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江生 高明娥 劉云芳
從門診處方評價我院兒科用藥的合理性
馮江生 高明娥 劉云芳
目的了解兒科門診用藥情況,評價兒童用藥合理性。方法隨機抽取兒科門診處方849張,對醫生所開具的處方中患兒的年齡、病情、診斷以及藥品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依據《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進行點評,以此了解兒科門診患兒用藥合理性,并對不合理處方進行系統地評價和分析。結果849張處方中不合理處方有182張,不合理處方中存在不規范112張,用藥方面不規范、不適當41張,用藥超常規的處方29張。結論本院兒科門診醫生所開具的用藥處方基本合理,但是也存在部分不合理處方。
兒科門診;處方評價;用藥規范;處方合理性
“合理用藥”的含義是通過當代系統化的醫療、醫學、管理等水平,在醫生開具處方時能夠合理、明智地使用相關藥物,同時以安全、有效、經濟的方式保證患者痊愈,這也是廣大醫生面前的技術性挑戰。因此,為了保證和促進本院醫生在用藥、護理、技術等方面,醫生、護士、患者及其監護人要參與到患者的用藥過程之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用藥系統。當然,也包括醫生正確地診斷、開具處方、配藥、監護人遵照醫囑、護士護理跟蹤處置等環節[1]。也就是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醫生所開具的藥物符合臨床需要,藥效和劑量也要符合患者的體質等要求,藥品價格適當。由于兒科門診接受的患兒處于不同的生長發育期,其體內中樞神經、酶系統和整體的免疫系統發育也不如成人,在用藥階段容易產生各種不良反應。因此,兒科醫生的合理用藥非常重要[2]。處方點評是通過對醫生開具的處方進行篩選和甄別,對不合理的處方進行討論和分析,對這些處方中藥物的使用適宜性進行研究和評價,通過研究找出不合理處方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從而發現已經存在或者潛在的用藥不合理、用藥不安全等問題。
1.1 材料來源 按照每隔30張抽取一張的方法抽取山西省兒童醫院2014年10月份兒科門診處方849張,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本院兒科門診部患兒的年齡、性別、身體特征以及臨床診斷、處方藥品、用藥途徑、療程、藥物的聯合使用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討論。
1.2 方法 依據我國“處方管理辦法”、“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版)”、“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 ”、藥品使用說明書等,對本院兒科門診所開具的處方進行分析和點評,并根據相應的點評結果對兒科門診兒童用藥的合理性進行研究。
2.1 患兒基本情況 849兒科門診張處方中,患呼吸道疾病為428例。其中男479例,占56.42%,女370例,占43.58%;年齡0~28 d患兒12例,1個月~3歲418例,4~12歲401例,12歲以上18例。
2.2 基本用藥情況 849張處方累計用藥2029種,共計使用藥品215種,其中國家基本藥物24種,占抽調處方總量的11.16%;平均使用藥品種類為2.3種,5種及5種以下藥品種類的處方有837張,占抽調處方總量的98.59%,單張處方用藥超5種的處方數為12張,占總處方數的1.41%。使用藥品中口服用藥1515種,占74.67%,外用藥品166種,占8.18%,肌內注射93種,占4.58%。無靜脈用藥。
2.3 不合理處方情況 通過對本院兒科門診近期處方的統計中,其中統計處方總量為849張,不合理處方182張,其中包括不規范的處方112張,用藥不當處方41張,超常用藥處方29張。
3.1 患兒基本情況 本次本院兒科門診處方抽查結果顯示兒童男女比例為56.42∶43.58,基本均衡。調查顯示3歲及其以下患兒占50.64%,是易患人群。由于兒童免疫系統正處于發育時期,免疫力低下,易發生疾病,由于兒童在發育初期,呼吸道尚未發育成熟,容易患呼吸道方面的疾病,與處方的調查結果相符。此次抽查的是10月份的患病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患病率高也可能與季節氣候有關,兒童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差導致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3.2 兒科門診用藥基本情況 本次抽調結果顯示,兒科門診處方人均藥品使用種類為2.39種,符合發展中國家醫療機構門診藥品規定的使用種類數量標準。本次調查兒童口服用藥占的比例大(74.67%),口服用藥的安全性高,醫生能夠遵循安全用藥的原則,減少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口服藥品中大部分為口服液、顆粒劑、散劑、糖漿、咀嚼片等,大大增加了兒童用藥的依從性,保障療效。肌內注射93種,對于一些較嚴重的疾病,臨床醫師選擇肌內注射給藥,藥物肌內注射較口服更快達到治療濃度,更快達到治療效果。
