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的內科護理研究
趙娟
目的探究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給予內科護理干預,給患者治療效果產生的影響,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方法100例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實驗組患者給予內科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滿意度、出血次數、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結果對照組患者的搶救成功40例(80%),實驗組為47例(94%);對照組滿意度為86%,實驗組為98%,實驗組搶救成功率和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且實驗組出血次數為(1.4±0.7)次,住院時間為(11.3±2.3)d;對照組出血次數為(2.2±0.3)次,住院時間為(15.7±3.2)d,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4.00%;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進行及時的診斷和救治以及優質的護理可取得顯著療效。護理人員要不斷的加強專業的理論知識,以患者為中心,給予患者優質的治療以及護理,可以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
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臨床護理
肝炎后肝硬化是現在發生率比較高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肝腎疾病,給人類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該病的病理變化特點是肝細胞廣泛性壞死,進展性出現纖維化及肝細胞結節,導致肝臟失去原有的正常的生理功能[1,2]。為了探究臨床護理干預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產生的效果,隨機選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治療的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0例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治療的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37~73歲,平均年齡(55.6±11.3)歲,病程3 d~1年,平均病程(54.3±12.4)d,其中男53例,女47例。患者入院后經過檢查確診為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疾病,主要的臨床特點為嘔血、頭暈、胸悶等,尤其是患者會出現黑便的現象,排除有其他不可控制腎臟、血液、心血管、腎臟等疾病患者,并且排除研究者認為本次研究會使受試者置于不可接受風險的患者[3]。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實驗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7~72歲,平均年齡(54.3±10.3)歲;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38~73歲,平均年齡(56.2±12.3)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給予相同的治療方式,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以及密切的監護。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措施,實驗組給予患者內科護理干預[4-7],具體的內容如下。
1.2.1 精神和心理護理 如果出現肝炎后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的情況,患者一般都會產生焦慮、恐懼以及擔心病情惡化的不良情緒,護理工作者應該多與患者以及家屬進行溝通,消除患者由于擔心疾病的惡化從而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以免患者受到這些不良情緒影響,引起患者放射性血管擴張加重出血,鼓勵并安慰患者,增強患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
1.2.2 大出血時的急救 患者出現大出血時,首先患者取平臥位,將患者的下肢略微抬高,防止患者出現嘔吐,可以將患者的頭側偏,給予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需要給予患者氣道內分泌物和血液的清除的處理,給予患者吸氧,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必要的輸血、補液,還有各種止血藥物的治療,并且觀察和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出血與再出血,出血停止的臨床觀察:在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果患者出現再次出血、心慌出汗等癥狀提示繼續出血、大便黑而無光澤、臨床實驗檢測提示血紅蛋白持續下降等現象,及時把情況反饋醫生做出處理,并且做好急救措施,準備好藥品、氧氣、輸血器等,并且觀察患者的疾病進展。出血量的估計和記錄:給予患者出血程度的判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出血程度進行準確的計算和記錄。如果患者出血量>500ml,而且極速進入昏迷、出血、血壓下降等,隨著出血量的增加,患者的病情發生惡化,甚至發生休克,還應觀察靜脈充盈的情況、指甲的色澤及每小時的尿量等。飲食護理:防止患者再次出血現象,飲食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如果患者的消化道嚴重出血而且有惡心嘔吐的癥狀時候,需要進行禁食,患者如果出血比較少沒有發生嘔吐就可以給予患者比較溫和的流質飲食,患者停止出血后,就可以選擇半流質飲食,還需要注意熱量的攝入,限制患者一些物質的攝入,建議患者少鹽低脂肪飲食,以免蛋白質、脂肪、鈉鹽攝入后對機體肝臟產生過多的刺激和負荷,有利于患者的機體及早康復。在患者出院后給予6個月的隨訪。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搶救成功40例(80%),實驗組為47例(94%);對照組滿意度為86%(43/50),實驗組為98%(49/50),實驗組搶救成功率和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且實驗組出血次數為(1.4±0.7)次,住院時間為(11.3±2.3)d;對照組出血次數為(2.2±0.3)次,住院時間為(15.7±3.2)d,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14例患者有便秘的情況發生,3例患者后期發現患有肝性疾病,并發癥發生率為34.00%;實驗組患者4例便秘,并發癥發生率為8.00%,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肝硬化主要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臨床特點是肝功能不全表現及門靜脈高壓癥,部分患者還可發生各種臨床并發癥。還會出現食欲不佳、腹部不適等情況,嚴重時患者可能會有厭食、惡心及嘔吐等表現。還有患者會有乏力、體重減輕及發熱,肝硬化嚴重感染會引起自發性腹膜炎及敗血癥,消化道出血,肝細胞性肝癌等并發癥[2]。消化道大出血是發生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一種常見并發癥,一般會發生在患者肝硬化晚期階段,該疾病的特點是起病急而且發展快,嚴重的大出血會引起患者的生命危險。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發生消化道大出血的幾率非常高,由于疾病發病急發展快,給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在臨床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根據患者的出血程度選擇適當的治療以及護理方法。給予患者病情的變化以及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積極實施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排便護理[8]。
綜上所述,對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及時的診斷和救治及優質的護理可取的滿意效果。護理人員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給予患者優質的治療以及護理,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1]王雪.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的內科護理.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3):187-188.
[2]閆小英.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的內科護理.中國保健營養,2013,23(7):71-72.
[3]范建華.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的臨床護理探討.當代醫學,2015,21(18):116-117.
[4]馬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醫學信息,2014(3):94.
[5]胥靜.肝炎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的臨床護理.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2):249.
[6]金雅茹.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護理研究進展.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18):24-25.
[7]劉小紅.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護理的研究進展.當代醫藥論叢,2014,12(8):103-104.
[8]黨玉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分期護理研究.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2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62
2016-09-13]
473000 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