的記錄工作,向醫師進行如實的陳述,保證樣本合格。在樣本采集時,壓脈帶要松緊適度,壓迫的時間要適中,若是壓迫時間過長或壓力過大,則會造成局部的血液發生明顯的濃縮,內皮細胞也會由于該因素的影響,進一步釋放出大量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使纖溶生物活性明顯增強,最終對凝血試驗的研究結果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4,5]。
1.3樣本的處理與保存 在樣本采集工作全部完成后,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樣本實施血漿分離處理工作,這一過程主要通過離心分離處理,這一環節為標本處理的關鍵,盡量將血漿中的血小板予以徹底的去除,實現減少或是避免,因血小板的實際數量、生理功能都會對試驗研究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影響[6]。在對樣本實施離心分離處理之后展開試驗,樣本放置的時間應該盡可能短,防止由于血漿的pH值水平異常升高,對研究結果產生干擾。多數情況下,樣本在室溫下2 h內完成各項相關檢驗工作,如果樣本的保存條件能夠維持在2~8℃,則應該在樣本采集和離心處理之后的4 h內完成所有的檢驗項目,如果是樣本的保存條件能夠維持在-20℃,則應該在樣本采集和離心處理之后2周內完成各項檢驗工作,樣本需要在低溫狀態下進行保存,在37℃恒溫狀態下進行解凍處理之后,再展開其他各項檢驗,從而有效避免對凝血因子造成不必要的消耗及對檢測的結果造成的不利影響[7]。
2.1試劑的質量為保證檢驗結果可靠的先決條件 在應用試劑的過程中,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避免試劑瓶蓋錯蓋、一個吸管或移液管操作、試劑標本交叉污染[8]。
2.2抗凝劑的選擇將會對檢測結果產生直接影響 0.019 mol/l的枸櫞酸鈉為國際血栓與止血委員會(ICTH)、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抗凝劑。經真空靜脈采血管進行血液標本采集時,抗凝劑多選擇109 mmol/l枸櫞酸鈉,1.8 ml血液標本需抗凝劑0.2 ml,與血液標本比例為1∶9。靜脈血采集量偏大、偏小均會導致APTT和PT檢驗的縮短、延長,最終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9]。抗凝劑單純對血漿產生作用,在紅細胞增多或貧血化濁中,血液中血漿量發生巨大改變,在血漿中抗凝劑絕對量也隨之發生變化,最終對試驗結果造成干擾[10]。
綜上所述,質量為檢驗結果的生命,在臨床檢驗工作中,應強化相關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明確凝血試驗重要性,保證各環節質量,妥善保管試劑,為臨床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
[1]徐思莉.影響凝血試驗結果的常規因素探析.中國醫藥指南,2013,16(24):610-611.
[2]任俏梅.分析前因素對凝血酶原時間的影響.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1(1):43-44.
[3]張靜.在凝血酶原時間測定時溫度和時間的影響因素.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32(32):217.
[4]孫磊.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的問題.中國醫藥指南,2013,11(5):1262-1264.
[5]李曉梅,田薇薇,田敏麗,等.凝血酶原時間及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在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檢測價值.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16(10):1109-1110.
[6]伍玉容,李朝金,張麗,等.腦血管病患者血漿PT、APTT、Fg變化及其臨床意義.中國實用醫藥,2011,6(21):35-36.
[7]許慧.標本離心時間對凝血酶原時間(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的影響.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6(16): 235.
[8]李慧敏.200例足月妊娠婦女凝血功能的結果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10,17(16):53-54.
[9]張力,賀帥.月經周期凝血功能的臨床觀察.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22(3):67-68.
[10]韓杰,李春華.大量輸血對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影響.北京醫學,2011,11(10):860-8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216
2015-11-18]
450000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東區分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