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玲 肖鳳珍 王彩霞 呂向紅
小劑量甲基睪丸素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療效
胡美玲 肖鳳珍 王彩霞 呂向紅
目的研究分析小劑量甲基睪丸素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療效。方法75例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小劑量甲基睪丸素聯合米非司酮進行治療,對比治療前后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激素變化以及月經情況。結果治療前患者子宮內膜的平均厚度為(6.72±1.73)mm,治療后為(1.83±0.48)mm,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雌激素和孕激素相比之前顯著降低(P<0.05);經過治療后,所有患者全部閉經,其中15例月經正常,20例月經稀少,40例絕經;隨訪1年發現,患者中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腹痛等不良癥狀為9例,復發率為12%。結論對圍絕經期子宮出血患者采用小劑量甲基睪丸素聯合米非司酮進行治療,有效降低子宮內膜厚度,改善激素水平,臨床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用。
甲基睪丸素;米非司酮;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在圍絕經期婦女中屬于常見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內分泌紊亂,卵巢功能下降,從而使患者臨床出現不規則子宮出血,月經周期紊亂,出血時間延長,甚至出血淋漓不止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當前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分為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一般保守治療主要方法為糾正患者貧血和激素療法[2],甲基睪丸素和米非司酮屬于常用藥物[3]。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小劑量甲基睪丸素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療效,回顧分析本院治療的7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主要為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進行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75例。入選標準:患者年齡>45歲;經臨床診斷確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肝腎等器官功能正常;以往未服用甲基睪丸素和米非司酮進行治療;同意此次試驗,且簽署知情協議書。排除標準: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合并其他婦科腫瘤疾病患者;以往接受激素治療;存在精神疾病,難以溝通患者。患者年齡45.5~53.5歲,平均年齡(48.4±2.4)歲;病程3.2個月~2.5年。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服用藥物前給予刮宮性診斷,將子宮內膜癌等病變患者排除。刮宮后第1天,給予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批號43130810) 25mg,同時服用5mg甲基睪丸素(上海信宜天平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00712),1次/d,連續服用90 d后停止服用米非司酮,繼續服用15 d甲基睪丸素后停止。如果患者出現貧血癥狀給予鐵劑和維生素C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每月進行血常規和肝腎等功能檢查。停藥后如果患者月經出現異常情況需進行第2次刮宮病理。
1.3 觀察指標 當患者入院治療后給予常規血、尿等檢查和陰道超聲檢查。在治療前后分別測定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等性激素水平;記錄患者治療后月經變化情況;隨訪1年記錄患者月經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者子宮內膜變化情況 治療前患者子宮內膜的平均厚度為(6.72±1.73)mm,經治療后,患者子宮內膜平均厚度變為(1.83±0.48)mm,相比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前后患者性激素水平變化情況 在治療前,患者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水平分別為(423.53± 112.05)、(4.5±1.4)、(11.3±3.8)、(5.7±1.6)mol/L,經治療后,患者的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水平分別為(132.76±76.54)、(1.4±0.5)、(10.6±4.8)、(5.6±1.4)mol/L,治療后患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同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治療后患者月經變化情況 經治療后,所有患者全部閉經,其中15例月經正常,20例月經稀少,40例絕經。
2.4 安全性評價 經過1年隨訪,大部分患者恢復良好,未出現不良反應,其中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腹痛等不良癥狀患者為9例,復發率為12%。
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主要是婦女在絕經前后一段時間內出現卵巢功能衰退現象,由于內分泌紊亂,導致孕激素作用缺乏,從而引起子宮內膜增生,最終導致雌激素撤退或突破出血[4],患者臨床癥狀為陰道不規則出血、異常子宮出血或閉經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當前對于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治療采用內膜剝脫法和內膜萎縮法,該種治療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的治療方法成為臨床研究重點[5]。
米非司酮屬于一種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質激素作用的甾體類藥物。米非司酮作用于機體下丘腦,從而抑制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同時還可以作用于垂體抑制性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釋放,顯著降低孕激素和雌激素[6]。甲基睪丸素屬于一種合成雄激素,進入機體后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盆腔出血,同時抑制下丘腦的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有效抑制患者垂體和卵巢發揮功能。同時甲基睪丸素還可以促進機體蛋白質的合成,加速組織的修復,促進紅細胞的生成代謝[7]。甲基睪丸素聯合米非司酮,其中甲基睪丸素不但有效促進米非司酮抗雌激素功效,還能夠糾正體質和貧血癥狀[8]。
米非司酮的拮抗孕酮功效加速了子宮內膜細胞的凋亡,影響其增生,同時有效對于性激素的正常促分裂起到阻礙作用,導致子宮內膜萎縮。米非司酮作用于子宮內膜血管生長過程,導致不規則內膜血管調控和退化[9]。甲基睪丸素對雌激素具有直接拮抗作用。兩藥充分發揮控制了雌激素對于子宮內膜的影響。
本次試驗中,經過治療后,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變為(1.83±0.48)mm相比治療前顯著減小(P<0.05);且治療后患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相比于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全部閉經,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隨訪1年發現僅有9例出現陰道不規則流血、腹痛等不良癥狀,發生率僅為12%。
綜上所述,對于圍絕經期子宮出血患者采用小劑量甲基睪丸素聯合米非司酮進行治療,有效降低子宮內膜厚度,有效抑制子宮內膜增生,改善激素水平,臨床療效顯著,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具有重要價值,值得進行廣泛推廣應用。
[1]周春慧,楊白蘭,楊章莉,等.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2,17(12):1398-1400.
[2]馮月英.米非司酮配伍小劑量甲基睪丸素治療無排卵性功血38例分析.北方藥學,2012,9(6):20-21.
[3]王波軍,殷秀琴,鄧琳,等.米非司酮合并甲基睪丸素治療圍絕經期功血的臨床療效分析.醫學臨床研究,2012,29(2):283-285.
[4]劉敏,彭藝,王莉,等.小劑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睪丸素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效果分析.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6):772-773.
[5]顧靜,楊克虎,張莉,等.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2,12(4):451-459.
[6]王振國,呂秋蘭,朱虹,等.米非司酮配伍小劑量甲基睪丸素治療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50例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18(4):233-234.
[7]孫立英.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睪丸素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12例.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204-205.
[8]黃結容.米非司酮聯合甲基睪丸素治療圍絕經期子宮肌瘤臨床觀察.中國當代醫藥,2012,16(10):48-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24
2016-09-09]
462000 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