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北京市多家媒體報道:市民政局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綠色生態殯葬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現50%生態殯葬的目標。工作人員介紹:“如果傳統墓穴租用者不主動續租,我們鼓勵轉成生態安葬,比如樹葬或者草坪葬。”
林女士去年花費11萬多元買了墓穴,把父親安葬在昌平的一家陵園里。林女士現在40歲出頭,她表示等到20年后,她肯定要給父親的墓地續租。
而60歲出頭的姜先生態度跟林女士正好相反,他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買墓穴安葬:“樹葬或者草坪葬不都挺好?要盡孝,我們活著的時候對我們好就行,等我們兩腿一蹬,就沒必要了,那都是給別人看的。”
像林女士和姜先生這樣態度堅決的還是少數,多數人還處于猶豫不定中,這種猶豫多少都帶著“被裹挾”的意味。
13年前,宋先生兄妹花了幾千元買了兩塊墓地。對于墓地到期后,是否續租,宋先生覺得生態化改造挺好,不過,宋先生承認,他絕不會跟兄弟提這個想法:“兄弟姐妹多了,誰都不敢出頭,我就隨大流,到時候大哥怎么說我就怎么辦吧。”
上海理工大學教授、中國殯葬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喬寬元認為,“墓地的租用期宜以30年為好,不續租。原因在于代際年齡增長。20年的年限,相當于兒子要看著老子的墓被挖出來,這是很多老百姓不能接受的。但是我們在研究中發現,讓孫子解決爺爺的問題,就比較好辦。到時候,如果需要繼續保存,可以將骨灰遷葬在生態密集葬葬區中,使骨灰占地在土地承載力的范圍之內。”endprint