3.3 處方結果點評 根據當前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辦法中所明確的處方點評結果,本院兒科門診所抽調的849張處方中,不合理處方182張,整體看來本院兒科門診的處方中不合理率較高。對于不合理處方的評價判定的標準有:處方書寫內容的完整與否,書寫不規范或者字跡不清難以辨認的為不合理處方;對于處方中缺少對臨床診斷、或者對臨床診斷書書寫不規范的判定為不合理處方;一張門診處方中藥品種類超過五種的判定為不合理處方;在并沒有特殊情況發生時,單一處方中藥物的使用>7 d、單一急診處方中藥物使用>3 d,或者對有特殊情況需要加大用藥劑量的但是并沒有在處方中予以表明,這些都判定為不合理處方。總體來說,判斷不合理處方的依據包括:藥物用法、用量不適宜;重復用藥等。判斷為超常處方情況的點評標準包括:無適應證用藥;沒有明確理由但是醫生卻為患兒開具了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相同藥理的藥物,都視為不合理處方。本文通過對本院兒科門診中存在的不合理處方進行統計和分析,可以準確了解和掌握兒科門診用藥的合理性與適宜性,能夠有效促進臨床藥物的合理應用。
3.3.1 不規范處方的點評 本次抽調不規范處方的112張,占不合理處方的61.54%;處方中出現超量用藥處方83張,占不合理處方的45.60%。另外,本次抽查中發現一例診斷為“急性扁桃體炎”使用“注射用美洛西林鈉”患兒的處方中未注明皮試結果,如果患兒未做皮試,一旦對所用藥物產生過敏,嚴重者會發生休克等現象,危及生命。
3.3.2 用藥不適宜處方點評 本次對本院兒科門診處方的調查中發現用藥不適宜處方41張。占所調查出的不合理處方總量的22.53%。通過本次抽查和分析發現重復用藥處方20張,占不合理處方的10.99%。主要包括:①同類藥理作用的藥物重復使用;②同種藥物重復使用;③有相同適應證或者相同功能主治的藥物重復使用。本次抽查中的聯合用藥不適宜處方3張,如處方中開具的頭孢克洛干混懸劑和酪酸梭菌腸球菌三聯活菌片聯合使用,頭孢克洛由于酪酸梭菌腸球菌三聯活菌片的存在而降低了藥效,因此這兩種藥物應該間隔一定的時間服用,有利于各自藥物作用的有效發揮。其中超療程用藥處方18張,超療程用藥不僅會造成藥品不必要的浪費,甚至出現不良反應,增加了患兒用藥的安全隱患。因此,醫師應養成勤讀說明書的良好習慣,提高兒科用藥的合理性。無配伍禁忌和不良藥物相互作用[3,4]。
3.3.3 超常處方的點評 通過本次對本院兒科門診處方的抽查和分析發現超常用藥的處方有29張,占不合理處方15.93%,超說明書用藥的處方24張,包括藥物適宜人群超說明書用藥和用法用量超說明書用藥。本次抽查發現藥物適宜人群超說明書使用的處方17張。超說明書用藥,可能會對患兒的肝腎功能造成損害,為不合理用藥的表現。用量超說明書規定處方7張,醫師開具的處方患兒用藥劑量偏小,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還會導致耐藥細菌的產生。抽查處方發現無適應證用藥處方4張,臨床醫師未能按照臨床診斷選擇藥物,這些情況不僅是對醫療資源、藥物的浪費,更有可能增加用藥的安全隱患[5]。
綜上所述,本院的處方用藥基本合理,但仍發現有用藥不規范的行為,有待改善。通過對本院兒科門診處方點評發現兒童用藥還存在重復用藥,超療程用藥等情況。本院門診兒科在抗菌藥物使用上較合理,口服給藥比例較大,無靜脈給藥,抗菌藥物聯合使用率較低。但抗菌藥物使用率較高,仍未達到現衛計委的要求。醫院還需加強醫護人員對合理用藥知識的宣教,不僅應該深刻掌握抗菌藥物的屬性特點,還需要針對兒童的生理特點等方面了解兒童用藥流程,減少不合理用藥情況的發生。藥學技術人員可通過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加強對合理用藥的宣傳力度。
[1]黃立新.我院兒科門診處方點評及用藥合理性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5):111-114.
[2]佟德恩.我院兒科門診處方點評結果及用藥合理性的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9):130-131.
[3]孫麗,魏旭,張鞠蕾,等.我院兒科門診處方點評分析.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0(10):948-950.
[4]張艷梅,劉威.兒科門診處方評價與結果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0,7(36):56.
[5]殷娟英.我院兒科門診處方評價分析.社區醫學雜志,2010,8(9):28-3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26
2016-07-05]
030013 山西省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