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杰
美沙拉嗪輔助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評價
宋紅杰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輔助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方法5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按照抽簽隨機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美沙拉嗪輔助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8.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后,顯效20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00%。對照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后,顯效13例、有效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60.00%。觀察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0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美沙拉嗪輔助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
美沙拉嗪;潰瘍性結腸炎;療效
潰瘍性結腸炎為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癥,病變位置主要在人體黏膜層與結腸黏膜下層,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廣泛出血、水腫、糜爛、潰瘍等,一般會累及患者直腸和乙狀結腸,若病變嚴重者可發生穿孔現象,因此,目前積極治療該疾病為首要目的[1,2]。因此,本院選取5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分別實施常規方式治療和美沙拉嗪輔助治療,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50例,按照抽簽隨機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患者均經纖維結腸鏡檢查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排除腫瘤、腸梗阻、肝腎功能不全患者。觀察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50~60歲,平均年齡(55.21±3.14)歲。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51~60歲,平均年齡(56.33±3.2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常規方式治療,告知患者臥床休息,給予患者采用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觀察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常規治療方式同對照組,再采用美沙拉嗪輔助治療(葵花藥業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48),若患者在急性期,4次/d、1 g/次,若患者在慢性期,3次/d、0.5 g/次。兩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同時治療3周,并詳細記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后的各項指標。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兩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后,臨床體征和癥狀完全消失,經纖維結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結腸黏膜病理現象消失。有效: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后,臨床體征和癥狀有效緩解,經纖維結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結腸黏膜糜爛、充血情況得到改善;無效: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后,臨床體征和癥狀無任何變化,經纖維結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結腸黏膜糜爛、充血情況進一步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出現惡心1例、胃部不適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對照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出現惡心2例、胃部不適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00%。觀察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后,顯效20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00%。對照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后,顯效13例、有效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60.00%。觀察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00%,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潰瘍性結腸炎為臨床上常見且多發的疾病,近年來,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該疾病發病機制主要與精神因素、感染因素、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多項研究表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腸黏膜出現異常現象,是由于體內黏液糖蛋白發生變化,影響黏膜的完整性而導致。臨床上常采用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治療,但是由于治療效果不顯著,因此,為了提高治療效果[3,4],本研究中對本院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分別采用常規方式治療和美沙拉嗪輔助治療。
美沙拉嗪也可以稱為5-氨基水楊酸,通過作用于患者腸道炎癥黏膜,抑制炎癥介質白三烯與前列腺素合成,白三烯、前列腺素為患者體內結腸黏膜含量較高的成分,美沙拉嗪通過抑制該炎癥介質,能使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降低患者體內炎性介質活性,促進患者腸壁吸收,從而對腸壁具有良好的修復作用。因此,美沙拉嗪輔助治療為潰瘍性結腸炎最為理想的治療方式[5-7]。
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與對照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不同藥物進行治療后,觀察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8.00%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總有效率92.00%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觀察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的美沙拉嗪輔助治療方式臨床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美沙拉嗪輔助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1]韓柯,胡麗慶.益生菌聯合康復新液治療活動期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2(4): 98-99,105.
[2]程華,李雪梅,楊愛萍,等.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及對ESR,PLT,D-二聚體影響的多中心研究.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2(9):134-136,139.
[3]戎玲勤,徐甦.康復新液灌腸聯合健脾清腸湯加減治療潰瘍性結腸炎32例.中醫雜志,2013,54(13):1150-1151.
[4]裴強偉,孫志翠,宋小莉,等.半夏瀉心湯及其加減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和安全性的系統評價.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4):290-294.
[5]霍紅,李艷梅,王燦,等.低分子肝素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高凝狀態的效果.廣東醫學,2014,35(14):2209-2210.
[6]周滔,張聲生,崔超,等.中醫藥分期二步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2):172-175.
[7]李勇,謝宜奎,丁紅玲,等.美沙拉嗪與康復新液聯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及患者血清細胞因子的變化.山東醫藥,2012,52(25):55-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16
2016-09-06]
463000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